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注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雄性花鳗鲡性腺发育成熟,每7d注射一次(剂量为500U·(体重)kg-1),共注射6次.检测此期间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和性类固醇激素(T、11-KT、E2)的水平,以及相关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雄性花鳗鲡性腺发育处于Ⅰ―Ⅱ期,GSI(Gonadosome Index)为0.17±0.06%,血清中GtH、T、11-KT水平较低,并且T浓度低于0.1ng(试剂盒测定范围为0.1―20ng·mL-1);注射第3次后,实验组鱼性腺发育处于Ⅲ期,GSI为7.0±0.03%,血清中GtH、T、11-KT的水平均明显上升;排精后的实验组鱼GSI为9.57±2.1%,GtH、T、11-KT的水平比注射第3次的实验组鱼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在整个催熟过程中,血清中E2水平持续降低,从对照组的2.36ng·mL-1下降到排精后的0.83ng·mL-1.超显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与对照组相比排精后的实验组鱼脑垂体中GtH细胞的小颗粒减少,内质网池扩大,出现分泌并释放促性腺激素后留下的空泡.对照组鱼肝细胞富含糖原,几乎没有脂肪泡的存在,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间,排精后的实验组鱼肝细胞脂肪泡增多变大,脂肪泡的形成导致细胞核偏位.  相似文献   

2.
鲈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戴燕玉  陈蕾 《台湾海峡》1998,17(2):139-142,T001
用Heidenhain-Azan三色法、Caneron Steele法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鲈鱼脑垂体促朱激素(GTH)分泌细胞进行定位,然后确定该细胞发育成熟性腺发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人工培育鲈鱼亲鱼时,适时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其性腺提早成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鲻鱼脑垂体组织生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翁幼竹  林君卓  洪万树  戴燕玉  方永强 《台湾海峡》2000,19(2):192-196,T001
本文应用多种脑垂体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鲻鱼脑垂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鲻鱼脑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 可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的体积随性腺发育成熟而增大。嗜生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分布从中外侧部扩展至前外侧部,同时还可区分促甲状腺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在中外侧部的形态和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脑垂体梁色技术所鉴定各种类型细胞的正确性。这项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用LHRH-A2埋植法诱导池养鲻鱼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LHRH-A2的药物颗粒埋植入池养人工繁殖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雌鱼体内,以诱导其性腺发育成熟,试验为期81d。发现用LHRH-A2埋植的试验组鱼的卵母细胞直径超过500μm以上,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30%,而空白对照组鱼达到成熟的个体比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激素埋植的方法,可促进鲻鱼卵母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在鲻鱼性腺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早期卵巢.α与β受体蛋白均在早期初级卵母细胞的卵被膜、核膜和核仁表达.受体阳性物质沿胞膜分布.核显免疫阴性;在卵黄发生期,ER,α和β则在卵被膜、卵黄膜和核膜表达.在精巢,α与β受体蛋白在生精细管生殖被膜、精原细胞、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足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受体免疫阳性物质沿细胞膜分布、这些结果表明.鲻鱼性腺(卵巢和精巢)存在雌激素α与β受体亚型,该受体在介导17β-雌二醇对性腺的生理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雌鲻鱼培育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翁幼竹  林君卓  方永强  周晶 《台湾海峡》2001,20(4):547-551,T006
为了验证和完善培育全雌鲻鱼的技术路线,我们在首次培育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和增加试验鱼数量,进行第二次培育试验。试验选用体长2.8-3.5cm、性别未分化的鲻鱼苗,分为三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投喂拌有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的饲料,持续6个月,对照组则投喂不含药物的饲料,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鲻鱼全部分化为雌性,低剂量组雌性率达90%,对照组雌性率仅为10%。与第一次试验结果相比较,我们认为,全雌鲻鱼培育的技术路线更为成熟和合理,为将来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90年9月-1991年1月采用离体灌流培育方法对鲤鱼脑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脑垂体基础促性腺激素(GtH)分泌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Ca^2+);但脉冲式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刺激的GtH分泌,则依赖于细胞外Ca^2+且细胞外Ca^2+的作用至少部分通过电位敏感性Ca^2+通道。50mmol/L高浓度钾离子(K^+)显著刺激脑垂体基础GtH分泌,K^+的  相似文献   

8.
