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盐理论引领我国找钾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钾盐团队在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资助下,联合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第四纪早期地层发现新型砂砾含钾卤水层,根据钻探资料控制的资源量3.5亿吨,有望成为柴达木盆地钾盐后备基地。在塔里木库车凹陷发现厚达百米的古新纪含钾盐矿层,氯化钾达工业品位盐层厚度为41 m;深入阐明了在四川盆地大规模三叠系杂卤石资源:提出该资源既是深层富钾卤水钾重要来源,更是宝贵的缓释钾肥;对上扬子盆地13个储卤构造含钾卤水矿进行评估,估算氯化钾资源量4917万吨;在滇西南勐野井建立钾盐二层楼成矿模式,大幅度缩小陕北奥陶系盐盆找钾靶区,海相钾盐找矿崭露曙光。  相似文献   

2.
《化工矿产地质》2010,(4):235-235
<正>2010年8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负责单位申报的钾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973计划项目,先后通过函审和2轮公开答辩,从全国430余项建议项目中  相似文献   

3.
罗布泊钾矿区外围盐湖钾盐资源研究与评价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林 《矿床地质》2003,22(3):286-286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负责并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罗布泊钾矿区外围盐湖钾盐资源潜力研究与评价”近日通过验收 ,获得优秀的好成绩。该项目发现 ,罗西洼地和铁南凹地蕴藏有富钾卤水 ,验证了此前矿产资源研究所专家对罗北凹地外围盐湖成钾的预测。该项目组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 30 5项目支持下 ,通过卫星影像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测试分析 ,获得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对罗布泊钾矿区外围盐湖钾盐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新的认识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钾盐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疆罗布泊盐湖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成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泊盐湖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为第四纪干盐湖,罗布泊凹陷主要受到北东向、近南北向两组断裂控制。自1995年以来,在罗布泊东北部的罗北凹地发现了超大型卤水钾盐资源。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对罗布泊盐湖成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开展卫星影像、地貌与连续电导率成像等分析调查,对罗布泊内部的断裂构造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罗布泊盐湖沉积期间,受到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形成了相同方向地堑式断裂,共有七条;这些断陷带长可达60余千米,宽1~4km,向下延伸可达1000余米。罗布泊成钾凹地正是由这些张性断裂带作用形成的,最大者为罗北凹地,较小的有罗西洼地、耳北凹地、铁南洼地等;调查还表明,罗布泊地堑式断裂带不仅控制成钾凹地的成因,其本身也是良好的卤水储集构造,储集了丰富的富钾卤水。因此,罗布泊张性断裂在钾盐矿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疆罗布泊盐湖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成钾意义@刘成林$北京大学环境学院!10087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焦鹏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李树...  相似文献   

5.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团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普光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简称“嘉四—五段”)发现了一种与石盐共生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此种分布于石盐基质中的碎屑颗粒杂卤石易溶于水,便于采用水溶法低成本、规模化开采,因而被命名为“新型杂卤石钾盐矿”,是一种全新的海相可溶性优质硫酸盐型钾盐矿床类型。为进一步查明新型杂卤石钾盐矿的沉积分布特征与含钾性等基本地质参数,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优选钻探靶区,以嘉四—五段为主要目的层系,设计部署锂钾综合地质调查井——川宣地1井,力争取得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找矿突破,并为该区钾盐资源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藏洞错硼砂芒硝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魏乐军$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37 @刘喜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37 @蔡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乜贞$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37…  相似文献   

