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中南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与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中南地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沂沭断裂带控制,中生代有较大规模的中性、偏碱性火山岩型岩体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之相关的火山岩型金矿化。燕山期火山夺具备幔源特征。侵入岩对金成矿有2种作用,一是通过岩浆携带成矿物质经过分异派生形成金矿,二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借助热力和气液循环对围岩进行了广泛改造和蚀变,使之活化迁移,在构造裂隙中富集成矿。燕山期侵和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是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义忠  王徽  李明辉 《安徽地质》2018,28(1):33-37,42
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自然重砂自然金、辰砂、雄雌黄、重晶石等中低温矿物组合异常与火山热液型金矿密切相关,其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反映自然金局部富集受火山岩分布和火山构造的双重制约。盆地内自然金异常可以直接提示在矿源层中寻找原生岩金。  相似文献   

3.
斑岩型金矿床可分独立金矿床和伴生金矿床两类,两者无严格界线。以铜为主的斑岩型矿床伴生的金含量常较高,以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床含金一般较低。斑岩型金矿床大多与石英闪长玢岩或花岗斑岩有关。这些呈岩株状的火山岩体侵入于断裂带、火山岩系或火山机构附近。  相似文献   

4.
浙赣中生代火山岩岩相与铀矿床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赣火山岩分布广泛并且产有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赣杭构造带发育有五十一个火山岩型铀矿床)。通过对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相的划分及其特征的描述,划分出与其相对应的火山岩型铀矿床类型,即潜火山相对应于次火山岩型铀矿床、火山通道相对应于火山角砾岩筒型铀矿床、火山侵出相及火山喷发相之喷溢亚相对应于火山熔岩型铀矿床、火山喷发相之爆发亚相对应于火山碎屑岩型铀矿床、喷发沉积相对应于沉积火山碎屑岩型铀矿床。说明火山岩相与铀矿类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研究火山岩相与其相对应的铀矿床对寻找火山岩型铀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海阿尔金采石沟金-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金采石沟金-铜多金属矿是受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一次火山岩型矿床,产于火山一次火山岩岩体周边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地表及浅部以金矿化为主,而深部则以含金的铜多金属矿床为主,具有大型金及铜多金属的找矿潜力。文章就采石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义县红石砬子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臣 《辽宁地质》1996,(4):293-300
义县红砬子金矿,金以裂隙金,晶隙金和包体金产于载金矿物铁矿和石英等矿物内部及其间隙中,辽西中生代义县旋回酸性火山岩系发育地区具有线状火山构并有次火山岩分布地段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有利地段,在上述火山岩中的硅化,黄铁矿化面型蚀变或褐铁矿染等是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安徽庐枞盆地东北部火山机构与金的背景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东北部地区金的背景值明显地受不同级别火山机构控制。矾山-黄屯-级火山机构形成的火山岩建造,其含金值均较低;盆地内小岭和钟子山二级火山机构形成的火山岩建造,其含金值明显很高。黄铁矿化、铁矿化和次生石英岩化有利于金的富集,二级火山机构均为隐爆角砾岩筒,岩浆热液活动强烈;一级火山机构为裂隙中心式喷发,热液活动很弱。岩浆热液活动的程度是导致不同火山机构控制的火山岩建造金的背景值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西部火山财型金档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了该区火山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辽西地区火山岩型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和低CO2、高K特点,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天水地下渗流混俣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阐述了火山金矿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浅议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金矿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沂沭断裂系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期间的挤压作用造成了胶东地区钙碱性岩浆的侵入,同时形成了相应的金矿化。早白垩世期间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进入拉张应力环境,在形成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过程中,于盆地边缘产生层滑动断层带,造成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的形成。燕山中期板块俯冲运动和地幔上涌等因素引起的区域性拉张作用使沂沭断裂继续向下深切张裂,向裂谷性质演化,造成沂南、临沂等地区较大规模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型小岩体的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山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中性偏碱性次火山岩有关的次火山岩型金矿化。沂沭断裂系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其相应金矿的形成均是与古太平洋各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铁梅粒克至巴依图马一带位于阿吾拉勒山脉火山岩带中西段,是规模巨大的中晚石炭世海相火山机构。该火山机构主要由火山杂岩(多偏碱性)、浅成-超浅成小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和成矿产物组合构成。其中有多种成矿显示,主要是金、铜、硫、铁、银等;各类地质异常、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遥感影象特征异常、地下水特征异常等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成矿类型比较复杂,构成以矽卡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含热泉型)为主的成矿组合;找矿前景特佳,可能找到规模巨大的斑岩型铜、金等多金属矿床、浅成热液型硫、钻矿床和金、铜等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的金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建造中金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金矿化所处的构造位置、金矿化特征及岩石建造,区内金矿床(点)可划分为(1)与3次火山岩有关,(2)与古火山构造有关;(3)与喷出岩有关三个类型。在火山岩建造中,中酸性-酸性次火山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火山构造发育地带及火山喷发岩带对金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工业类型之一,华东火山岩型铀矿在我国已探明的铀资源量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华东火山岩型铀矿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火山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笔者把这种在同一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旋回、围绕同一火山活动中心或岩浆热源中心、在不同深度和水平距离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铀矿床的总和称为“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为华东火山岩型富、大铀矿的寻找指明方向,并认为相山型铀成矿系统是华东富大铀矿的主要找矿目标,赣杭带东段的芙蓉山火山塌陷盆地是华东火山岩型富大铀矿非常有利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乔夏哈拉铜(金)矿床的成因前人认识不一.文章通过成矿环境、成矿规律、火山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等分析研究,认为矿床为产于陆缘裂谷带中的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层控矿床,层状夕卡岩直接控制矿体,成矿物质源于上地慢或深部地壳,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火山热液加大气降水,属于海相火山岩喷流沉积成因的层控夕卡岩型铜(金)矿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国家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1)大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2)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3)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4)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或银-铅-锌矿床;(5)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  相似文献   

