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而向社会提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也是地震部门的核心职责。广东省地震局探索向社会提供地震安全公共服务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哪些瓶颈性的问题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如何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是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鲁西南地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认知及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鲁西南地区中小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普的认知情况及需求,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鲁西南地区典型城市菏泽市开展了此次研究。研究发现,该地区中小学生总体上在地震科学常识、地震部门工作内容以及避震救助技能和识别谣言能力方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部分题目上也存在认知度较低的状况。在防震减灾科普的态度和需求偏好方面,97.0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大部分学生还是偏好传统媒体的渠道与形式。另外,在示范与非示范学校、城区与乡镇学校、中学与小学的对比中,发现了明显的群体差异性。本次调查对今后开展山东全省公众的防震减灾科普认知及需求状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0引言山西是全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历史上一次死亡5 000人以上的地震就有8次。全省77%的国土面积、70%的国民生产总值和60%的人口处于地震高烈度区,震情也就是山西的省情。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中,地震部门应该首先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把地震预报工作从经验基础预报向完善的物理模型推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地震台网的优化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地震科学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①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跨世纪的监测预报人才;②监测台网优化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重视预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③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建设对提高预报工作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雄安新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中小学校园内开展情况及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和需求,课题组2020年年底在雄安新区3县选取部分中小学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雄安新区中小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关注度较高且参加意愿较强,对地震应急避险知识认知水平较高,在地震预警常识、地震谣言辨别方面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震后救援、自救互救认知...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7.
地震标准化进展综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十五”地震标准化工作设想与发展 地震标准化的实质是它的技术性 ,主要是立足于防震减灾体系中的技术指标。地震标准作为一种技术性规范文件 ,是根据我国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按照规定的程序 ,对地震科技成果和实践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制定出来的。因此 ,地震标准化一定要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的最佳工作秩序和提高地震科学技术水平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来调整防震减灾领域中各个方面的关系外 ,就是要依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地震技术法规对地震行业存在共同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普认知、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系统地评价防震减灾科普效果、准确分析公众的防震减灾科普需求,在2010年上半年开展了面向北京市公众的防震减灾科普现状及需求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8.4%的公众接受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不同人群接受程度不一;公众对地震预报仍抱有较大的期望,大学生和农民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水平较低;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是目前公众获取...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掌握青海省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及科普知识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采用实地与线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省8个地市的防震减灾认知及科普需求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居民防震减灾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不佳;居民的个体特征与所处环境对于其防震减灾知识水平有着较强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提出提升青海省民众防震减灾知识水平的建议。调查结果可为青海省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续新民  杨马陵 《华南地震》2003,23(3):98-104
结合广东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针对依法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提高防震减灾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是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地震灾种地方工作。根据山西省地震灾害的特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主要从摸清地震危险源分布、承灾体现状、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和灾害风险水平等方面展开,形成了涵盖地震致灾要素、孕灾要素、隐患评定、风险评估与区划等方面的成果。结合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地震灾害防治基础能力的提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等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出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苏诞 《山西地震》2005,(Z1):36-36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富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会因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造成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的日益庞大和复杂,城市地块的稳定性亦面临挑战,尤其是地震灾害对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太原市存在着严重的易损背景,因此,也导致了危险的增加和规避危险的复杂化,灾害威胁着发展,有缺陷的发展会招致灾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大理州部分市(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其他调研方式,初步了解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对云南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详细阐述了宁夏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络的现状、需求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地震局“十五”地震信息减灾技术的要求,对宁夏地震局“十五”网络改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介绍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建设的宁夏防震减灾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探讨了今后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迄今的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本着“厚今薄古”并面向未来发展以古鉴今的指导思想,对地震应急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对于各个阶段中若干重要的应急工作事件或者发展成就,作者做了适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监测预报和应急、城市与乡村、地震宣传与社会稳定、抗震设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管理与法制管理、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等方面的关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防震减灾事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防灾减灾是当前社会各层面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北京海淀首届城市防震减灾(国际)论坛正是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论坛”的定位在城市,即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方面共同探讨了公共管理、突发灾害、人居环境与城市防震减灾的关系。得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单一灾种的减灾转向以防御为主的综合减灾的大观念。辅之于“论坛”的三个参观考察内容,展现出海淀区近年来在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论坛”的举办对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侯茂生 《华南地震》2002,22(2):71-80
从管理创新是时代的真切呼唤、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四个方面简述了管理创新的客观需求。从创新与实事求是、创新与继承、领导创新与群众创新、单项创新与系统创新、创新与职工利益、创新与不断学习六个方面阐明了管理创新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介绍了江苏省地震局管理创新实践的背景、基本思路、基本内容、主要成效,从管理模式、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新世纪管理创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地震学会同其他社会团体一样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之一。以山西省地震学会目前的工作现状为例,指出学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监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总结了监测预报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对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