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伦布拉克铜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琼河坝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存在较大争议,从流体包裹体和锆石U-Pb定年等方面做了研究探讨.矿床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温(136.9~224.5℃)、低盐度(1.7%~5.6% NaCl eqv.)、低密度(0.97~1.01 g/cm3)流体,估算的成矿压力为2.76×107~4.49×107 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1.04~1.95 km,属于浅成矿床.激光拉曼探针测试结果表明流体液相组分主要为水,气相组分除水蒸气外,还含有一定量CH4、N2和H2.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矿石英闪长岩年龄为440.5±3.3 Ma,不含矿石英斑岩年龄为419.7±3.3 Ma,表明研究区至少经历了2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从早志留世就已开始.矿床由内向外发育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强硅化带-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表明乌伦布拉克铜矿为斑岩型铜矿,形成于志留纪古亚洲洋向南俯冲的岛弧环境.东准噶尔甚至新疆北部地区在志留纪处于岛弧环境,该时期的岩浆岩带是形成和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盘古山钨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在赣南地区的钨矿床中尤为著名。本文在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黑钨矿-黄铁矿-石英脉和黑钨矿-辉铋矿-石英脉中含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做了显微测温及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差异较大,反映了复杂的流体特征;包裹体组合复杂,各类型包裹体常叠加在一起,不同分布特征的包裹体组合的均一温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NaCl-H2O气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00~370℃,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温度区间,即270~370℃高温区、230~270℃中温区及100~210℃低温区;盐度均10wB%NaCleq.,主要集中在1wB%NaCleq.和4~6wB%NaCleq.之间。相对而言,含CO2三相(Ⅱ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普遍高于Ⅰ型包裹体,主要集中在220~250℃、260~350℃之间;而盐度相对较低,集中在2~5 wB%NaCleq.之间。所有这些包裹体特征都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性,可能反映本区存在多期次的矿化作用。利用含CO2三相包裹体的部分均一温度与最终均一温度计算出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36.3~97.8 Mpa,平均压力72.2 Mpa,按静岩压力换算成最小成矿深度为1.4~3.76 km,平均为2.78 km。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中除水、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各类流体包裹体的综合特征研究表明,流体的不均一捕获作用可能是盘古山钨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赣南淘锡坑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淘锡坑钨矿是赣南一个重要的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矿化阶段含矿石英脉中石英和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单一水溶液相H2O-NaCl(Ⅰa型)、富液L+V两相H2O-NaCl(Ⅰb型)、两相H2O-NaCl-CO2体系包裹体(Ⅱa型)和三相H2O-NaCl-CO2包裹体(Ⅱb型)。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80~370℃,具有多峰态分布特征,可识别出140~190℃,200~250℃和340~360℃几个峰。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对较低,一般<8w(NaCleq)%。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方法获得四组包体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同一包体组合内不同包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及密度基本一致,而不同包体组合中包体的盐度、均一温度及密度则相差较大,显示出不同包体组合所捕获的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Ⅰb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分布在329~355℃,214~240℃和141~189℃三个温度区间,经压力校正后的捕获温度分别为400~425℃,275~300℃,210~260℃。这些特征表明,淘锡坑钨矿至少存在三期热液流动,其中前两期为成矿期的热液活动,第三期(次生包体)为成矿后的热液活动。根据Ⅱ型包裹体的CO2部分均一温度与最终均一温度计算出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67.3~97.8 Mpa,平均压力74.8 Mpa,按静岩压力换算成成矿深度为2.59~3.77 km,平均为2.88 km。  相似文献   

4.
下得波利铜钼矿为近年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位于青海省昆南构造带。本文在详细调查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了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下得波利矿区花岗斑岩的锆石SIMSU-Pb年龄为244.2±2.1Ma;成矿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具高硅(SiO2=72.00%~74.92%)、富铝(Al2O3=13.60%~14.52%)、低钾(K2O=1.86%~1.72%),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11.83~5.64)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特征;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类型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50~310℃之间,盐度介于2.77%~32.27%NaCleqv,认为成矿流体不混溶作用所引起的富含挥发份物质的流体分离,是造成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和金属元素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拉萨地块榴辉岩样品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242.4±15.2)~(291.9±12.8)Ma,平均261.7Ma±5.3Ma。所有锆石均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分布在锆石核部。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是石榴子石,其次为石英、磷灰石、金红石和绿辉石,可见角闪石、榍石、多硅白云母和钠长石。包裹体具3种组合:榴辉岩相(Grt Omp Rt Phe)、角闪岩相(Amp Spn Ab)和不确定相(Qtz Ap)。锆石中的矿物包裹体与岩石中对应矿物的成分相同。包裹体集中在锆石核部和榴辉岩相矿物的大量出现表明锆石生长发生于变质峰期或峰期之后不久。锆石的Th/U比值均很低,具变质成因锆石的典型特征。区域地质资料对比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期,是古特提斯洋盆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位于敦密断裂的南东侧,密江-罗子沟南北向金多金属成矿带北端。按我国东北地区构造格局新的划分方案,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佳木斯-兴蒙地块(简称佳蒙地块)东段的松嫩地块南部,经历了晚古生代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贴、中生代环太  相似文献   