15.
浙江某金矿床系变质火山岩中的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为火山热液金矿中较独特的类型.通过对该矿床的自然金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研究,提供某些有关矿床成因的信息,对总结火山热液矿床类型及找矿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福建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分布面积广,火山岩型铀矿化类型多,包括火山沉积型、远温地下热水淋滤型、火山期后热液型、富铀次火山岩体热液交代型等。铀矿化表现为多形态、多产状、多部位和多期、 多阶段,矿物 组合简单等特征。赋铀火山岩普遍发育有水解作用,岩石水解后,铀含量增加5-8倍,而分散铀量则减少50-80%。表明火山岩系中铀的活化与岩石的水解作用关切密切。另外,区内火山岩型铀矿化均赋存于火山杂岩系中的反差效应场中,显示出火山杂岩系中的反差效应场与铀的矿化也有密切关系。从总体上看,水解活化、渗析对流和半封闭强反差是福建火山岩型铀矿化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相的划分及其特征的描述,划分出与其相应的火山岩型铀矿床类型,即潜火山相对应于次火山岩铀矿床、火山通道相对应于火山角砾岩筒型铀矿床、火山侵出相及火山喷发相之喷溢亚相对应于火山熔岩型铀矿床、火山喷发相之爆发亚相对应于火山碎屑岩型铀矿床、喷发沉积相对应于沉积火山碎屑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型铜矿成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阿吾拉勒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分为火山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认为岩浆和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或上地幔,成矿与华力西晚期火山一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铜矿是在同一构造环境下同一岩浆源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火山一次火山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和科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厚民  张作衡 《岩矿测试》2013,32(1):128-130
铁矿是一定地质历史演化时期和特定地质环境的产物,其形成与某些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沉积变质型铁矿一般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以及大氧化事件密切相关;新元古代"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事件也形成少量该类型铁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赋存于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建造中,形成于大洋盆地、大陆裂谷或火山岛弧等环境,常与铜(金)矿共生并多经历了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周边国家银(含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含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①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③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④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穆龙套型)或银-铅-锌矿床;⑤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银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