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路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有形资产和相关的设备资源、人力调配等无形资产两部分。实现公路资产的数字化管理是数字交通、智慧交通的基础。本文以辽宁某县为实验区,研究提出了公路资产数据的分类体系及数据标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了公路资产数据库,实现了公路资产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管理,为该县公路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传志 《测绘工程》2007,16(4):60-62
在分析公路控制测量长度综合变形来源、允许数值及国家统一坐标系统适用程度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山区公路测量的特殊性,以贵州省板坝至江底公路某合同段坐标系选择为例,提出了山区公路测量坐标系选择方法,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三维GIS技术建立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将高速公路地理信息和其路产设施信息相结合,以三维可视化场景实现高速公路景观及信息的浏览查询、三维可视化漫游、检索和动态交互管理.基于三维GIS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实现路网管理、交通监控、养护、路政等计算机辅助决策,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为最终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的全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省、市、县三级公路行业的"建、养、管、征"等业务系统对在线公路电子地图的需求,本文以江苏公路"一张图"为例,基于江苏省的省、市、县三级公路数据融合结果,设计了面向不同用户、不同终端的江苏公路"一张图",实现了全省公路业务系统使用一套数据、一张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市开县金渠库周公路为例,讨论了山区低等级公路测量中的若干技术问题,使用本文所讨论的方法进行山区低等级公路测量,可以保证观测成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挖掘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的拓展应用,以西藏那曲地区公路改扩建测量项目为例,针对那曲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交通条件,提出利用新型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进行公路测量.实验研究车载激光扫描在公路测量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相较于传统测绘方式的优劣,以揭示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技术难点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3维电子地图是以模拟的形式更加直观地表达现实世界。介绍了公路3维电子地图的应用方向及发展现状,以"山西大运高速公路信息系统"为例,论述了公路3维电子地图的实现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公路3维电子地图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鉴于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在不中断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以宁杭高速公路梯子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的作业过程,并对该隧道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公路隧道施工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路网络服务与供给和需求密切相关,衡量区域的公路网络服务水平不能单纯从公路网密度出发,需要将供给与需求相结合进行分析。文章以GIS为基础平台,从网络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协调关系出发,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糊聚类方法以聊城市8县市为样本分区,对公路网络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以相似系数在0.9以上为标准,把聊城市8个样本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4个类型区,东阿、高唐为综合服务水平高类型;茌平为综合服务水平较高类型;阳谷为综合服务水平中等类型;东昌府、冠县、莘县、临清为综合服务水平较低类型。  相似文献   

10.
可扩展性的公路空间数据库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放、通用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建立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公路空间数据库的建议,阐述了公路实体网络和分析公路数据库结构数据实体的关系;使用数据字典设计了专题属性标准数据表,从而实现公路管理专题的扩展;提出了灵活可变的图形的属性结构,实现公路实体属性扩展;运用动态分段理论完成网络图的建立和维护,实现了核心层图形数据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1.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克 《测绘科学》2000,25(3):7-12
论述了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 5年 )的历史贡献与成功经验。分析了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1999年 )的基础与条件 ;阐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设计原则与编制方法。重点论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特点与创新 :1、更全面地显示了 2 0世纪我国地学与生物学的科学积累 ;2、集中反映了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自然利用保护 ,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较多的动植物地图很好地显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的深入 ;4、突出地反映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贡献 ;5、地图集的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计算机设计、编辑与自动制版工艺的根本转变。最后论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的意义、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进展(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的基础背景和发展阶段与GIS业务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两个部分,着重叙述了GIS建设的探索过程和发展思路,指出GIS建设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向着实用化、集成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用实例说明GIS业务化应用系统,在我国大体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土地估价长期依赖手工操作,效率低、质量不高,难以准确、高效地完成各种设定目的条件下宗地估价业务。随着GIS的兴起和发展,为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地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阐述了GIS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土地估价,宗地图形和属性查询、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亚及新疆地质信息共享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雷刚  周可法  孙莉  秦艳芳 《测绘科学》2011,36(1):109-112,66
针对研究区区域范围较大、地质信息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多样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MapViewer中的各种实现方法及原理,提出了利用Oracle Spatial和Oracle Maps技术来实现中亚及新疆地质信息网络共享服务的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及相关技术关键点.研究表明,采用本设计方案便于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国家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总体思路和总体设计。详述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基本内容和系统模块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应用前景和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文中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矿业权审查的流程以及所涉及的审查指标作了较详细描述,对各地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分析了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重大意义,从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技术条件三个方面论述了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行业实施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可行性,重点介绍了上海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配置及运用的初步实践,同时也展望了行政三权分离的发展态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大气环境模拟与评价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恩  沈燕  张峰 《测绘科学》2011,36(5):100-102
在大气环境模拟和评价中,污染物的空可分布和模拟评价结果的直观显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从GIS与大气环境模型的结合原理入手,分析了其在大气环境模拟与评价中的优势;采用SQL Server和Access 的数据库组合方案,将污染源的属性与空间信息统一管理;运用ArcEngine组件技术,开发实现了污染源评价、大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志岗  彭霈 《四川测绘》2011,34(1):14-17
针对GIS与电网SCADA一体化集成过程中存在的功能模块整合与数据共享问题,设计了系统一体化数据模型,建立SCADA主动实时数据库,并采用COM、数据库与中间件技术,基于ArcEngine与.Net平台开发并实现了集成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实践表明,一体化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地理数据与采集数据的无缝连接与共享,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正>Land cover is a fundamental variable that links many facet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 key drive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Alterations in its status can have significant ramifications at local,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Hence,it is imperative to map land cover at a rang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patterns for 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ffort to map land cover patterns in Kinangop division,Kenya,using geospatial tools.This is a geographic locality that has experienced rapi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s since Kenya's independence culminating in uncontrolled land cover changes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The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constrain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and presuppose availability of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cover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patterns and facilitating specific and multi-purpose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s such,the study had two objectives viz.(i) mapp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cover in Kinangop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nd;(ii)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ant land cover map.ASTER satellite imagery acquired in January 23,2007 was procured and field data gathered between September l0 and October 16,2007.The latter were used for training the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 and validating the resultant land cover map.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yielded 5 classes,overall accuracy of 83.5%and kappa statistic of 0.79,which conforms to the acceptable standards of land cover mapping. This qualifies its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and manifests the utility of geospatial techniques in mapping l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