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氢氧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变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为矿源层的背景上演化的。本文根据矿床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矿床的热液成矿期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老湾花岗岩岩浆水的混合,成矿Ⅰ阶段和Ⅱ阶段以岩浆水为主,成矿Ⅲ阶段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在成矿Ⅱ阶段大气降水已占有很大的比例。氦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老湾金矿形成过程中有地幔流体加入,且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由于大气降水比例增大,其与地幔流体的混合导致成矿流体的3He/4He比值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2.
河南老湾金矿床上上河矿段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是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内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的上上河矿段进行了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段的流体成矿过程。根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以及黄铁矿的粒度和晶形,将老湾金矿上上河矿段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粗粒自形黄铁矿(Ⅰ)、石英细粒半自形-他形黄铁矿(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Ⅲ)及石英碳酸盐(Ⅳ)4个阶段。镜下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包裹体(LH_2O+LCO_2+VCO_2)、纯CO_2包裹体(LCO_2+VCO_2)、液相包裹体(LH_2O+VH_2O)及少量含子晶包裹体(LH_2O+VH_2O+S)。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均可见含CO_2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有时可见含CO_2包裹体与液相包裹体共存。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看做中温、低盐度、富CO_2的NaCl-H_2O-CO_2体系,纯CO_2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所代表的流体可能是由含CO_2包裹体所代表的Na Cl-H_2O-CO_2流体经不混溶形成的,三者在寄主矿物沉淀时,被同时捕获而共存。从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成矿流体温度从303~379℃逐渐降低到138~195℃,盐度w(Na Cleq)从4.07%~9.59%逐渐降低到1.06%~2.74%。在成矿的第Ⅰ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而在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流体中的CO_2起泡分离再次引发了不混溶作用。从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H_2O从6.56‰~9.71‰经1.89‰~4.01‰变化到0.08‰,δDH_2O从-78.1‰~-64.2‰经-79.5‰~-76.3‰变化到-72.6‰,表明老湾金矿第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第Ⅱ阶段成矿流体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第Ⅲ阶段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比例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3.
老湾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低温(T=150~300℃)、中-低盐度(Ws=2.37%~9.23%)、浅成(P=23~45MPa)、弱酸性、弱碱性(pH=6.1~7.7)和还原环境下(Eh=-0.72~-0.64).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流体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的减小,从而导致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
湖南万古金矿床地幔流体成矿的氦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毛景文  李延河 《地质论评》1997,43(6):646-649
从湖南万古金矿区采集4件石英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定,获得了^3He/^4He值231×10^-6-1460×10^-6的数据,该数据反映了在万古金矿床形成时富^3He流体与成矿作用。而这种富^3He流体可能是受构造活动影响,由地幔岩石减压部分脱气造成动力学分馏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湾金矿属剪切带型金矿床,矿体的分布受Riedel剪切裂隙系统控制,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碱性及较高矿化度的混合水特点,区内的龟山岩组是原始矿源层,燕山期老湾花岗岩提供了部分热源,水源及成矿物质,Au主要是以Au-S,Au-Si配合物形式迁移,其次是被硅胶吸附呈胶体状态迁移,而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和电解质加入引起的凝胶作用是导致Au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含金硅化糜棱岩(或石英脉)中石英主要分布主矿化期受韧性剪切裂隙控制的流体包裹体。2)成矿流体温度变化于230-370℃范围, 表明成矿历经多阶段构造-热液脉动作用。3)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①来自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深源流体;②再循环大气降水;③变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流体。此外,还有前述3种成因流体派生的有机流体。  相似文献   

7.
阿西金矿床流体成矿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阿西金矿床H、O同位素组成特点对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并且研究了矿床的水岩交换作用,讨论了水-岩作用与金成矿的关系。根据矿床中典型热液矿物和岩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流体作用过程进行了示踪研究,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根据成矿流体活动踪迹建立找矿标志,是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微细浸染型金矿深源成矿流体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西南和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矿石和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及硅质阴极发光特征的研究发现,原生硅化石英不发光,而围岩中的石英和次生硅化石英明显发光、与对对应,围岩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的热液硅化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显分开。  相似文献   

