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桩基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I—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地震作用、上部结构、桩基的特点,建立了建筑桩基地震反应的计算模型,考虑了桩-土-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然后奖饱和土体现为由固、液二相组成的两相介质,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提出一种建筑桩基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具有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2.
应用所提出的建筑桩基地震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程序,分析了液化地基上建筑桩基的抗震性状,对其加速度、振动孔隙水压力和桩基震陷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筑桩基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作用、上部结构、桩基的特点,建立了建筑桩基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模型,考虑了桩-土-上部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然后将饱和土体视为由固、液二相组成的两相介质,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提出一种建筑桩基地震反应的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4.
刘益民  王学松 《安徽地质》2010,20(2):147-149,160
从建筑桩基检测作业现场环境、作业过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从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严格开工安全验收制度、加强检测过程的安全巡查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各种类型工(民)用建筑桩基的应用,总结了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双层地基对超高层建筑桩基沉降影响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Ⅱ类土层排列区,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30层以上建筑桩基,须设置在深60m第⑨层砂中。本文根据已有建筑经验,应用Mindlin应力分布理论以及对应力扩散角的分析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建筑桩基沉降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8,29(11)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号:15112.14762图书编号:B10073776印刷日期:2008-08-01出版日期:2008-08-01规格:平装32开,316页【图书简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08-01出版。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  相似文献   

8.
《物探与化探》2004,28(6):556-556
由北京北方波华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艾达天地岩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SRS24工程勘察地震仪,具有多道瞬态面波、浅层工程地震、地震映象、地脉动、桩基质检等多种勘探与检测功能;是一种轻便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可在地矿、石油、化工、水电、交通、铁道、建筑、地震、煤田、冶金、核工业等领域的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JGJ94-94)和美国《桩基轴向抗压静载标准试验方法》[2](ASTMD1143),探讨了桩基静载试验之钢铰线锚杆横梁反力装置的测试技术,并成功的解决了某外资工地桩基静载试验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姚建平  蔡德钩  朱健  王立伟 《岩土力学》2015,36(Z1):513-517
以中铁西安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该工程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中测试钻孔灌注桩压浆前、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和只考虑桩端改善承载力5种方法进行了后压浆桩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后压浆后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4%,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和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与现场实测最接近;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只考虑桩端承载力改善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其计算值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考察,对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的6.1级地震中的房屋震害特点及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各类房屋建筑及主要地质灾害的震害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西南山区类似盈江的地震多发区带,城镇建设过程中在尽量选择高强度建筑材料且保证建筑材料合格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科学选址,应尽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对稳定性较差的场地应通过必要的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加固,以尽可能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道路周边还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避免地震来临时造成交通瘫痪,进而引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合地基-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力分析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却相当匮乏。首先借助有关试验通过ABAQUS和EERA的模拟分析,验证了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土体非线性动力特性以及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的方法对土体无限边界的模拟。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建立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上部结构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讨论了该复合地基与桩基对地震响应的差异。深入研究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包括桩体、褥垫层、筏板的动力响应以及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小震时褥垫层基本没有减震效果,大震时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优于桩基。地震越强烈,减震效果越明显,但作用有限,减震系数一般在0.8以上,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徐自国  宋二祥 《岩土力学》2004,25(2):179-184
近年来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对该种复合地基在动力荷载下,尤其在是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性状却研究很少。考虑地震作用下土-桩-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刚性桩单桩复合地基的地震响应进行时域内的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分析了这种复合地基与桩基础地震响应的差异,并对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设计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Seismologist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s have sought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earthquakes and to develop better building designs to withstand them for well over a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1906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provided the first real impetus for establishing building design codes and safety standards. Subsequent major California earthquakes in Santa Barbara (1925), Long Beach (1933), San Fernando (1971), Loma Prieta (1989), and Northridge (1994) each led to additional seism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engineering response in the form of enhanced building design codes. Nonetheless, the process to incorporate good seismic design and mitigation efforts has been slow, and by no means failsafe,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U.S. where much of the building stock predates more recent design codes, and hence where a major earthquake could collapse large numbers of building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catastrophe, it is still important to guard against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沉管灌注桩及打入式桩对场地类别的影响和减轻震害的机理,通过对淮阴工[学院主楼地基在成桩前后的建筑场地的剪切波速对比测试,作者发现沉管灌注桩及打入式桩有改变地类别的可能,最后建议《规范》^[1]应增加对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特别是打桩较密的高层建筑)在打桩后应再次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并对场地类别的重新判定等内容,从提供工程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A number of cases where earthquake-induced damage was massive or presented interesting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recent earthquakes are presented.The highly serious damage along reactivated seismic faults and fractures is discussedfor the earthquakes of Pyrgos (Greece), Egio (Greece) and Kobe (Japan). Additionally, we describe characteristic types of building failure in the earthquake of Egio,caus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surficial faulting and liquefaction. Of particularinterest is the damage pattern in the Kobe and Dinar earthquakes, attributed to seismicwave directivity, caused by migration of the earthquake source. Finally, a specialcase of building damage is described for the case of the Adana, Turkey earthquake,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shape and the azimuthal location of buildings in respectto the epicentre. All the above cases are valuab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can be utilizedin the reduction of seismic risk in constructions and urban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强震作用下大直径深长单桩与群桩基础的动力时程响应差异,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开展了4种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单桩及群桩基础的桩顶加速度、桩顶相对位移、桩身弯矩时程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群桩效应的存在,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呈现双面性,群桩基础桩顶加速度峰值大于单桩基础,但峰值出现时刻滞后于单桩0.29~1.06 s;群桩基础的桩顶相对位移最大值显著小于单桩基础,且出现时刻明显滞后,Kobe波作用时滞后高达3.82 s;群桩基础的桩身弯矩最大值小于单桩基础7.54%~9.22%,且单桩基础受地震波影响较大,弯矩时程响应振幅明显大于群桩基础。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可充分发挥群桩基础动力时程响应滞后性特点,合理设计并选择最优桩型。  相似文献   

18.
刚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思宇  宋二祥 《岩土力学》2009,30(3):785-792
为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所采用的等效线性方法及其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地基分层、土体模量、桩径、桩长、垫层厚度和垫层模量等因素对复合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等效线性方法能较好地模拟结构-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的特性;上部结构惯性力和自由场变形对复合地基桩身内力影响都较大;地基明显软硬分层的存在,会使桩身内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