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2.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为层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塔子沟金矿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为280℃-400℃之间,成矿压力为160-200M Pa,矿化深度为2.8-4.72km,属中深成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不混溶作用为形成较大工业意义的矿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2号脉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在标高-211m以下的1号脉深部,出现较大规模工业矿体的可能性不大;1号脉南侧是发现有规模的工业矿体的最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石钾质变化及钾交代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钾质高低及变化可反映岩石演化程度和钾交代作用。发生钾交代的岩石为成矿有利岩石和找矿标志。岩石钾交代与钾质升高归根于富碱的地幔流体活动。上升的地幔流体交代上地幔和地壳岩石形成富碱岩石和碱交代岩,并活化迁移不同围岩中成矿元素形成各种矿床。大地构造单元边缘与陆内张裂活动带是地幔流体交代活动场所和大型矿床形成地。许多矿床包括金矿床和钾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广东河台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文武  张文淮 《矿床地质》1993,12(2):120-128
本文通过对河台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从包裹体一般特征,成矿温度、压力,成矿流体特征、来源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流体在不同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的演化以及流体的演化在成矿过程中的意义。通过这些研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性概念,由五级序次组成。矿床成矿系列是成矿系列的第二序次,是成矿系列的核心部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以岩浆、沉积、变质、表生和流体(非岩浆-非变质成因流体)5种成矿作用为基本原则,以成矿地质环境为基础,结合成矿的时段与形成的矿床组合进行划分。本文对矿床成矿系列时空范围、时空组成结构、矿化强度与演化、成矿区带内不同矿床成矿系列之间的演化、叠加和复合作用及对指导找矿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陕西凤太(凤县-太白)矿集区是南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育7个大中型铅锌矿床以及许多小型矿床(点)。关于铅锌矿床成因前人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成因认识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同生成矿还是后生成矿,是一期成矿还是两期成矿。多年来笔者在凤太矿集区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工作,文章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十年来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等方面的新进展,系统论述了铅锌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建立成矿模型,并提出新的找矿方向。笔者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的后碰撞阶段,是区域大规模构造变形变质-岩浆作用-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期成矿事件中后生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扩容空间充填交代形成不同矿化类型铅锌矿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多源流体成矿系统。根据成矿模型,提出了中泥盆世古道岭组灰岩的内部及灰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附近是今后深部找矿勘查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洼学说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物化资料,研究大河铜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并对其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大河铜矿所赋存的二郎坪群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属二郎坪裂谷活动的产物,铜锌矿初始矿化发生于晚元古代或早古生代,地洼阶段的叠加矿化(构造叠加改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矿床属于构造-流体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雁行式排列,是剪切作用所形成局部张应力的产物,构造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和类型对成矿有利,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矿成矿规律浅析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北缘地质环境复杂,金矿类型繁多,金矿空间分布不均一。对区内九处大型以上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进行对比和研究,认为区内的金矿床均属地层建造、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成矿;矿床成因类型有别,是成矿地质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单元中的地层建造、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三个互补因素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致;总结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