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土壤层陆栖蜗牛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石岛四层化石土壤层含有17个种,全系陆栖蜗牛类。但各化石土壤层所含化石种类和个数不尽相同。第三化石土壤层所含种类最多,第四化石土壤层种类最为稀少,但居群个体数量却极为丰富。这个蜗牛类化石动物群以现今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种类为主,也有少量出现较早的化石种。其中,在各成土期都十分发育的Bradybaena phragmitum (Heude)曾产于上更新统下蜀组地层。因此,认为石岛风成石灰岩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位于东经110°10′—112°54′,北纬15°41′—17°08′.它的主体基本上由两个小的群岛组成,东面为宣德群岛,西面为永乐群岛.石岛位于宣德群岛永兴岛的东北角,与永兴岛同处一个礁盘,两岛相距约1000米,落潮时可涉水而过.石岛是西沙群岛中最高的岛屿,现在已高出海面12—15米,出露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左右.我们通过对不同部位岩层中有孔虫化石的研究,发现有孔虫组合特殊,反映为水较深、气候偏冷、海水盐度不太正常的环境,这对恢复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别是对论证西沙群岛的新构造运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沙群岛石岛碳酸盐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碳酸盐岩石中碳酸盐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是目前研究碳酸盐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西沙石岛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具体情况采用了“直接比较分析法”,用积分强度测定文石和低镁方解石或高镁方解石的含量百分比,用方解石的特征峰所在位置确定方解石中MgCO_3含量,对西沙石岛碳酸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测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从而为西沙礁相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年代学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4 530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 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 Ⅰ 型层序界面,并以此划分出4个地层单元:晚全新世浅海-滨海沉积A,中全新世浅海沉积B,早全新世海侵沉积C,晚更新世陆相河流沉积D。在海平面变化的作用下,海峡地区先后发育低水位沉积D(低位体系域),海侵沉积C (海侵体系域)、高水位沉积B和A(高位体系域)。研究了台湾海峡的典型地震相,提出了关于台中浅滩(云彰隆起)处的楔状沉积体的新观点,认为该楔状体为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潮流沙脊,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识别出了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古河道沉积,海平面变化和地势高低是其形成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了南海深水区4个代表性柱样的微体古生物、碳酸盐含量和氧同位素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南海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周期性旋回、碳酸盐旋回和陆源沉积作用特点。南海中部自晚更新世以来除局部海区受火山作用、浊流影响外,沉积环境相对稳定。长约4m的柱样反映出冷暖气候旋回特征。根据G38柱有孔虫生物组合群转换得出的冬季表层水温值为:冰后期为24.8—25.1℃,末次冰期为20.3—22.8℃。位于CCD以上的柱样碳酸盐含量暖期高、冷期低旋回明显,但分段钙质和非钙质沉积速率计算结果通常显示出冰期的沉积速率小于冰后期的沉积速率。结合钙质超微镜下统计的溶蚀曲线,在南海深海柱样中似乎并不存在冰期溶解作用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浅海环境背景值中.利用沉积物颜色变化识别氧化环境,冲刷构造尤其是硬底构造的识别,以及区域浅地震地层剖面的联络和佐证,成为本区系统的间断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永兴岛和石岛的自然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永兴岛和石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永兴岛是全新世界晚期形成的新灰沙岛。石岛原是晚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古沙山,今是一个全新世中期后被现代礁坪包围的岩石岛(老灰沙岛)。本区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中热带海洋生物繁多,岛上热带植物繁茂,鸟类也多,土壤为磷质石灰土。自然资源丰富,人们需要作出长期的开发规划,加强管理和自然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和浅海振动岩心及上升海相阶地沉积物测年结果重建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南部全新世至晚更新世温带至亚热带碳酸盐构造史和沉积形式。研究区位于拉巴斯附近 ,此处碳酸盐形成于构造活动活跃的加利福尼亚裂谷盆地西部狭窄陆架边界断层。地质背景的非热带特征体现在 :1生物碎屑碳酸盐胶结作用不明显 ;2其成分以红藻石 (珊瑚红藻 )、珊瑚、软体动物为主。形成于袋形小海湾和红藻石生物礁的无边缘碳酸盐平地表面积达 2 0 km2 ,厚度达 16 m,构成主碳酸盐生成地。全新世碳酸盐沉积速率是根据地震和岩心数据推断的 ,在…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 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 U-Pb 测 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 YZ08 孔沉积相和锆石 U-Pb 的年龄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陆架地区 存在长江古河道, MIs5 时期长江可能在苏北弶港入海; 在物源方面, MIs5 时期弶港地区主要受长江物源影响, MIs1λMIs2 时期则为长江主导的混合源, 随着黄河夺淮入海带来泥沙物质, 近代以来转为黄河主导的混合源。基于 Bootstrap 随机抽样 方法抓取了长江和黄河的锆石 U-Pb 测年数据集, 并结合统计学原理模拟出长江和黄河不同比例混合物源的锆石年龄图谱, 对锆石物源判别方法做出了改进, 弥补了传统锆石 U-Pb 年龄图谱在混合源判别分析上的不足, 对南黄海物源研究具有一定 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中国海的10个沉积物岩心和40个岩心上部样品的研究 ,我们取得了东亚季风最近220ka中的千年尺度的变化替代性记录。从浮游和底栖同位素记录、硅质碎屑粒度的破坏程度 ,浮游有孔虫种属和Uk 生物标志指标中得到了象全球海平面、古温度估计、盐度、表层海水的营养、深水流通、古风力、淡水盖层、河流和/或风化沉积物供给以及海底沉积物簸选等气候指标。4个岩心都经AMS -14C测年。与北半球太阳日照的最大量和最小量有关的季风环流的两种不同状态支配了南中国海最近两次冰期旋回。①由于婆罗洲海峡的关闭 ,冰期产生了稳…  相似文献   

