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着重指出了场址近场区断裂活动时代鉴定中控制性剖面缺失、测年数据应用不当、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方法的有效使用、钻孔探测的质量控制与孔间距、高密度电法的局限性等问题,强调应重视活动断裂活动性质、滑动速率、破裂分段和古地震事件等参数的获取;对场址范围活动断裂勘查和其他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也做了讨论;在发震构造判定和潜在震源划分中的一些不合理做法用实例做了论证。本文对提高今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一鹏 《地震地质》2004,26(4):559-565
“十五”期间即将实施20个省会级城市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文中对该工程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的基本内容和领会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工作大纲”的5大属性(科学性、普适性、包容性、可操作性、约束性)作了说明,对探测工程的主要对象活断层和地震活断层进行了界定,对工作区和目标区的内涵及工作途径的差别做了解释。分析了工程所面对的3个层次的科学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5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应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探测过程中安排中期验收的必要性,指出本工程是以往各震害防御工作的延续、发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3.
选取长治市某区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项目中宋家庄断裂和安城断裂等隐伏断层精确探测成果,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三方面,对浅层人工地震观测进行研究。在获得高精度成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对新近系与第四系厚度,断层的位置、性质、产状以及上断点埋深等关键参数进行推断解释。结果表明,浅层人工地震能够精确探测目标区隐伏断层,并为其活动性鉴定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是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工作中目标区主要隐伏断层勘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结合3个工程实例,对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今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活断层探测提供参考。浅层人工地震法和高密度电法以其观测结果直观、高效、方便、经济等特点成为活断层物理探测手段首选。两种手段对于探测环境以及精度要求可以优势互补,在活断层探测结果的判断方面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5.
对地壳及上地慢结构的研究,是地震及地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近年来进展也较快。目前用于探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地震法(包括人工爆炸地震)。由于深部探测要求震源能量大,故大都以天然地震波观测为主。近年来,对利用核爆和工程大爆破时的地震波观测很受重视。随着我国“四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程大爆破项目的增多,为开展深部结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实施和常见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二十余个大城市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实施的实践总结,讨论了探测中常见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如何根据探测深度选择不同探测技术方法;深浅组合探测;多方法综合探测应用和由粗及细提高探测精度;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可能问题和解决思路。为近阶段将我国较广范围内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断裂新活动与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深圳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和地震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前人所作的主要工作与认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介绍了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最新工程探测成果与研究进展。项目选择了横岗-罗湖断裂、莲塘断裂、温塘-观澜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卫星遥感解译、微震精确定位、野外地震地质调查、钻孔和探槽探测、浅层地震勘探、深部结构大地电磁阵列探测、地下电磁波勘探等工程技术方法,对断裂的近地表及中深部结构特征、新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测与评价,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最后,结合深圳市断裂构造运动和地震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系统的工作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不仅要有系统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有机合作和配合,还要得到系统外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管理者必须应用组织协调原理来加以解决,以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地震系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主要探讨组织协调的必要性、组织协调的原则及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工程地震勘测研究院1992年秋冬承担的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西段满洲里—林甸人工深地震测深剖面野外施工设计;野外施工提取原始地震记录;室内A/D转换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处理等工作,已通过项目主持单位长春地质学院的验收。在此基础上,1993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8,(1):20-20
"地震就像一盏明灯, 它可照亮地球内部". 2007年12月12日凌晨,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功启动了"明灯1号"计划, 在华北地区顺利实施了大当量人工地震爆破. 这是在我国专门用于地球深部结构探测及地球物理学相关研究的最大当量人工爆破, 它的成功起爆吹响了我国地下精细结构探测工作的前进号角.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测量装置及20余年的数据处理过程和体会,利用桥粱基础勘察、隧道工程勘察两个应用实例,论述了新老高密度电阻率观测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结论是针时不同项目的勘查地质任务,要采用不同的测量装置施工,多年来工作成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查中具有仪器轻便、施工便捷、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成果可信等优势,是工程勘查领域一种可行有效的勘查方法,文中也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大庆油田联合资助的"九五油储"重大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和学科内涵、实验基地及地质目标、组织措施、具体成果概述、实际效果、人才培养和"九五油储"后续的重大成果产出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经历和认识过程.在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理论方法指导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该类地区寻找油气是世界性难题,传统勘探手段已不适用.本文给出了该类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并以举世瞻目的普光大气田的发现说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优势.文章最后给出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在1988~2003年期间,先后两期联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方法>和<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油储"项目,产学研结合,推动了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的发展;1999年~2002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联手,联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创造性地催熟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笔者直接参与"油储""产学研"十年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浅层岩性油藏、深层天然气和海拉尔复杂断块等三大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文中也介绍了"油储"项目对大庆油田人才培养的业绩.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共享数据系统是为了管理该计划产生的天然地震等多种类型的海量观测数据而建立,在实现对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的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基于Oracle大型数据库技术、ArcGIS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对共享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并采用成熟的B/S结构、MVC三层架构模式和Ja-va语言作为系统开发基础.本文对共享数据库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开发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野外石油勘探的不利影响,并利用气象服务辅助油气勘探工作,采用石油勘探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和气象卫星协助石油勘探选区工作的方法,建立了石油勘探气象服务系统.本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方式,为自动化的石油勘探气象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对石油勘探气象服务方式的自动化.目前石油勘探的气象服务水平还很低,并且各地发展不均衡.要建立完善的石油勘探气象服务系统,重点需要做好两点工作,即加快气象服务基础建设,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