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5,(2):49-49
中、澳、美等国科学家研究生物分子化石发现: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与古海洋透光层的硫化氢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度认识古生物化石的价值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根据现代生物的研究和对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果说明,地球早期是没有生命的,直到32亿年以前,海洋中才有了低等的菌藻类生物,经过32亿年的演化至今,生命才演化出植物界和动物界,从水生到陆生。 生命的演化历程是那么神秘,虽有一代伟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但他的理论对今天在地层中一个界面发现大量的物种,又束手无策难以解释。化石的价值不仅可以破解这些“难已解释” 的问题和现象,还在于化石得以保存的过程难,石化的条件复杂,以及发现化石机遇难…  相似文献   

3.
恐龙,在地球生物史的芸芸众生中,是一个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它们生活在距今约2.2亿年前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曾是统治地球长达1.5亿年的霸主。然而,就在6500万年前,它们突然之间全部灭绝,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困惑,成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奇变一:出现生命 发生于19亿年前.根据是在塞尔维亚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的深空探测,也就是太阳系的探测,可以说是21世纪科学发展竞争的焦点,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深空探测的目标,仍然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之上下求索我们生存的地球自形成以来已有46亿年,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长期在海洋里演化,然后逐渐走上陆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虽  相似文献   

6.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湖北崇阳地区处于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二叠纪末的全球事件在该剖面的沉积微相和生物演
化上均留下了清楚的记录。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前,崇阳地区为典型的正常浅海台地环境,生物种类多样,数量丰富,主要生物
化石有钙藻、有孔虫、腕足、棘皮类和海绵等。生物大灭绝之后,钙藻、类、棘皮类、海绵、绝大部分有孔虫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个体微小的腹足、介形虫和大量的蓝细菌化石。大灭绝界线之上,首先出现的是25cm厚的纹层状的微生物岩,含较丰富的种
类单调的有孔虫化石。之后逐渐相变为花斑状微生物岩和穹隆状微生物岩,厚度分别为6.4,2.3m。不同类型微生物岩在结构构
造和生物组成上存在差别。微生物岩沉积结束之后,则相变为浅滩相鲕粒灰岩。共划分出3种沉积相,即开阔台地相、潮坪相和
浅滩相。崇阳剖面的生物灭绝和沉积微相变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浅水台地环境生物与环境过程的典型代表,为认识二叠纪
末浅海沉积相演化和全球事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研究表明,深水环境缺氧团向浅水扩散是导致二叠纪末生物危机事件的重要诱因,然而其作用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长兴期主要为台地环境,通过对研究区内卧龙河构造连续沉积的井剖面对比研究发现,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界线之前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自然伽马值整体出现异常正偏。当碳酸盐岩地层中泥质含量、钍和钾的含量相对较少时,自然伽马主要反映铀含量变化,进而指示海水氧化还原条件。长兴晚期区内台地环境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缺氧效应,并持续发展直至生物大灭绝的来临。区内长兴组自然伽马值异常记录了长兴晚期海洋氧化还原过程,同时也见证了重大地质转折期将至时环境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大概有两个最主要的核心论题,一个是自然选择,第二个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长期的演化结果就形成了"生命之树",所以生命之树思想应该是达尔文的核心思想.后来的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化石研究专家勾勒出了"生命之树"的初步轮廓. 在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创新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和人类演化相关的有三个:一是原核生命的出现,指无细胞核膜的细菌之类变成有细胞核膜的生物;二是动物界形成寒武大爆发时期;三是一支脊椎动物最早的祖先,有头有脊椎,经过5亿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人类.  相似文献   

9.
1969年7月16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腾空而起,人类实现了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一位踏上月球大陆的宇航员站在月球之颠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艰难地迈出那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那可爱的蔚蓝色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大海太可爱了!”在宇航员的眼里,地球这颗太阳系里唯一的“水球”晶莹剔透、美得出奇1977年10月,美国等国的科学家在南非38亿年前斯威士兰系古老的沉积中发现了200多个古细胞化石 据此,科学家们断定,38亿年前,原始海洋的形成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经历数十亿年的进化后,直到4000万年前,生命才绽放出最为美丽的花朵——人类海洋——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46亿年前,一颗美丽的星球在苍茫的宇宙中诞生了,这个星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所以整体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她就是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很普通的行星,但是她却是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正调查发现,湖南拥有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保护要向文物保护学习,湖南的地质遗迹保护要尽快制定地方性地质遗迹管理法规,从根本上推动地质管理工作。大自然上亿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被形象地称为"人类的记忆"。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生物和非生物痕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换。此外,它还是推断与论证地质事件的有力佐证,是寻找与断定矿产资源踪迹的脉搏,是勘验与追寻生命起源的线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主要  相似文献   

12.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当今国际生命科学界和地球科学界关注的前缘课题。最近在南京举行的“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炸’研讨会”上,中外科学家们对中国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进行的科研成果表明,发生在距今5.3亿年寒武纪早期的生命“大爆炸”奠定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它对地球运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如下探讨性的构想:月球约于44.6亿年前由在近日点时的原水星分裂出,在水星表面留下未痊愈的灾变疤痕—卡路里斯盆地和与它对拓的多山—线状地带;月球在41—37.1亿年前跨过金星轨道,35亿年前被地球捕获;此后月球逆行接近地球,13亿年前达劳希限后翻过地球两极以顺行轨道远离;17—11亿年间发生斜长岩灾变事件,地球块状斜长岩来自月球上月壳斜长岩,在月球正面留下灾变伤疤—月海。  相似文献   

14.
生物周围所有的因素均是其环境因子,如水、气,其中地球化学环境是最基本的因子.一方面地球化学环境为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矿质元素;另一方面,生物或人类的活动亦改变和影响了地球化学环境. 地球化学指导实践源于19世纪 早在1910年,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与达尔文共同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英国博物学家A.R.华莱士就指出,地壳变动是生物进化的诱因和冲动力,其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是根本的动因.更早于1870年,法国的J.Raulin首次发现了Zn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从此以后,人们陆续确认了生命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二叠纪未期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元凶",各国科学家争论了好几百年,而广西境内一个人迹罕至的险滩,成为解开这一谜底的"金钥匙"。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蓬莱滩的,其成为"金钥匙"的科学依据又是什么呢?请看本刊连载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恐龙出现在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灭绝于白垩纪。由于中生代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到处生长着高大的蕨类植物,所以很适宜爬行动物的生存。尤其是各种恐龙,它们迅速繁衍生殖,遍布地球,品种达到数千种,控制了当时的海、陆、空三大栖息环境,称霸地球长达1.5亿年之久。恐龙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成功动物物种之一。那么,化石是什么呢?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年代的生物遗体  相似文献   

18.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件,对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代结晶基底地质构造演化及进一步探讨柴达木盆地的起源及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19.
陨星撞击是太阳系各行星及卫星演化、地质历史中导致古气候环境灾变与生物灭绝和新生的主要营力之一,在地球演化早期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事件。研究陨星撞击作用及其影响是探讨地球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陨星撞击的地学意义研究,主要集中在撞击事件与地球环境灾变、地球生命更替、板块构造动力学、富集成矿(藏)等关系方面。撞击构造是判识陨星撞击事件最明显和最直接的记录,其形态和规模、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和地球物理等特征是判识撞击构造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正四月,花开成海;四月,春深水长。50年来,每年4月22日,人们都会深刻思索与地球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永恒的命题。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然而,毫无节制地攫取地球膏脂,毫不顾忌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些短视的行为正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地方雾霾锁城、蓝天不再,许多河流失去往日的清澈,许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