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GPS技术能大大改善单机GPS定位精度,但这种改善依赖于用户和参考站之间的距离(空间相关)、差分改正的潜在因素(时间相关性)以及差分改正的质量。因此,如何正确地求得差分改正值及其精度是DGPS定位技术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一个解算差分GPS改正数的新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卡尔曼滤波观测值模型中的码和载波观测值,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随机观测值,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随机观测值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标准算法。该算  相似文献   

2.
开发高精度的实时GPS动态定位技术是近几年的热门课题,基于GPS码的差分定位(DGPS)的现已达到3~5m的精度,而基于载波平滑码的差分定位也已达到1~3m的实时精度,尽管如此,这些结果仍不能满足许多高精度用户的要求,这就促使运动中载波相位模糊度解法(简称OTF算法,它是实现cm级GPS动态定位的关键)的研究近几年取得突破出进展。本文首先评述了已有的几种OTF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GPS载波相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灾害应急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长距离北斗增强定位方法,通过长距离参考站提供非差误差改正数,用户可采用非常灵活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分类误差处理满足长距离高精度增强定位的需求,实现用户长距离伪距增强定位、载波相位增强定位以及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增强定位等多种增强定位方式。提出了基于非差误差改正数的相位平滑方法,通过消除误差后的观测值估计整周模糊度,然后重新拟合伪距观测值,并利用参考站平滑后的非差误差改正数削弱用户定位误差。伪距观测值不涉及模糊度,定位模式简单且实时性高,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来提高伪距定位的精度,能够更好地满足灾害应急环境下用户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在智能终端融合了针对用户专用接收机设备的增强定位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既可作为观测数据源,又可作为用户定位数据处理的载体。采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智能终端增强定位算法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用户实时厘米级、分米级和亚分米级等优于1 m的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精确性,可靠性和全国范围内低成本DGPS覆盖要求的提高,采用覆盖全球的DGPS系统(即广域差分GPS或WADGPS)是非常有意义的。WADGPS综合利用了广泛分布的许多参考站上的DGPS数据,这些测站上,采用较多参考站的原因是基于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综合解算使各参考站上不含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如果一个或几个参考站不能正常工作,而其它的参考站仍参考站仍能产生精确的DGPS改正值,从而保证  相似文献   

5.
GPS姿态确定原理及软件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确定姿态的原理和算法,然后详细介绍了THADS定姿软件,最后结合实测数据处理讨论了GPS姿态测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GPS卫星SA和AS技术的人为精度降低措施,应用多个地面基准站的DGPS载波相位测量模式,精确地测得了飞机在航三维实时点位、对地摄影时元和三维飞行速度;其二维点位的外部符合精度达到了±7.9cm,高程外部符合精度为±18.1cm  相似文献   

7.
论电离层对GPS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电离层是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源。本文论述电离层的特征和折射系数,以及电离层的下列影响:电离层码群延、电离层载波相位超前、电离层多普勒频移、振幅闪烁、电离层相位闪烁效应、磁暴对GPS定位测量的影响、电离层对差分GPS的影响和GPS接收机的电离层改正。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距离网络RTK的范围较大,造成区域观测误差的相关性降低,影响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内插计算和改正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对流层延迟误差计算和改正方法。首先利用确定的参考站网整周模糊度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计算各参考站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然后将各参考站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播发给流动站用户,用户根据内插模型内插计算出流动站处的天顶对流层延迟误差,并进行流动站各卫星的对流层延迟误差计算和改正。通过长距离CORS网实测数据的实验证明,该文方法可以取得理想的长距离网络RTK误差改正效果和流动站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9.
差分GPS测量是为了削弱美国SA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GPS导航定位精度的有效手段,广域差分GPS(WADGPS)测量则是在更大范围内为GPS用户提供差分改正。WADG-PS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里建立的卫星跟踪网。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差分GPS测量和广域差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WADGPS网的构造,讨论了各种DGPS网及其算法、GPS误差源及其空间不相关性、WADGPS中心控制站的误差模型及其算法等,并对各种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建立我国WADGPS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GPS卫星SA和AS技术的人为精度降低措施,应用多个地面基准站的DGPS载波相位测量模式,精确地测得了飞机在航三维实时时点位、对地摄影地元和三维飞行速度;其二维点位的外部符合精度达到了±7.9cm,高程外部符合精度为±18.1cm。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测距码的GPS动态测量对于实于差分定位的精度为米级。对于铁路工程的许多任务来说,这样的精度足以满足需要,可是,考虑到诸如铁路轨道的养护和维修,必须要有亚厘米级的精度,就GPS来说,这要求作载波相位测量,为了进行实时解算,必须从一个沿着路轨流的接收机到主站接收机通过无线电联系来传输数据,由于地形和工程结构上的原因,实际上常会产生信号失锁问题,于是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来确定过程中的整数模糊度,利用既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米级星基增强服务的需求,提出一种满足用户基于相位观测值进行单站定位的分区综合改正模型。该模型利用参考站网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参考站对每颗卫星伪距和相位观测值的综合改正数,并将综合改正数按照分区的方式编排到广播电文并广播给用户使用。本文介绍了模型的原理,并分析了参数播发频度、用户站与分区中心距离等因素对用户定位的影响。建立基于分区综合改正数的星基增强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分布于中国不同区域的北斗观测站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频用户动态定位平均10 min内收敛至误差小于1 m,平均平面精度能达到15 cm,高程精度达到20 cm。  相似文献   

