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35年7月上旬,长江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是著名的“357”特大暴雨造成的,雨量集中、强度大。澧水、清江、沮漳河、三峡区间下段以及汉江中下游普遍发生了洪水灾害,灾情甚为严重。根据当年大水后的调查统计:湖北省有51个县(市)、湖南省有37个县受灾。两省灾民达1000万人以上,其中淹死的在10万人以上。洞庭湖受灾面积约350万亩;汉江中下游淹没面积约6640平方公里,襄阳以下汉阳以上成为一片汪洋。(一)洪水发展过程“357”暴雨从7月3日开始。7月4日,长江南岸澧水、清江一带的降雨强度普遍达到了高峰。7月5日至7月6日,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地区的降雨量继续加强。7月7日起暴雨分布零乱,雨区向东北方向移动,暴雨基本结束。据资料分析,5天的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包围面积呈南北狭长的哑铃形,并有南北两个中心,南部中心在清江与澧水分水岭南侧 相似文献
4.
5.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 相似文献
6.
四川歌乐山洞穴沉积中之哺乳动物化石,为除万县之洞穴沉积以外最丰富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之材料。其中包括三十五属,共四十一种分属於八目内,中有新属新种二及新种八。分析此化石地点所代表者均属一动物群,仅第五十一地点有较古老型之动物之存在。若与华南各地如四川万县,广西武呜,云南富民,江苏丹阳及江西乐平之洞穴沉积中之化相比较可知俱为同一时期之动物。其主要之代表竹鼠,豪猪,熊,虎,剑齿象,貘,犀,猪等统之‘剑齿象—熊猫动物群’。此动物群与北京附近周口店之洞穴沉积为同一时期者。王林(G.H.R.von Koenigswald)及寇鲁伯(E.H.Colbert)称此动物群为“中国—马来动物群”与时代更老之下更新统之“印度—马来动物群”不同。但动物之发源与迁移常来往频烦,殊不限于一个方向之移入或迁出。故某一动物群之是否原生常就其中所具代表性之动物移入成份之多寡而决定之。歌乐山之动物群,亦即‘剑齿象—熊猫动物群’为一原生华南之动物群,受华北,印度及爪哇三方面动物移入之混合组成。其中以华北移入之份子较多,但此种参加之份子不足以影响此动物群之原生性。如标准之北方动物,兔,骆驼,马及羚羊等在此并无发现。而原生南方之剑齿象,熊猫,貘... 相似文献
7.
8.
四川洛表坡缕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坡缕石的用途日趋广泛,特别在化学工业上常被用作吸附剂、催化剂和悬浮剂。现在普遍认为坡缕石是含铝、镁的链层状硅酸盐,结构中硅氧四面体沿c轴排列成双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氧镁(铝)石层相联结。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粘土矿物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坡缕石的系统矿物学的研究和报道(特别是国内)却甚少。本文系对四川珙县洛表坡缕石标本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研究过四川泸定县磨西断裂,长英质糜棱岩就发育于该断裂的上盘,厚60多公尺。根据长英质糜棱岩的组构与显微构造的观察结果,提出长英质糜棱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九寨沟地区黄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寨沟地区的黄土孤立产出于海拔2300~2800m的洼地中,其内含古风化界面.通过对黄土的物质成分、结构、扫描电镜形貌、孢粉、ESR测年等分析测试,确定其为冰缘黄土,划分了九寨沟地区更新世冰期. 相似文献
12.
四川九寨沟地区黄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寨沟地区的黄土孤立产出于海拔2 300-2 800m的洼地中,其内含古风化界面。通过对黄土的物质成分、结构、扫描电镜形貌、孢粉、ESR测年等分析测试,确定其为冰缘黄土,划分了九寨沟地区更新世冰期。 相似文献
13.
该锡矿床位于川滇经向构造北段次一级南北构造带的复背斜轴部,产于摩沙营黑云母花岗岩与变质辉绿岩(晋宁早期)、会理群天宝山组中部的变质砂岩、千枚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内。矿床的基本特征是规模较大,矿化类型较多,矿石品位较高,并含有多种可供综合利用的稀散元素。 按主要成矿阶段和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三种矿石类型,即云英岩型、矽卡岩型(正矽卡岩亚型与石英-硫化物亚型)及表生型(由矽卡岩型矿石经淋滤作用和表生风化作用形成的氧化矿石)。由此可见本区锡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与锡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作 相似文献
14.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论述了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测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四个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了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芦山2013年Ms7.0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的雅安芦山发生Ms7.0级地震,震中位于芦山县太平镇和双石镇之间,震源深度13~14km,震中最大烈度达IX级。震中区野外调查发现,尽管房屋建筑损坏较严重,但这次地震没有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构造,仅见少量的地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一次独立的破裂事件,属于逆冲型地震,沿双石-大川断裂中南段发生破裂,主破裂面西倾,倾角33°~43°,推断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底部滑脱带(13~19km)断坡构造活动有关。历史上,沿双石-大川断裂发生至少2次Ms6~6.5级地震,由此认为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特征型地震,与汶川地震不同。原地地应力测量和监测数据表明这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应力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辉长岩群地球化学与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辉长岩群与矿床在时空分布上紧密相关,表明辉长岩群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对重新认识矿床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辉长岩群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同位素,探讨了辉长岩的成因.结果表明,拉拉地区辉长岩群形成于850 Ma板内裂谷环境,为碱性玄武岩,具有较平坦的R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较低的原始地幔标准化Th/Nb 值,以及较高的εNd(t)值(0.8~4.1),HFSE比值成分点均落入洋岛玄武岩(OIB)范围,与本区同期地幔柱成因的大陆玄武岩特征相似,说明辉长岩的形成可能是扬子地台西缘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岩浆事件,与矿床之间很可能有紧密的热动力学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发现的志留纪的脊椎动物均为区域性分子。它们主要分布在扬子区和江南区(志留纪地层分区),这些早期脊椎动物已经描述了9个属,16个种。根据现在的研究程度,可分为6个组合带和鱼化石层。产于从晚Llandoverian到Pridolian阶的海相建造。并且与浅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群共生。 相似文献
18.
19.
前震旦系阿克苏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克苏群分布于新疆阿克苏西南及乌什县东南的奇格布拉克一带.东西两露头,相距约30公里,中间被第四系覆盖(图1). 该群在1952年被西尼村定为太古界五台系,1957年地质部十三大队划为元古界,1959年阿克苏地质大队吴承业等划为下元古界,尔后均采用了这种划分.阿克苏群为一套低级变质的钠长白云石英片岩与蓝闪石片岩和绿片岩的不均匀互层,挤压强烈,倒转、平卧褶曲常见,紧闭线形褶曲发育.1979年新疆地矿局地质研究所王务严、熊纪斌、肖兵、彭昌文、李永安等,于阿克苏西南25公里一带测制了该群的较完整剖面. 相似文献
20.
四川西昌盆地白垩系小坝组尚未发现骨骼化石记录,其白垩系恐龙动物群的信息全赖于足迹化石。2017年,在喜德县洛甘发现小坝组迄今最大型的恐龙足迹群。该足迹点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足迹。足迹保存条件较差,但具备了基本的形态学特征。总体来看,兽脚类足迹具有尺寸较小(8~13cm),中等中趾前凹(0.5~0.6)和第Ⅱ趾和第Ⅳ趾间较宽趾间角(70°~100°)的特征;少量足迹保存了跖骨垫。初步分析认为,洛甘兽脚类足迹与四川盆地夹关组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和Grallator形态类型相似,为两地在白垩纪中期具有类似的恐龙动物群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发现对于西昌盆地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足迹详细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