7.
一个巨大水晶中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对荡坪钨热液矿床晶洞水晶作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水晶第1和第6切块的核部与其边缘环带氧及其原生流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晶体核部富集^18O(δ^18Q值12.1‰~12.9‰)→边缘环带相对贫^18O(δQ值7.6‰~8.2‰);核部的流体为岩浆水(δ^18OH2O值+4.7‰~+6.2‰)→边缘环带为大气降水(δ^18OH2值-6.1‰~-8.4‰);水晶  相似文献   

8.
安徽东溪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的中生代晓天火山盆地中,是桐柏-大别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金矿体以含金方解石脉和方解石-石英脉形式产出,受N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毛坦厂组安山质火山岩。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由早到晚可分为粗晶方解石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早、晚阶段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主要类型有纯液相、纯气相和富液二相流体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8~172℃,冰点温度介于-0.7~+23.4℃之间,盐度为0.35%~0.92%;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5~160℃,冰点温度介于-0.5~+9.1℃之间,盐度为0.18%~0.52%。成矿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和盐度具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岩浆热液和加热循环的大气降水的混合可能是引起金属元素富集、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矿床是地表浅部热液对流系统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研究表明,赋矿安山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7±1.4Ma(1σ,MSWD=0.95),代表了其火山作用时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东溪金矿床成矿时间可能与安山岩喷发时限基本一致。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陆壳强烈伸展和岩石圈地幔上涌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赣南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江西西华山钨矿床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流体在各种成矿作用中都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流体包裹体(FI)研究是当前成矿流体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以西华山钨矿为例,结合近年来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对赣南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赣南漂塘钨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赣南是我国最重要的钨矿产地,漂塘钨矿是赣南的一个重要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含矿石英脉具有多阶段矿化的特征。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这一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适用于多阶段流体活动的包裹体研究新方法,对漂塘钨矿主成矿阶段,即黑钨矿-锡石-硫化物-石英脉阶段的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并运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不同流体包裹体组合(FIA)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主成矿阶段具有明显的两期流体活动特征,流体组分主要为水溶液,不含或只含少量的CO2。  相似文献   

11.
付建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2):313-320
[摘 要] 具超大型规模远景的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是1999 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大发现之一。矿床产于锡田复式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岩体内部。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云英岩-石英脉型。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 法和锆石SHRIMP U-Pb法分别获得: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矿形成年龄为153±12Ma(MSWD=0.80),其赋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47±3Ma(MSWD= 0.90),加权平均年龄为147郾0依3郾5 Ma(MSWD =0郾23),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并进一步证实,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是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龙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花岗岩出露广泛,然而由于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致使对各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对足洞、牛坑及半坑花岗岩的风化壳(或基岩)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68.2±1.2)Ma、(168.3±1.7)Ma和(209.75±0.86)Ma,表明足洞和牛坑花岗岩体的侵位时代一致,均形成于燕山期,晚于寨背—关西岩体(~195 Ma),更晚于印支期侵位的半坑岩体。足洞—牛坑岩体的稀土配分类型为重稀土型,岩石学、矿物学方面具有相似性,可能为同源岩浆同期分离结晶的产物;寨背—关西岩体和半坑岩体的稀土配分类型均为轻稀土型,岩石学、矿物学方面具相似性,可能为同源岩浆不同期次形成的产物。而足洞—牛坑岩体与寨背—关西岩体具有不同的稀土矿物组合、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寨背—关西花岗岩风化壳的Zr/Hf比值(20~60)大于足洞—牛坑岩体(20),且Zr/Hf比值与Nb/Ta比值正相关),可能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  相似文献   

13.
梅子窝钨矿位于粤北瑶岭—梅子窝钨矿带的东部,成矿作用同期形成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55.9±0.6)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梅子窝钨矿的成矿年龄。矿床下部600m中段附近出现的隐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30.4±3.6)Ma,为加里东期,与成矿作用无关。因此,矿区不存在前人提出的两套叠加的"五层楼"成矿模式。成矿年龄与隐伏花岗闪长岩的年龄显示梅子窝钨矿的形成可能与更深部的隐伏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床向深部可能延伸更大。  相似文献   

