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纪念F.von李希霍芬。这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辟五口通商,于1868~1872A.D.考察中国地质和地理的德国学者,被誉为是当时最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对中国的地质和地理的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还认为F.von李希霍芬是自然地理中地貌学(geomorphology)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Hutton国际花岗岩学术研讨会"是为纪念火成论派的创始人James Hutton(1726-1797)对地质学的重要贡献而设立的针对花岗岩研究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该会议于1987年在James Hutton的出生地--英国Edinburgh首次召开,随后每4年召开1次,迄今已连续召开8届,已成为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HDP)第三次科学讨论会会议纪要(摘要)1995年10月20~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HDP第三次科学讨论会,在寻求深化全球变化问题认识方面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会代表一致认为HDP计划已经开始执行,它应和建立较长的世界气候研究计...  相似文献   

4.
84年元月五日至九月,在我国成都市举行《喜马拉雅地质科学国际讨论会》.讨论会是由中、法两国共同商定组织的.从80年起,为期三年的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已于82年结束野外工作.三年来进行了多学科的地学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了更好地总结考察成果,并同世界各国地质学家进行广泛交流、讨论而决定在中国举行一次国际性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地质科学家共有300多人.其中,外籍地质科学家有70多人,计有法、英、美、加、印(度)等10个国家的科学家与会,我院有杨遵仪、王鸿祯等8人参加.  相似文献   

5.
1983年3月28—30日.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地质研究所(乌兰乌德市).为纪念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建立60周年和该地质研究所成立10周年.举行了科学讨论会.该次会议作了47个报告.按照会议报告的题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岩石、矿石和矿物的分析研究方法.大部分报告都是利用具有现代水平的理论学说和精细的物理一化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黎明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135-136
时 间会  议  名  称地 点网址 (http ://)或E mail3月 4~ 7日人为影响渗漏和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过程与长期作用国际会议不莱梅(德国 )www :geochemie .uni bremen .del3月 4~ 8日第 33届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休斯顿(美国 ) perry @lpi.usra .edu3月 10~ 13日4月 7~ 10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休斯顿(美国 )www .aapg .org3月 11~ 13日第 4届中东地球科学展览会议 伦敦(英国 )pmckean @montnet.com3月 19~ 2 2日第 19届非洲地质学讨论会杰迪代(…  相似文献   

7.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1,25(2):126-128
20 0 0年是德国伟大的科学探险家和“大陆漂移理论”创立者魏格纳诞辰 12 0周年 (1880— 1930 )。魏氏的“活动论”是地学前所未有的独创 ,从而被人喻为地球科学的“哥白尼”。他对地球科学带来的影响和前景 ,有如爱迪生之于电灯 ,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所以 1980年他诞辰 10 0年时 ,德、瑞、美等国曾联合组织了一次盛大的讨论会 ,并成立魏格纳基金会。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 ,与此同时魏氏的故国1980年在布莱梅建立了以魏格纳名字命名的南极研究所 ,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地壳运动是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问题 ,它涉及到许多科学…  相似文献   