9.
共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招崇 《黄金地质》1996,2(3):36-41
东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从早期到晚期,大气降水在流体中的比例呈增高趋势,到晚碳酸盐,重晶石阶段基本上为大气降水。强钾化蚀变岩的氧同位素值与其原岩相比明显较低,亦表明主成矿期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10.
成矿流体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在推测流体来源及确定流体成矿年龄方面。由于流体包裹体一般是多成因及多期的,在用流体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时,需要注意到注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是否与成矿同期。本文主要以Rb-Sr同位素为例探计了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同位素在成矿流体来源及确定成矿年代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栗子沟金矿位于河南省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矿区内已有矿化类型有Au、Ag、Pb(Ag),显示出矿区内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笔者以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在不同的矿化阶段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类型组合不同,成矿早期(Ⅰ),流体以高温、高盐度为特征,反映出其来源可能来自深部;在主成矿期(Ⅱ),流体裹包体则表现为均一温度的降低,盐度总体呈现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18.14%~0.59%,到了成矿晚期(Ⅲ),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温度降低,盐度减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阶段成矿流体的δD为-77.85‰~-70.43‰,应来源于岩浆热液或变质热液;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明显偏离岩浆水,向大气水方向飘移.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老湾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详细分析河南省老湾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富CO2的K+-Na+ -Cl--SO 2-4体系。氧、氢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变化于-5.25‰~+5.37‰,δD变化于-67‰~-7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1‰~+5.3‰,平均值为+3.98‰,显示深源硫的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地壳铅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老湾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嵩县庙岭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中断裂构造带内,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定年的年龄为(121.6±1.2) Ma,矿床形成与区域上旱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蓬家夼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胶东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金矿床,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已经广为重视。最近在胶莱盆地的东北缘发现了一种新型金矿床-层探型金矿床,以蓬家夼金矿床和宋家沟金矿床为代表。蓬家夼金矿床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中,产于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是在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期间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围岩遭受了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经和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单个矿体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   

15.
冀西石湖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石湖金矿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石湖金矿成矿流体为富含CO2、H2O和CH4、C2H6等挥发分的K -Na -Ca2 -SO24--NO3--Cl-体系。硫、碳同位素分析显示硫、碳来源于地幔,氢氧同位素分析则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6个均一法测温数据平均为310℃,显示为中温成矿,53个爆裂法测温数据主要集中在区域320~350℃和360~380℃两个区域,成矿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成矿压力为20.3MPa,成矿深度为0.75km,lgfo2=-39.95,Eh=-0.42~-0.64V,pH=5.94~6.44,这些特征都表明矿床形成于超浅成、相对偏氧化的弱碱性成矿环境。101-4主矿体不同中段石英包裹体测温等温线图表明,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为自矿区南端深部流向矿区北端浅部,运移方向与矿体的侧伏方向基本一致,预示矿区南端深部还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老湾地区是桐柏—大别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金成矿区。在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因素的基础上,提取构置了地层、韧性剪切域、脆性断束、岩浆岩、与Au有关的蚀变带和Au、As、Sb、Ag水系沉积物单元素异常等9个预测变量,基于MRAS软件,采用证据权重模型对该区金矿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工作。本次采用0.10 kmx0.10 km的网格单元进行预测,经过各预测变量的先验概率计算、权重值统计、独立性检验和后验概率的计算等过程,划分出A、B、C三个级别的成矿远景区块,根据预测网格分布特点及该区金矿地质特征,圈出了Ⅰ级找矿远景区4处,Ⅱ级找矿远景区4处。综合分析认为:已知金矿床或矿点多数落入A级或B级成矿远景区块,C级成矿远景区块主要是在A级或B级成矿远景区块的周边,与成矿区带从中心向边缘渐变的特征相符合;圈出的Ⅰ级找矿远景区内均已发现金矿床(点),并且后验概率平均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19.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多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以Ⅰ型包裹体为主。同一矿物中多种类型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均一方式不同,显示成矿过程中流体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可分为318.8~547.5℃、220.1~378.2℃和196.7~263.2℃三个区间,对应流体密度和均一压力分别为0.86~0.98 g/cm3和(219~661)×105 Pa、0.66~1.08 g/cm3 和(26~190)×105 Pa、0.88~0.96 g/cm3和(17~48)×105 Pa,盐度w(NaCleq)峰值为12%~16%和40%~48%。结合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对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是引起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