11.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关于岛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地质问题之一.板块学说问世以来,其重要性越发显得突出.冲绳海槽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隆褶带与琉球岛弧之间,地处弧后,呈弧形向东南方向凸出(图1),是环太平洋弧、沟体系中的一个扩张型半深海盆地.其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和地史演化,与岛弧的发育过程关系密切,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多年来,国外的许多研究单位和科学家,曾先后开展了包括地质学、海洋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我国的一些单位也开展了综合性的地质调查.本文仅就地质矿产部组织的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海槽沉积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作一简略报导.所有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冲绳海槽地质调查队提供.调查工作是由《东方号》考察船完成的.使用W-33-CR-421IC型垂直探鱼仪测  相似文献   

12.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距海南岛约180浬(图1),它共由35个珊瑚礁岛、砂洲、暗滩组成,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巨厚的珊瑚礁,它们是南海西北陆坡海平面变化及地壳运动有力的见证.石岛是西沙群岛中海拔最高的海岛,最高点海拔15米,岛上裸露已岩化的珊瑚碎屑灰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14)C实验室测定过11块样品,它们的~14C年龄范围为距今8,000—19,000多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曾向我们提供过一个完整的剖面,共11块样品,它们的测定结果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年青,亦即年龄与地层层序出现倒转关系.对于石岛的放射性碳剖面,目前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及地质解释.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列举出用不同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从而加以对比和讨论以供有关单位参考。图1,表3,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年代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志峰  王明亮 《台湾海峡》1989,8(2):114-121
本文根据我所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年代与各期沉积物分布;计算了沉积速率;划分了不同的沉积速率区;初步探讨了沉积速率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沼泽碳酸盐是盐水从淡到浓的沉积物,具有成土作用的证据,是环海或湖的典型沉积物(Freytet,1973; Freytet 和Plaziat,1982; Alonso-Zarza,2003).如果气候允许,它们能形成在位于海岸平原和潮坪的浅水、富碳、由淡到浓的盐水沼泽中 (Monty和Hardie,1976;Shinn,1983; Platt和Wright,1992).在这些边缘海环境中,沼泽沉积能覆盖数千平方千米,可能伴随发生喀斯特和钙质结壳岩现象(Platt和Wright,1992).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07钻孔沉积物晚更新世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莱州湾南岸的07孔岩心进行高分辨率采样的基础上,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离子质谱法(ICP-MS)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等方法测试了研究区07孔的48种常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并对元素相对含量、随深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7孔主要元素及特征比值在海陆地层分界处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地层划分的指标之一。其中,Mn、Mg、Ca、Fe、Mg/Ca及K/Na等对沉积环境响应比较明显,Ba、Zr、Rb、Si/A1、Ti/A1和Rb/Sr对源区的母岩类型、风化程度及搬运距离的变化敏感;07孔常微量元素垂向变化较大,在3次海侵地层中呈明显变化,并对应多个峰值。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地层特征与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07孔不同深度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的相似,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说明黄河是莱州湾南岸弥河-潍河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物源之一,且对莱州湾南岸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地层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张铭汉 《海洋与湖沼》1995,26(S1):76-82
通过对80年代以来黄、渤海陆架地质调查有关柱状岩芯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地层年代为依据,划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未次冰期低海面时期,黄、渤海陆架沉积物受到来自北方于冷气流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分布格局,陆架沉积物的综合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黄、渤海陆架曾经发生过沙漠化,并形成一系列的风沙沉积。根据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拉度组成将黄、渤海陆架划分为6个沉积区域和4种主要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其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可将DLC70-2孔岩心划分为6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因子分析、Na2O/TiO2与K2O/TiO2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2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鸭绿江物质对该孔中部及底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DLC70-2孔上部32.10 m以上和下部37.60~60.72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32.10~37.60 m和底部60.72~70.45 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黄河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就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海晚更新世以来的氧同位素古气候与全新世底界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东海南部7055站岩芯的氧同位素组成,绘制了东海26600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曲线,对东海玉木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迁情况进行了探讨。将岩芯划分为九个氧同位素气候期,上述九个氧同位素气候期均可与欧洲的气候期相吻合,反映了较好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岩性、有孔虫组合标志,按气候地层学的原则,对比V28-238标准氧同位素曲线,把该区全新世底界定为13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