8.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于1979年7月18—22日在波兰举行了“地质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的国际科学讨论会。讨论会由波兰全国地质师协会负责组织,来自1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时论会。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秘书长博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采取旅行方式,参观和报告穿插进行。 讨论会的议题是: 1.在人类工业活动的开始阶段,影响控制地质环境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987年10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纪念丁文江100周年章鸿剑110周年诞辰及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讨论会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前任理事长黄汲清、该学会地质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我校召开。会议着重研讨了中外学术交流史,同时举行了纪念谢家荣先生诞辰90周年的专题学术讨论会。 会议收到论文46篇,到会正式代表49人,列席来宾40余人,黄汲清教授等地质界前辈出席了会议。这次综合性学术讨论会,内容广泛,多数论文是以中外地学交流史为主题,并集中讨论了如何评价外国地质学家在中国的工作这个长期未能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26日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此,上海市地质学会举办了一次李四光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地质矿产局、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勘察院等单位的会员60余人,学会理事长朱夏教授、副理事长方治学高级工程师出席了会议。学会秘书长余纪扬高级工程师主持了纪念学术讨论会,并就李四光教授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古生物、区域地质、冰川和地质力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了简明精湛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由于生产和消费的迅速增长,对其研究空前地加强了.人们对矿产资源问题的注意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诺威市,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矿产资源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1976及1979年召开的前两次会议主要探讨了地球矿产资源的潜力及影响矿产资源应用的各种问题.最新一次,即1982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讨论会则以“矿产勘查的新途径”为主题,广泛讨论了矿产资源政策;能源资源及金属非金属矿物原料的普查、勘探与评价等问题.1985年将召开新的一次讨论会.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矿产资源问题国际研讨中心.会议的东道主,联邦地球科学及自然资源研究所及下萨克森州地质调查所所长本德尔教授在1982年会议闭幕词中说:“许多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1965年秋天苏联举行了第一届全苏前寒武和早寒武世古生物学讨论会;这是由国家新的科学中心——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新西伯利亚组织的。还有其他国家——法国、挪威、丹麦、波兰、民主德国的同行参加。遗憾的是,有些参加者现在已经逝世了。虽然我们仅仅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文章摘要,但这本小书立刻闻名于世。讨论会的结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质大会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第三十届地质大会的学术活动方案将突出地球科学前沿,突出当前研究热点,突出中国地质特色。大会将,总结本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地球科学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下世纪地学发展作出展望;大会还将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特征,重点讨论大陆地质及其有关的地质构造、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地质减灾及其它们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大会学术活动将按主题学术报告、专题讨论会、学科讨论会、展示学术讨论会、专题研究斑和短期讲座等形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苏格兰学者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地质科学上贡献。爱丁堡皇家协会和伦敦皇家协会联合倡导和组织这次国际花岗岩成因讨论会与会者共270人。来自英国、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德、瑞典、比利时、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会议收到论文100多篇,会议宣读了20篇。同时对北爱尔兰Donegal地区的加里东期花岗岩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野外地质考察。 詹姆斯哈顿于1726年生于爱丁堡。他一生对地质科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发表了许多论文,如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地球的理论》。詹姆斯哈顿对花岗岩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工作。确认许多花岗岩体为侵入成因。在200年前提出这些观点,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周口店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60周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定于89年10月中、下旬,在北京市房山区召开《古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美国、英国、西德、法国、瑞典、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古人类学家和国内近50名专家将参加这次会议。讨论会将就北京猿人遗址的地质地貌、北京猿人在人类进化中的地位、古文化、年代学、古生物学等有关问题进行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3月13至18日,在德国西柏林的欧洲中心,举行了一个称作“冰川中的环境记录”的学术讨论会,它是以柏林达莱姆区命名的,是加强各国科学家之间信息、观念交流的系列学术讨论会之一。会议组织者指出,达莱姆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与会者叙述他们的“已知”,而是要提出自己的“未知”,不是要解决问题或对某一观点作出仲裁,而是要确定和讨论当代最前沿和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以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这样的组织思想指导下,冰川学特别是冰岩芯研究被列为一个专题,由国际上著名的代表不同研究方向的科学家,依据最新的概念、技术和模型开展讨论,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冰川中的环境记录”学术讨论会提出的科学报告《冰川和冰盖中的环境记录》(The Environmental Recordin Glaciers and Ice Sheets,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John Wiley&sons,1989)是集体劳动成果,由国际著名冰川学家H.Oeschger和C.C.Langway,Jr.主编。全书共包括21章(节)。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冰川如何记录环境过程、储存信息?2)人类活动对冰川记录有何影响?3)怎样建立冰岩芯年代学?4)通过长期冰岩芯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环境变化的哪些信息?作为冰川学的冰岩芯环境研究方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述问题的提出和回答  相似文献   

19.
由长春科技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中国科学地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韩第五次<东北亚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0.
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五次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5日至27日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