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1956,(4)
有些測站在洪峰期間用多点法測驗有一定困難,我們利用一些实测资料对天然河道內垂綫流速分布的平均值作了一次分析,以求用較少的測點而得到足够保証精度的資料。根据蚌埠、佛子嶺、时村王寨、張灣、漣水李家庄等六站所测十一点法180多条垂綫的资料,繪出垂綫流速分布曲綫,然后用求積仪量出每一乖直流速曲綫所包圍的面積,除以水深而得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本论文的任务是研究当缺乏实測流量但有观测的水位和其他年份的洪水繩套或該年用实测流量已闡明的第二支綫时,來繪制(借計算法)理論上的繩套形流量曲綫(“洪水繩套”)或曲綫的單一支綫的这种可能性。在各种場合的实际工作中,的确常常可能遇見这样的問題。例如,有时只有洪水落水支綫有实测流量闡明,而漲水支綫完全沒有闡明或僅最上部有闡明,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很常見的,这  相似文献   

3.
《水文》1957,(8)
水位流量关系曲綫的繪制是流量整編中的关键問题。如果用的方法确当,曲綫定得合理,就既簡捷,又可保証精度。本文着重討論兩个問題:第一,各种定綫和推流方法的比较;第二,关系曲綫綫型的特点。供各站同志及即將改寫的“水文资料整編方法”一書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文》1957,(5)
北碚站测得7.09秒公尺高流速水文局去电祝賀長江流域規划办公室所屬的北碚流量站,在汛期测流开展高流速测騐中,由于全站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克服困难,用高架过河纜索吊木船一组,用流速仪法16綫2~3点歷时3点48分,先后测得了5.92及7.09秒公尺的高流速,取得  相似文献   

5.
流量测驗由此可見,在测流量的技術中,不僅存在着怎样測流的問題,而且还存在什么时候测流和究竟要測多少次才能恰到好处的問題。既然在一年中测流的次数是有限的,其目的是要正确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綫,以便应用它間接推算流量,那么究竟在一年或一月中要測多少次,分布在什么时候進行,就看怎样才能使这种关系曲綫决定的正确了。测次分布問題,在水文測站規范中有所  相似文献   

6.
0℃层高度与夏季阿克苏河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毛炜峄  吴钧  陈春艳 《冰川冻土》2004,26(6):697-704
应用阿克苏河两条支流的出山口水文站日流量资料, 以及流域及其周边3个探空站的0 ℃层高度资料, 分析了1999年夏季阿克苏河流域特大洪水期间0 ℃层高度与日流量的关系. 阿克苏等3站的0 ℃层高度逐日变化与阿克苏河两条支流逐日流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托什干河日流量与超前2~3 d、持续3~4 d的0 ℃层高度累积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库玛拉克河日流量则与超前3~4 d、持续4~5 d的0 ℃层高度累积值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阿克苏河流域东部库车站的0 ℃层高度与托什干河日流量之间的关系最密切; 中部的阿克苏站、西部的喀什站的0 ℃层高度与库玛拉克河日流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显著. 1999年特大洪水中, 阿克苏河日流量与0 ℃层高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以0 ℃层高度为因子, 建立了阿克苏河两条支流4个日流量序列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水文》1958,(8)
本文介紹的沙穎河、周口~阜阳段的洪水預报实例,考虑到上游站与区間段来水的各种不同比例情况,分別采用不同的預报方案。这样考虑是正确的。但是本报告中介紹的計算方法則存在有一些問題,因为把用等流綫計算而得的漫流过程綫,看作是河網总入流,而用河網的槽蓄曲綫来作調蓄演算,是不夠恰当的。用等流时綫計算得的漫流过程綫与河網总入流是根本不相同的。河網总入流是指在一定时段內由坡地注入河綱的徑流量的总和,它在时間上及空間上的概念都很明确,所以可以利用其相应的河網槽蓄曲綫来进行演算。而漫流过程綫則不同,它是按固体的移动規律,假定水体在傳播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作用的情况下,把各个地点,不同时間所产生的徑流,按一定的傳播时間移至出口断面所迭合起来的假想过程綫,沒有具体的空間概念。因此作調节演算时不能应用某河段的槽蓄曲綫。而只能根据計算的漫流过程綫实际流量过程綫来繪制演进曲綫,用以进行演算。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牟汶河下游蓄水建筑物进行汛期动态控制,依据流域范家镇站、北望站和大汶口站3个雨量站1980~2011年日降雨资料,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牟汶河下游汛期进行了分期;以北望站同时期的历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利用重现期法确定了洪水分级流量。  相似文献   