14.
木瓜园钨矿床是近几年在江南古陆成矿带中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床。该矿床产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中,白钨矿化主要类型有浸染状、细脉状和网脉状,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等,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由于是最新发现,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年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选取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三仙坝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以及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三仙坝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22±1)Ma,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19±3)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8~223 Ma,加权平均值为226 Ma,等时线年龄为(220±21)Ma,该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一致,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辉钼矿中w(Re)的分布范围为(70~181)×10-6,平均为112×10-6,反映其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其形成环境为印支晚期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5.
魏家钨矿床位于湘南西部铜山岭地区,是近年来在南岭成矿带西端新发现的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祥林铺花岗岩与其围岩的接触带内,其形成与祥林铺花岗岩密切相关。为厘清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魏家钨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侵位时间为(157.8±0.9)Ma(MSWD=1.06),石英斑岩侵位时间为(158.3±1.4)Ma(MSWD=0.2)。矿区内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侵位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两者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至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区内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时限约为158 Ma,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160~150 Ma)的组成部分。另外,花岗斑岩中捕获有少量加里东期的岩浆锆石(435 Ma),指示该区曾发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这与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吻合。魏家钨矿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对于在南岭成矿带西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山洞钨矿是在江西省西北部新近发现的与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床,为了确定矿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形成过程以及构造背景环境,探讨成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山洞钨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的方法测定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具有较高的w(SiO2)(6823%~7378%)含量;全碱含量w(Na2O+ K2O)为593%~7%;富Na,K2O/Na2O为038~086,小于1;w(Al2O3)为1441%~1581%,A/CNK均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Tu、U、La、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Ti、Sr、P等元素,具大陆地壳的特征;稀土总含量较低,基本无δCe异常。稀土配分型式总体向右倾斜,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斜率较大,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较为平缓,分异不明显。花岗岩锆石U Pb测年结果为(807±8)Ma,与前人测得的辉钼矿Re Os年龄极为接近,故花岗岩应该为成矿岩体。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可知,矿区花岗岩应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加入;其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花山洞钨矿床成矿年龄略晚于矿区花岗岩,表明成矿作用是花岗岩分异演化的结果,是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川口矿田钨矿床产于湖南衡阳川口岩体的外接触带及岩体内部,矿床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石英细脉带型和石英大脉型。近年川口矿田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并发现了新类型的岩体型钨矿。本文对川口岩体型钨矿床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赋矿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川口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23.1 ± 0.78)Ma,MSWD=0.98,n=24,岩体型钨矿成矿年龄为(224.6±1.31)Ma,MSWD=0.33,n=9,为印支期成岩成矿。川口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K_2O+Na_2O,低CaO、MgO的特点,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S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下弱挤压构造体制。川口岩体稀土总量(∑REE)整体较低,轻稀土相对较富集,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高场强元素Ta,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相容元素P、Ti等,表明该岩体各阶段花岗岩来自同一岩浆源,且经历了高度演化。赋矿花岗岩更低的δEu值及(La/Yb)_N值,表明其结晶分异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湖南沃溪W-Sb-Au矿床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沃溪WSbAu矿床层状矿体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0℃,盐度变化于2.9%~8.9% NaCl之间,由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计算得出的流体密度介于0.94~0.96 g/cm3。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一种进化的海水,即海水在海底下沉积柱循环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120~180℃温度的低密度成矿流体。当其回返上升到海底后,形成悬浮热液柱,并与冷海水逐渐掺和,发生化学和机械-化学沉积,在海底形成层状矿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范围与很多沉积喷流(SEDEX)矿床极为相似,暗示与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成因机制。同一矿层、条带状矿石中同一条带的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的规律性变化,支持沃溪WSbAu矿床的同生热水沉积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岿美山钨矿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定南县岿美山钨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是赣南地区以石英脉型黑钨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共生为特征的钨矿床,其是否为南岭地区燕山期的成矿作用,一直没有精确的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采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岩体年龄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精细的测定,获得成矿黑云母花岗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7.7±2.7) Ma(n=11,MSWD=1.9),黑钨矿石英脉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3.7±1.5) Ma(n=5,MSWD=0.16),显示岿美山区是华南地区中生代钨矿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之一。根据“五层楼+地下室”的找矿模型,并结合矿区的最新找矿线索,研究认为在矿区深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具有存在新矿体的可能性,该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探索性地提出赣南地区石英脉型钨矿深边部存在矽卡岩型钨矿化的可能,对区域钨矿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