7.
克拉通古陆表海盆中的固体钾盐矿床占居全球钾盐资源总量的90%以上,其中最典型的2个巨型钾盐矿床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和俄罗斯涅帕。为探究华北奥陶纪古陆表海盆的成钾可能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同类型盆地的成钾条件,结果表明:萨斯喀彻温泥盆纪钾盐矿床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巨量海水在稳定克拉通预备盆地的持续蒸发浓缩,进而迁移至相对活动的亚稳定构造区汇聚成钾盐矿床,其上覆盖着红层沉积,其成钾模式概括为"泪滴式";俄罗斯涅帕寒武纪钾盐矿床的形成过程总体表现为半封闭巨型蒸发台盆接受巨量海水的多次补给并持续蒸发浓缩,富钾卤水最终汇聚于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深坳中,形成巨型钾盐矿床,钾盐层系上覆为膏岩或灰岩等淡化沉积层,其钾盐成矿模式概括为"牛眼式"。华北奥陶纪古陆表海盆与形成上述2大典型钾盐矿床的盆地具有十分相似的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条件,且在华北西部的陕北盐盆已钻获厚1.22 m的钾石盐矿层和厚达64.7 m的钾石盐高矿化段,根据盆地特殊地质条件,建立了陕北奥陶纪盐盆的"复底锅"成钾模型。笔者认为,华北奥陶纪古陆表海盆完全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海相固体钾盐矿床,并对其中最有希望的陕北盐盆的钾盐资源潜力和找钾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1我国钾盐形势与罗布泊地区钾盐考察史钾盐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7种大宗紧缺矿产之一。近年来我国钾肥的产量达150万T左右,而消费量约为800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85%。钾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彭加木等)、新疆地矿局区调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课题组)、原地矿部航空遥感中心、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队等对罗布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和钾盐地质调查研究,但未能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钾盐矿床。2罗布泊钾盐找矿突破“七五”…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系“深地资源勘探开采专项”2017年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大型石油国企等10家骨干单位以及多家协作单位参加,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充分体现“产研学用”密切融合。本项研究聚焦“特提斯东段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海相成钾作用与后期改造、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深层富钾卤水迁移-分异-汇聚成矿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深部含钾盐系‘双复杂’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深部钾盐矿层(富钾卤水层)测井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柴达木西部和川东北两个重点成钾区为资源基地落脚点,兼顾其他含钾盆地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和成矿模型,完善海、陆相成钾理论,形成3 000 m以浅钾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综合评价深部钾盐资源潜力,实施异常验证钻探,新发现1个大型钾盐资源基地,值得综合评价的有利成钾远景区3~4处,实现深部钾盐找矿突破和增储示范。值得强调的是,只有立足国内,突破海相,在中西部大中型叠合盆地古代海相蒸发岩地层中找到大规模海相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方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钾盐资源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海相钾盐取得了一系列成矿理论新认识和钾盐找矿新发现:创新提出了滇西南“二层楼”成钾模式,指出侏罗纪海相找钾新方向;在川东北宣汉普光地区发现三叠系海相可溶性“新型杂卤石钾盐矿”,开拓了四川盆地海相找钾新领域和新方向;在新疆库车地区发现埋深超5 000 m的钾石盐矿层,取得了库车坳陷海相找钾的实质性进展;创新提出“W型复底锅”成钾模式,在陕北奥陶纪海相盐盆发现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取得古陆表海型钾盐找矿重要新进展。至此,中国海相钾盐找矿崭露了突破的曙光。如何在这些新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入研究,取得海相可溶性钾盐找矿的实质性突破,落实建成若干大型以上海相钾盐资源基地,将是“十四五”及以后时期中国钾盐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开发工业再生含钾新资源的建议李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钾肥,工业再生含钾新资源,资源开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仍未找到大型可溶性层状钾盐矿床,钾肥仍处于紧缺状况。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研究重点转移到...  相似文献   

11.
《地球学报》2017,38(2):242-242
正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地质科学院荣获3项国家科技奖。"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及单位: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陈斌(北京大学),谢桂青(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项目简介:项目针对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爆发成矿这一世界级难题,通过15年研究,获得了创新性成果,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办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为依托 ,于 2 0 0 3年 1 0月 2 3~ 2 8日在北京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召开的“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 (MRAS)培训班” ,获得圆满成功。区域矿产资源综合信息评价系统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立项 ,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们的多年努力 ,在国产GIS平台上自行设计、自主开发的。经部分地调院和科研院所的试用 ,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该…  相似文献   

13.
《地球学报》2015,36(1):66-66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57项。中国地质科学院承担或参与完成的11个科研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由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等2个项目获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地质科学院承担的"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方法研究"、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的"亚洲地下水系列图",矿  相似文献   

14.
朱祥坤  李延河  陈文 《岩矿测试》2012,31(2):379-381
1历史沿革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建而成,该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位素地质实验室之一。1990年成为原地质矿产部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2003年改称为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溶》2004,23(1):82-82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8日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土资源部第一批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4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申报的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先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江博士陪同下莅临我所讲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 于2014年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 对推荐出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4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 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 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获奖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和技术方法, 代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最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赣北早白垩世基性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谢桂青$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李瑞玲$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曹建劲$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蒋国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550002 @漆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  相似文献   

19.
值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29日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赞助单位为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张荣华研究员的"高温高压流体和流动反应原位观测装置、方法、整合技术",荣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由陈毓川、李廷栋、肖序常三位院士共同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