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环境与空间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日至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会议由广东省地理学会和香港地理学会联合举办,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联合举办的“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23日在陕西  相似文献   

3.
经上级批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将于1985年8月7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干旱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内容是:1.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3.盐碱土改良和利用;4.沙漠治理和利用;5.环境与生态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傅伯杰 《地理研究》1992,11(1):102-102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料学技术与暴证法》杂志共同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8日至23日在陕西省渭南市举行,来自全国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我国第五大河,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流经亚洲6个国家,有"东方多瑙河"之称。自汉代以来就有了澜沧江的名称,《华阳国志》及《水经》中的兰苍水,又名仓津,即是澜沧江的别名。《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介绍了流域自然条件区域特征、重要的开发行动,分析了各流域国的关注点,及其流域开发中存在的国家间利益冲突,部门间利益冲突,国家、地方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冲突存在的危害和冲突解决的可行性,并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中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湄公河多目标协同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流域的整体性论述了世界第六大河、亚洲跨国最多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基本特性,对澜沧江中下游段多目标梯级水利枢纽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中近期多国协同开发的优选项目.论证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次区域合作,必须以开发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工程为前提,同时加快中老泰、中缅泰陆上通过、航空港建设,兼论了旅游网络工程、防洪灌溉工程、经济走廊工程等多目标巨系统的国际协同开发问题,提出了“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协同开发,资源共享,经济互补,利益兼顾,共同繁荣”的开发原则,充分调动流域国及国际组织力量,把澜沧江—湄公河作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典范,进行跨世纪开发。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牵头,并联合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中国林学会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筹办的“全国环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24—29日在北京召开。参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海行 《地理学报》1999,54(B06):101-109
澜沧江-湄公河流跨亚洲中国、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6国,是亚洲第一国际大河。从北至南流经了多样的气候区和地理单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随着流域内各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人类经济活动已给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问题。为维持整体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流域内各国必须通力合作.促进全流域整体规划和其同制定各国都应遵循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在加快对河流和其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把生志环境的退化与资源浪费作为整治的重点,使流域的巨大天然财富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国海岛海岸带开发管理学术讨论会在南宁举行由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管理分会、广西海洋开发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广西海洋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海岛海岸带开发管理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25日至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和有关省、市、...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湄公河项目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领域郭来喜(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云南省地理研究所)联合国环发大会(1992)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森林公约》5个地球保...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计委国土局委托中国地理学会主持的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3—1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共161人,收到论文106篇。 这次会议既是学术讨论会,又是现场经验交流会。代表们本着百闻不如一见的精神,到山区综合开发较好的浏阳县进行考察访问。浏阳县负责人张绍春同志介绍说,浏阳县山地丘陵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严重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决定以多种经营为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农业生产获得了新的进展,农业内部结构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9—12日在“丹霞地貌”名称的策源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来自各省市、香港地区和各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旅游经营和管理干部40多人,带着30多篇论文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特殊地貌类型的旅游开发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5.
为期五天的《全国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91年11月19日在陕西省渭南地区召开。此会由中国地理学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科学技术与辨证法》杂志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并且得到了渭南地区行署和陕西省国土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有全国30多所大学和科研所的地理界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陕西省计委的有关领导,并进行了关于建设地理学和渭南区域开发的学术报告。特别是陈传康教授的《区域综合开发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中越区域规划学术交流会在穗召开应广东省科学院的邀请,以越南国家计委南方规划中心主任陈文育为团长的越南区域规划访问团一行22人,于2月17日至28日到广州访问,并与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国土厅和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等有关专家就珠江三角洲与湄公河三角洲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寿伟权 《中国沙漠》1986,6(2):57-58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沙漠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专题考察"于今年6月7日至20日在我国举行。这是亚太经社会与兰州沙漠研究所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科学讨论会。参加这次沙漠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专题考察的有阿富汗、孟加拉、印度、伊朗、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等九个国家和亚太经社会环境协调处考尔先生,共14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对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典型代表-图们江地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地域范围,区域开发的时空模式及其面临的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区域的发展将对东亚的地域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14至16日,河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讨论会在石家庄举行。省土地管理局负责同志范绍宗、孙越洲,省国土经济学研究会负责同志李庆译教授和赵为一、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老缅泰国际合作开发区建设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的优先启动区,是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对推动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发挥着先导功能。景洪作为中国西南边境城市,在未来次区域合作中将升格为枢纽城市之一,因此,其开放度要不断扩大,在已具有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基础上,要继续营造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公路口岸,并在跨世纪建造昆明—曼谷铁路时,设置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同时在中缅240界桩两侧开辟新型的边境贸易旅游区,构筑景洪市全方位立体型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