9.
从水沙组合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水沙二维向量组合的频率统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输沙流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黄河内蒙古河段巴彦高勒站1954-2006年日水沙资料及汛后平滩流量资料,采用上述有效输沙流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年有效输沙流量及相应含沙量组合,进而分析了平滩流量与有效输沙流量及有效来沙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巴彦高勒站平滩流量调整分别受到包括当年在内的前期12年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潮流量推算方法及其误差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迎燕  宋政峰  赵德友 《水文》2015,35(5):65-69
通过误差比较,对代表潮平均法、代表潮连时序法、潮汐要素法等潮流量推算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提出潮流量推算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谢大勇  陶铁林等 《水文》2001,21(4):44-48
渤海岸六股河绥中站是典型的复式河槽站,根据历史资料,用经验分析及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多股水流条件下平均水位的计算公式,并以此计算日平均水位及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进而推求日平均流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坝水文站属一般站、报汛站、区域代表站。通过对多坝水文站1981-2012年实测年最大和年平均流量数据的分析,利用皮尔逊—Ⅲ型流量频率分布曲线来划分流量级,然后来划定不同的水位级,为本站不同量级时的流量测验制订切实可行的测验方案。可为抗旱防汛、防灾减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沂沭河流域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河道流量演算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沂沭河流域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的河道流量演算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文中根据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流量演算法原理.依据实测库、河中高水资料,分析确定了大型水库至下游控制站之间河段的特征河长及稳定流传播时间关系,建立了由水库泄洪最大流量和中游河道站洪峰流量推求河段代表流量的计算公式.使用本方案,可快速准确地将上游大型水库的泄洪流量过程汇流演算至下游控制站,能够有效提高下游控制站的洪水作业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4.
牛最荣  陈学林  王学良 《水文》2015,35(5):91-96
白龙江引水工程被列入国家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分析研究白龙江干流代表站径流变化特征并进行未来趋势预测,为实施白龙江引水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对白龙江干流白云、舟曲、武都、碧口4个代表站1956~2013年的实测径流系列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周期波均值外延叠加模型、谐波分析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组合形成的加法模型对代表站未来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1)该4站9月份多年平均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比例最大,主汛期6~9月多年平均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比例达到50%左右。(2)4个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呈现出逐渐缓慢减少的趋势,上游减少的幅度比下游小。(3)预测2015、2020、2025年年径流量的结果是:白云水文站均小于多年平均值,武都水文站均大于多年均值,舟曲和碧口水文站在多年均值上下浮动。  相似文献   

15.
胡培  陈晓宏 《水文》2013,33(1):38-43
以东江流域控制站点博罗站为代表,通过构建一维水流水温模型,计算分析了东江三大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下游惠州河段水温的影响,探讨了该地区基于水温的鱼类生态调度目标,提出了东江三大水库3月份的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江三大水库出库流量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博罗站3月份水温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并不明显;在博罗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东江三大水库出库流量的变化对博罗站水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白盆珠水库的影响最为显著.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博罗站流量320m3/s的情况下,保持白盆珠水库3月份最小出库流量为30m3/s,有利于东江下游惠州河段的生态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枝城站流量测验资料为研究对象,从辐射杆测船定位和GPS测船定位两个资料系列分析,得出在特殊河床中因测深定位对流量造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长办水文局主持的DJS-6机整编水位、流量、泥沙资料通用程序审查会于9月20日至25日在汉口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黄委水文局、华东水利学院和黑龙江、河北、四川、江苏、广东、云南等省水文总站以及水电部水文局的代表共28人。会议介绍了DJS-6机整编水位、流量、泥沙资料通用程序及其使用说明和试算情况,TQ-16机整编水位、流量、泥沙资料通用程序编写情况。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对DJS-6机通用程序及其使用说  相似文献   

18.
金铁鑫  唐国田  夏万年 《水文》2000,20(3):53-54
松花江站上下游存在着水量不平衡问题,尤其在枯水季节问题比较突出,且该站资料有偏大现象.通过对松花江站流量测验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了水量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冰期流量不仅受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的影响,同时还受气溫、水溫和地溫的影响,所以变化复杂,特別在中小河流更为显著。因而給測驗和資料整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涇河楊家坪站为了认識和掌握冰期流量的变化过程,从而解决测次分布与資料整編的問題,會于1959年至1962年冰期中,先后进行了二十天的流量日变化测驗(在一天內一般測驗三次,个別日有測驗二次或多达十二次者)。现对这些资料分析的初步成果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20.
積深流速仪     
为了测定水流的垂线平均速度(河流和渠道等)以及测速地点的深度,我們提出積深流速仪这种仪器。大家知道,使用現有的仪器(流速仪)來测定水流的流量,需要輔助設备电鈴、电池和电綫等。应用新式仪器,就不需要这些了。積深流速仪把测量流量和整理资料的工作加快到2~3倍,并使得可以徑直在野外整理测到的資料。这种仅器的制造和操作都很簡便。它的全图如图1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