13.
厘米级GPS动态定位的实现,加速了机载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测量领域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首先评述了实现厘米级GPS机载测量的关键-运动中载波相位模糊度解(简称AROF动态技术)的最新进展,综合介绍了GPS在航空摄影测量,航空重力测量,机载激光地形断面测量,机械激光大地水准测量,机载激光水深测量,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方面应用的实验与结果,评述了多传感器组合配置的机载平台与综合  相似文献   

14.
确定卫星与接收机信号延迟偏差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单频GPS接收机用户通常需要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通常来源于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或双频GPS基准站信息,后者即是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总数,求解电离层延迟改正量。利用双频GPS观测值估计电子含量总数,一个关键总是是去掉卫星与接收信号延迟偏差。  相似文献   

15.
扩频技术及其在GPS相位模糊度解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朝 《测绘通报》1994,(4):3-6,10
GPS高精度定位采用的是载波相位观测量,快速而准确地求解相位整周模糊度是提高GPS定位效率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上对扩频技术在模糊度解算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形图测绘中RTK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K(Real Time Kinematics)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点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修正法,即将基准点的载波相位修正值直接发给流动站,改正流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然后求解流动站的实时坐标,该方法初始化速度慢,定位精度稍差,称准RTK技术;第二类是差分法,即求解起始相位整周模糊度,又称RTK初始化,然后再进行实时差分,是真正的RTK技术。差分法要求基准站GPS接受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GPS接受机,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观测到5颗或以上卫星后,可实时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位置。由此可见,GPS RTK测量除应具备GPS信号接收系统外,还依赖两项关键技术:数据传输和数据实时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RTK(Real Time Kinemati)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它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就是把基准站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位置信息以一定格式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实时地传输给流动站,在流动站组成差分方程,实时地给出用户所在位置的厘米级三维坐标信息和精度指标。这项测量定位技术精度高(可达厘米级),  相似文献   

18.
伪距差分定位方法是利用基准站的伪距差对流动站的观测伪距进行改正,得到流动站改正后的伪距观测值后再解算流动站坐标。而利用载波相位历元间的差值对伪距进行平滑,可以减少测量噪声从而提高定位精度,但这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保证。比如粗差的探测与周跳修复(算法中要利用载波相位观测量)等问题,介绍了自行编制的软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连续运行多功能差分示范基准站的建设与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差分GPS定位技术包括了米级精度常规差分实时导航定位(CDGPS),厘米级精度实时动态定位(RTK),广域差分实时动态定位(WADGPS)等技术,综合以上的多功能差分基准站是国内外目前GPS研究和重点之一。本文就武汉多功能差分示范站的建立,简述了多功能参考站的技术背景,介绍了示范站的整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并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用户系统在武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初步展示了这一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赵利生 《测绘通报》1999,(2):16-17,23
本文根据GPS中电离层误差的特性,介绍了码、载波相位扩散技术的原理以及将单频GPS接收机用于长边网测量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