埋植雄烯二酮一次诱导雄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一次后70d,塘养雄鳗成熟率达73.3%。鳗鲡精液质量随埋植天数的增加逐步提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含量在埋植后有明显升高;血清GtH含量在理植后15d起,一直稳定在2ng/ml左右,与对照组(约0.9ng/ml)相比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H.E染色法、Mallory染色法、Heidenhain-Azan(简称HA)法、鱼类脑垂体染色法(简称Jafri)及电镜技术对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了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为一束神经纤维,中间夹杂两种垂体细胞和两种胶质。腺垂体结构复杂,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腺垂体内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前腺垂体内有3种: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中腺垂体含有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后腺垂体内含有一种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内只发现一种类型的GtH分泌细胞,其内含有大小两种分泌颗粒.同时也研究了垂体中其他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7α-甲基睾酮刺激鲻鱼精子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非繁殖季节,将17α-MT混入颗粒饵料,饲喂性腺未成熟的鲻鱼,对照组喂含酒精饵料,每日投饵一次,连续6周。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后第二周,实验组有少数鱼轻压鱼腹可见少量精液流出,随后阳性率逐周提高,第五周达到高峰,其后持续较恒定水平。(2)激素处理组释精雄鱼的生殖指数大于不释精雄鱼,也大于对照组。(3)鲻鱼睾丸组织学切片看出,17α-MT处理的释精和不释精雄鱼精细管中各级生精细胞均处于生精活动的旺盛时期,而对照组精细管中充满精原细胞;另外,释精和不释精雄鱼的间质细胞的核的体积和数量都大于和多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17αMT可刺激精原细胞增殖、精母细胞成熟分裂和精子形成。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种脑垂体组织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对养殖牙鲆脑垂体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牙鲆脑垂体呈鸡心形,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个部分.前者存在两种垂体细胞:颗粒垂体细胞(granular-pi-tuicyte)和纤维垂体细胞(fibrillar-pituicyte).后者又可区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根据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识别以及对各种分泌细胞分泌颗粒直径的测定,在腺垂体可鉴别出六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其中位于RPD的有催乳激素(PRL)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各自分泌颗粒的直径分别为150~360nm、120~300nm和125~250nm;PPD有生长激素(GH)细胞、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分泌颗粒直径分别为200~400nm和115~400nm,以及TSH细胞;PI只有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细胞,分泌颗粒直径为250~475nm.值得指出的是,在六种内分泌细胞中唯有GTH细胞的胞质存在空泡,这是促性腺激素细胞释放分泌颗粒的标志,也是其重要的生理特征,以此为依据将可为研究牙鲆脑垂体对性腺发育的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同时,本文对其它细胞的特点也进行了讨论,可为鱼类内分泌学研究增添新的资料,对牙鲆人工养殖和繁育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鲻鱼精子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君卓  翁幼竹  方永强  洪万树 《台湾海峡》2001,20(1):57-60,T002
本文报道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鲻鱼的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鲻鱼精巢属于叶状结构。根据精子发生的特点,分为5个时期:精原细胞增殖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子形成期和精子成熟期。依雄性鲻鱼精子发育和成熟的季节来看,厦门鲻鱼繁殖季节为每年11-12月,系一次性排精类型。文中详细描述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并讨论了Sertoli细胞在精子发生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次用17β-雌二醇(E_2)及其受体(ERα)、睾酮受体(AR)的多克隆抗体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u|¨)nther)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原始性腺中已有E_2、ERα和AR的分布和表达;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对E_2及ERα、AR抗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精细胞和精子中对E_2和ERα呈免疫阴性反应,而AR则一直保持较强表达,揭示了半滑舌鳎性腺中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机制刺激卵子和精子发育和成熟。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免疫阳性物定位在生殖细胞的胞质、胞膜和核膜等广泛部位并有表达,在性腺分化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强度有所不同,表明其在性腺分化发育过程各阶段所起生理功能不同。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及受体参与调节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提供了重要形态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在热处理血清样品的基础上建立了鱼类血清睾酮(T)的放射免疫双抗体测定法。分别在不同性腺发育时期对花尾胡椒雌鱼,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注射。结果,在性腺发育期,HCG和LHRH-A均能在注射后6h显著升高血清睾酮水平;注射后24h,无论HCG还是LHRH-A处理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下降至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性腺未发育期,HCG和LHRH-A均未能引起血清睾酮水平的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花尾胡椒鲷雌鱼促性腺激素分泌受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在性腺未发育期和性腺发育期,垂体-性腺轴对外源激素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性腺发育期有显著反应,而性腺未发育期没有反应,提示只有在性腺发育期注射外源激素才能诱导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5.
方永强  翁幼竹  周晶  谢方靖  刘家富 《台湾海峡》2002,21(3):275-278,T001
本文应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性早熟与未成熟雄性大黄鱼精巢中间质细胞和足细胞进行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在精巢不同发育时期的精细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早熟精巢间质细胞和足细胞胞质中滑面内质网池和管状线粒体都十分发达,而未成熟鱼则发育较差。我们认为雄性大黄鱼性腺早熟的原因可能与间质细胞和足细胞提早发育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激素诱导欧氏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鱼类成为人工养殖对象,人们越来越希望养殖鱼类能在人为控制下成熟和产卵,从而打破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周期,为养殖生产提供更多的、适合生产需要的苗种,本研究采用LRH-a(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17β-雌二醇及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对欧氏六线鱼的性腺发育进行诱导实验,旨在探讨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996年9~10月间,取网箱暂养的欧氏六线鱼39尾,随机取7尾以观察实验前六线鱼的性腺发育状况,逐尾称体重,解剖取出生殖腺和内脏,称量生殖腺重和净重,计算性腺指数,并求出其平均值,♀:0.64±0.1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性早熟问题的研究—I.网箱养殖鱼性泉发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永强  翁幼竹 《台湾海峡》2000,19(3):354-359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网箱养殖大黄鱼性腺发育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网箱(养殖期1a)中,其中6个网箱各有少数大黄鱼卵巢进入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出现卵黄颗粒,其余网箱大黄鱼处于小生长期,在雄性,全部网箱大黄鱼精巢发育进入III-IV期。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在夏季7、8月间可能有50%~60%雌性和60%~70%雄性提早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20.
尖紫蛤生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耀聪  李复雪 《热带海洋》1994,13(2):61-67,T002
根据尖紫蛤Hiatula acuta发育程度,将生殖腺发育过程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时期。尖紫蛤生殖期在福建省9-11月,生殖盛期在10月。温度是影响性腺发育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个体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同一滤泡中,雌,雄生细胞分区域分布。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双质核仁染色深浅的两部分,是由于这两部分蛋白质含量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