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春勇  王清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1):390-393
某厂房群桩施工时引起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达到120 kPa,试验区基坑开挖后发现桩头平均偏移量近1.5 m,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必然导致基坑开挖失稳及整个桩基的承载力下降。本文通过对沉桩前后设置竖向排水体两种处理方案的地基孔隙水压力消散进行研究,得出设置合理间距的竖向排水体后再沉桩不仅有利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且确保了工程安全,节约了工期。  相似文献   

2.
沉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伟  宰金珉  王旭东 《岩土力学》2004,25(5):774-777
引入时间、深度参数分析在饱和软粘土中沉桩时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给出了考虑固结效应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三维解析解;分析了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中桩周土发生曼德尔效应的时间和区域,提出了在群桩施工过程中土体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是消散与累加的综合过程,施工完毕后则变为单一的消散的计算模型,并给出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了桩群不同桩距、不同入桩顺序对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结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竹节桩复合地基处理试验段沉桩施工,开展了土体中超静孔压现场测试,并在考虑竹节桩竹节间空隙对竖向超静孔压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竹节桩沉桩引起的竖向孔压离散化计算公式。利用建立的离散化计算公式对2 m桩间距试验工况的孔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考虑竹节空隙影响的竖向超静孔压计算理论可以较好获得竹节桩沉桩施工引起的超静孔压,可为竹节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饱和软土中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估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饱和软土中挤土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与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消散有密切关系。分析了小孔扩张理论的不足,提出用土压力理论来估算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别讨论了单桩和群桩两种情况下超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许英  李同春  莫建兵 《岩土力学》2010,31(8):2525-2529
沉桩会对码头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一是引起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急剧上升,导致土体有效应力降低;二是沉桩的振动加速度会产生对边坡稳定不利的瞬时惯性力。对于灵敏度低的土质岸坡来说,前者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考虑沉桩时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根据Biot固结方程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的一般表达式,建立了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消散的解析式,在条分法的基础上考虑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沉桩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沉桩顺序对某码头进行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打桩作用的岸坡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沉桩工序历时变化,施工中期由于超孔隙水压力叠加,岸坡最危险,沉桩结束3个月以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接近不考虑沉桩时的值。工程中要根据打桩计划进行边坡稳定计算。  相似文献   

6.
表面约束下的沉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浩  魏道垛 《岩土力学》2002,23(1):107-110
采用数值方法对表面约束下的沉桩挤土效应进行了研究。以道路约束为例,讨论了不同宽度道路以及道路与浅基础共同约束时,对沉桩挤土引起的地表隆起及水平位移的影响,得出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PHC管桩通常为挤土沉桩模式,因而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研究对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PHC管桩打桩前后原位地基土变化情况的测试、打桩的监测以及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的监测等试验研究,分析了PHC管桩沉桩挤土效应,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预钻孔孔径对部分挤土桩挤土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推导了具有一定初始半径的圆柱形孔扩张的弹塑性解,据此讨论了预钻孔取土打桩时,预钻孔孔径大小对挤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软土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挤上效应造成邻近建筑物产生破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通过采用取土卸压孔减少被保护建筑附近的挤土位移,结合信息化施工手段,是一种解决沉桩挤土效应的有效方法。本文还对土体位移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前期研究已认识到,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其表现从本质上应取决于土的微观结构。在结构性较强的软土中沉桩,桩周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是这种内在变化的宏观表现,研究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认知土体的力学性质,从微观出发去认识沉桩挤土效应的机理,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地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天津滨海地基土实际静压桩工程,在沉桩的不同时刻、沿桩身的不同位置取桩周土体原状土样进行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土体强度指标参数,同时进行对应的微观结构试验,得到垂直与水平方向的10个微结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微结构指标中提取3个主成分,较好地分析了土体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 3个主成分与黏聚力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而与内摩擦角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第一主成分对各微结构信息的提取比较充分,第二、第三主成分是对第一主成分未反映信息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土体微结构性质对强度性质起控制作用,在沉桩过程中,近地表和下部土层宏观力学指标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规律。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好地表述了土体的微结构性质,为进一步从微观入手解释沉桩挤土效应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层状黏性土在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基工程开展了现场足尺静压桩试验,分析了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特性,并结合水力压裂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揭示了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沿桩长方向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二者均在粉土层中增长较慢,在粉质黏土层中增长较快;在同一深度处,两者均存在明显的消散现象,在粉土中的消散程度明显大于粉质黏土中;采用水力压裂理论结合孔穴扩张理论计算的超孔隙水压力沿桩长方向的变化规律与试验值相吻合;桩身贯入深度越大,超孔隙水压力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越接近。  相似文献   

12.
海堤下软基超孔隙水压力值的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开球 《岩土力学》1994,15(3):59-64
当潮位的涨落引起上部堆载容重变化时,海堤下软基的超孔隙水压力将随潮位呈周期性变化.为了解软基的固结情况,必须对现场测试到的总孔隙水压力值减去静水压力后再进行潮位修正,即把任意时间任一潮位测得的超孔降水压力值修正到一个指定的同一潮位上,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有规律性的观测曲线.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修正方法,并在连云港庙岭围堰软基工程中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载射注浆法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在施工过程中高压喷射注浆法引起的超孔隙压。根据半无限土体中小孔扩张问题的解,分析了在超孔隙水压作用的瞬时,土体中的应力、变形等,并提出了经验公式。结合一具体工程事故的成功处理,验证了所建议超孔隙水压公式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减少超孔隙水压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循环三轴试验,分析了上海原状及重塑粉土的液化特性,提出了原状粉土的孔压上升模型,并与细砂的液化特性和孔模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延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考虑,用压力传感器量测土中变化的孔隙水压力会存在延迟效应,本文阐明了延迟效应的机理,并以饱和土孔压消散试验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延迟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体积压缩系数和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刚度因数,从计算结果看出,除硬粘性土外,延迟效应对孔压量测结果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6.
李志江 《探矿工程》2009,36(4):55-58
昆明新南亚风情园基础设计为静压预制管桩,试桩承载力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但工程桩施工完毕,进行检测时发现浮桩。通过分析浮桩的原因,采取复压处理方案,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总结了静压桩施工和浮桩处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水平力作用下嵌岩桩桩顶内力分布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水平荷载下的8组模型试验桩的电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指出水平力作用下的桩顶内力分布与承台上外竖向力(和弯矩)荷载的局部分布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中单桩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唐世栋  何连生  傅纵 《岩土力学》2002,23(6):725-729
通过对桩基施工过程中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沉桩时单桩周围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分布及影响范围,并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还对桩-土界面处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