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国首届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高等院校、新闻、出版等系统的领导或代表等100多人。中国科学院孙鸿烈副院长参加  相似文献   

3.
1985年元旦前夕,我到北京中日医院看望张文佑先生.他当时的精神很好,思路清楚,再次与我讲<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专著结束语中的几个问题,要求我们在此后的研究中重视.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个地质假说形成之后,其固步自封之日,就是其走下坡路之时!做学问如此,做人亦然.你还年轻,要博采众长,分析断块构造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我元旦后再去医院探望时,张先生已进入监控病房,没想到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谈!"固步自封之日就是走下坡路之时"的告诫以及张文佑先生的言谈风貌、期盼之情不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对我的后半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令人怀念的裴文中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兰坡 《第四纪研究》1994,14(4):285-292
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哺乳动物学家B·Bohlin分别离开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之后,即派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主持其事。裴先生对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于1934年即发表了《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巨著。他为人非常坦诚,有事摆在当面,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背后贬人。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敬爱的王鸿祯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深深怀念这位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前辈大师。 王鸿祯先生博学多才,学术造诣深厚,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在地层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提出了以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分类观点,将沉积相与构造背景相结合,区别不同的古地理格局和古构造框架,主编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分类级别体系及其与天文周期之间的可能联系。在大地构造与全球构造方面,提出了构造名词体系和中国及全球的基底构造单元和构造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了以泛大陆(联合古陆)为准的大陆聚散周期的认识和地球史上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进行了全球古大陆再造的研究,由此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在地质学史方面,提倡以学科史和学科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求“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参看《王鸿祯文集》第465页)。 (1)  相似文献   

6.
7.
张抗 《地质科学》2009,44(4):1105-1112
断块说形成过程充分表现了张文佑先生广蓄并纳继承创新的治学思路。在1956~1958年主持编纂的1∶5 000 000中国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断块构造导论》是其发展两大阶段的标志。古中国大陆在断裂体系影响下破碎分离再逐步拼合的过程中形成稳定断块与活动带相间的格局; 拉张造洋挤压造陆,洋、陆型地壳互相转化等两大学术观点的提出是其重大理论创新。断块说在解释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中不断发展并融合了其它学术流派,断块开合说的提出即是其表现之一。立足亚洲-西太平洋复杂的地质构造断块说可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断块构造与地震的网络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面最基本的构造现象之一是X型破裂系统。X型破裂系统是一个极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在一切有关材料呈现机械破坏的领域内,都与X型破裂机制有关。就地质体而言,从晶体内的X型交叉位错,岩层或岩体内的X型节理,到区域性的X断裂和切穿地壳以至切穿岩石圈的X型深大断裂,虽然空间尺度有多级变化,但它们的力学本质是一致的。共轭的剪应力分布、共轭的剪切裂隙、共轭的剪切错动、菱形断块的嵌合与再活动等,都与X型剪切破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涂光炽院士是我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者,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从事地球科学研究60多年来,先后考察和研究了国内外400多个矿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地质实际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出版专著23部,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在内的重要学术奖励20余项.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对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3):445-446
2007年夏天,陈清濂先生手术康复后不久就来南京出差,和在宁的老水文所(1956~1969年期间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研究所)的同事们欢聚一堂。席间,陈清濂说:"我的名字里有六滴水,所以这一辈子注定是‘卖’给中国江河了。万万没有想到,仅时隔一年,他就于2008年6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断块大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地质科学》2009,44(4):1063-1082
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几乎涉及地震活动的各个方面: 1)地震记录表明不但是强震,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也分布在构造块体边界上,构造块体控制了地震分布;  2)地震活动规律体现在块体整体活动中。例如,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单个断陷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但当把鄂尔多斯地块周边作为一个整体,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了准周期性;  3)地块运动通过周边断层交替活动实现。从断层活动相互作用的时间间隔和错动形式出发可把它分为强震交替活动型(又可分长时间间隔和短时间间隔两类)和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交替活动型。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短的双震活动较早被发现。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长的类型虽然不易识别,但是依赖于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还是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山西断陷带与渭河断陷带在历史上的3次交替活动等; 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型的交替活动型很不容易被发现,仅在台网较密,观测条件较好的北京地区观测到。4)利用一些实验结果讨论了交替活动的规律。此外,结合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对一些地震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栾锡武 《地质学报》2009,83(1):123-130
本文根据笔者在鄂霍次克海的调查资料,介绍了一种新的沉积构造形式。通常的海底沉积物柱状样品切面是平整、光滑的,本文将一种粗糙、不平整的海底沉积物柱状样品切面构造称之为逸气揭皮构造。认为逸气揭皮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所处物理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压力降低,致使本身所含气体,以及所含水合物分解形成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气体逃逸,使沉积物发育大量裂纹,从而改变了沉积物原来的排列方式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次生物理构造。逸气揭皮构造是沉积物中大量含气的标志。沉积物中含有的气体可以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形成的。这样逸气揭皮构造和天然气水合物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逸气揭皮构造是沉积地层发育水合物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马东涛  李爱弟 《冰川冻土》2014,36(6):1609-1614
正0引言2014年4月27日16:00,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鸿琏先生在兰州辞世,享年82岁.李鸿琏先生自1958年大学毕业后,追随我国冰川冻土和泥石流科学创始人施雅风院士开始从事冰川和泥石流研究,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宋辉  丁彩元  王克红  彭亚丽 《地下水》2011,33(2):8+31-8,31
沂源断块区构造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本区地下水分布状态和赋存规律,查明分析地质构造在沂源断块区中对地下水的运移与富集机理,对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9年安达M4.5级地震成功的预报,进一步认识到将H2浓度的异常变化与断层背景研究结合,并配合区域其他异常的检测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结合不同深度的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黑龙江省的断块构造、中新生代断裂以及深部软流圈上涌的构造背景。将近年来地震分布、局部收集的土壤气体浓度资料与断层相结合,展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引入GPS水平矢量显示中蒙东部构造区块现今向东的伸展蠕散运动的研究成果,用此解释研究区断裂活动的特征,并且指出这有别于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邵济安 《地质科学》2009,44(4):1094-1104
本文结合笔者对大兴安岭和燕山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对张文佑先生提出的“断块构造”的力源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大兴安岭中生代不同深度的两种作用同时控制着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即软流圈底辟体上涌与陆缘剪切走滑的共同作用--可称之为构造-岩浆活动的二元机制,其中前者起主导作用。燕山地区中生代的断陷和隆起,是在岩石圈断裂继承性活动的基础上,在地幔物质上升和参与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中深部作用也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18.
构造控煤作用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及煤系的形成和形变均受地壳运动和由其产生的地质构造的控制,构造控煤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河南省嵩箕地区实例,讨论构造控煤作用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范嘉松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5-128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五大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重塑了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演化,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沉积格局。分析了不同方向的断裂(包括基底中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盆地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中元古代出现的南北向新生构造和早奥陶世出现的北西向新生构造在断块演化和油气成藏中的重要性,并以"盆"山"耦合发育为指导探讨了这两者及东西向断裂与邻侧造山带演化间的有机联系。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稳定性在于它在中—新生代没有新生构造出现,而只有南北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前者在白垩纪(—古近纪)的冲断决定了油气的保存或调整。基于这一实例分析了新生构造继承性发育的某些特点,尤其强调北西向构造在控制后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中的意义,提出(海相)油气勘探中构造分析的关键是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