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了Ms5.9级地震,震前该区测震学指标和河北省北部距该地区较近台站的前兆测项中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这些异常和这次地震的关系。这次地震打破了华北、东北地区的5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新一轮地震活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分别提取地震三要素的异常指标,建立了辽宁地区异常指标体系。通过梳理辽宁及周边中强地震前测震学科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指标,研究各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异常指标的权重;根据历史震例研究前兆学科典型趋势和短临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形态变化特征等定量指标,同时给出各异常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依据地震对应情况给出各异常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辽宁地区测震学前及前兆学指标,以及各异常指标权重信息集成,建立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为辽宁地区危险区判定和跟踪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前几项测震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次地震前有4项测震学指标有明显异常,它们是小震活动增强、背景性空区、小震活动条带及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四川台网的一些单台记录,探索了中强地震前的某些测震学指标的变化。主要有:假想应力的变化;近震震级M_L与尾波持续时间关系曲线的变化,K_S—K_P、值的变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测定地震矩的简便方法,並测定了一些地震的地震矩。最后,探讨了地震波包络比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系统特点;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功能;重点分析了该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如在地震编目、序列自动编目、测震台网控制震级能力评定、辅助台网布设方案设计及地震现场应急等方面的应用。用户反馈的信息表明,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可以在地震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张北6.2级地震预测的回顾和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瑛 《地震》1999,19(3):267-273
对张北6.2级地震在测震学前兆图像、预测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对部分反映较好的测震学预测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进一步确定和筛选出部分测震学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为各预测指标的三要素界定和预测效能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 对各种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系统和客观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确定和筛选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这不仅是地震预测预报逐步向科学、客观、严谨和实用化方向迈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探索以震源物理为基础和孕震阶段为依据的多学科异常有机结合的综合概率预测的必要前题。  相似文献   

7.
某些测震学指标与地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黄显良 《地震》1998,18(2):171-176
通过对10项测震学指示宾10a的大范围时空扫描得出的有震和无震“预报”进行了与5.0级以上的地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证明这10项指标当显性水平较低时,均可通过统计检验,表明是有效的提取异常指标。作还依统计检验结果对10项测震学指标与地震相关性好坏进行了排序,并通过分析得到各指标今后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该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东南沿海地震带已经进入第5活跃幕。在收集北流地震前广西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和测震学指标异常的特征,结果显示:北流5.2级地震属前-主-余型地震序列,震前存在地震活动性异常。为广西地区强震震后趋势判断、震前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测震学参数是目前常用的确定某区域内地震活动时、空、强特点、判断未来某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一些测震学参数b值、D值、A(b)值及GL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内中强震发生前以上四种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利用测震学参数准确把握该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测震学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3次6级左右地震前的异常,并对该方法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初步检评。指出,这些地震前,山西北部存在着地震空区和条带异常,在山西大同—阳高老震区还存在着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1.
测震学参数是目前常用的确定某区域内地震活动时、空、强特点、判断未来某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一些测震学参数b值、D值、A(b)值及gL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内中强震发生前以上四种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利用测震学参数准确把握该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北6.2级地震测震学指标短临判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瑾平  陈学忠 《地震》1999,19(2):161-167
在对地震学前兆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张北6.2级地震前作出短临判定的可能依据,分析考虑了由场及源、由中国向短临过渡的认识思路。在短临三要素判定中强 空区、条带、平静、震群和中等地震活动及测震学指标异常在时间上的相依性和物理上的关联性。并且对华北近几年发生的5次6级地震的测震学前兆作比较,表明无论是地震活动性或指标参数寂均有共性,但程度各有不同。还非线性理论中的尺度依赖性原理提出一各一范围中的强震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的历史地震活动、现今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表明,苍山52级地震强度和空间分布与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并具有某些大震的异常特征,震前出现了长达12a的背景空区,出现了“信号震”和孕震空区,出现了多种测震学指标异常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在鲁东-黄海地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分析为思路,利用地震构造分区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检验了基于活动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将活动地块内部(地质构造复杂且地震活动频繁)构造单元与测震学参数相结合,研究中强震前震源区所在的构造单元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提取具有中期预测意义的震兆标志,为中强震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郯庐断裂带(鲁东-黄海地块西边界带)及扬子地块(鲁东-黄海地块内部构造单元)D、C值异常过程明显,且各有特点,证明了基于活动地块内部构造单元的测震学参数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按日常预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研究了江苏及邻近地区几次地震前缺震曲线、波速比变化、b值时间扫描、累计无震单元数、尾波参数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时间分维6个指标的短临异常信息,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一些测震学指标在中强震发生之前三个月左右出现前兆变化;(2)短临前兆异常的幅度与震级大小的关系不明显;(3)在预测检验过程中,对于多数指标R约为0.5—0.6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晋冀蒙交界地区(E111°—116°,N39°—41°30′)位于山西断陷地震带与阴山—燕山地震带交汇地区,构造上具有强震背景,是历史上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该区先后发生了和林格尔6.3级地震和丰镇5.8级地震,地震形势引人瞩目。本文侧重研究了上述两个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和测震学指标的前兆特征,并粗略分析了怀来地5.4级地震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6年巴音木仁Ms62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剖析其前震序列的测震学指标异常及余震序列特征,判定了序列类型,得出一些有预报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桂岭  敖雪明 《地震》1992,(1):67-70
在许绍燮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相关地震方法的全国性清理和实用化攻关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将前述结果应用于预报实践,对1988年11月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青海唐古拉山7.0级地震和1989年4月四川巴塘6.7级地震作出了较成功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2012年首都圈地区三次地震的测震学及前兆异常特征、异常分析与落实以及预测过程,针对震前异常进行了震情判定分析,并对地震预测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马桂芳  孙加林 《中国地震》1994,(A00):133-140
本文选取小震释放能量,地震活动度、小震动态参数,地震活动时间信息熵,小震调制比速率和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等6种测震学参数,应用多因子灰箱动态系统模型,对1973年以来全国21个中强以上地震孕震信息水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预报效能的短、临预报(半年之内)的空间场,数学模型和异常数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