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概况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兴海之间发生了6.9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6°07′,东经100°08′,震源深度约29公里,极震区位于共和盆地内,震中烈度9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为北西向。初步判定共和盆地南缘北西向隐状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甘肃省河西地区西武当泉距震中约300公里,该泉水氡测值自1988年8月下旬呈现  相似文献   

2.
1977年5月12日宁河地震烈度明显偏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5月12日宁河6.6级地震的震中烈度较之震级相当的其他地震的震中烈度明显地偏低。为了阐明这种现象,由P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求得了该区不同时期内的品质因数(Q值)及小震震源参数,并重新校对了这次地震以及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的宏观及微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中烈度异常低是因为1976年11月15日6.9级地震后,该区介质的品质因数大幅度下降,同时这个地震的震源深度比6.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深5公里。品质因数和震源深度的综合效应可导致震中烈度降低近一度。  相似文献   

3.
1590年7月7日甘肃永靖东南地震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的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Ⅸ度,震级61/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中西段。  相似文献   

4.
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赵县地震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弄清元大德七年癸卯八月六日(公元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赵县大地震的情况,于1967年7月至1967年11月作了2次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叙述了此次地震的概况,分别对Ⅹ度、Ⅸ度、Ⅷ度、Ⅶ度烈度区的范围、自然概况、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了描述,对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绘出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示意图。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山西洪洞—赵城一带,震中烈度为Ⅹ度,震源深度为8km。  相似文献   

5.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震动京津的文安地震的特点:余震微小,最大仅1.5级,属于孤立型地震;震区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大;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相差10余公里;震源较深;具有较大的正断层错动分量。对此作出初步解释,并认为可能是岩石圈减薄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陈国顺  黄振昌 《地震研究》1993,16(2):199-206
本文讨论了公元512年山西北部7.5级地震的震中、震级、震中烈度等问题,根据我们在大同盆地所发现的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和许多地震遗迹,认为该地震的震中应在大同盆地,震级和烈度也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级达714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Ⅸ~Ⅹ度,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北区的143年地震震中位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震级达712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Ⅹ度,推测其发震构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东端的主干活动断裂之一。  相似文献   

9.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10.
1966年邢台地震的烈度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1966年3月22日,河北省邢台地区东汪发生了7.2级地震,距震中80-100公里的井陉-获鹿地区,比距震中较近的栾城地区造成的地震破坏更为严重,烈度异常增高的地区如图1所示。井陉-获鹿地区的地震破坏情况,经仔细调查,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79年7月9日18点57分23.1秒,江苏省溧阳县发生Ms=6.0地震。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得:微观震中为北纬31°27′,东经119°15′,震源深度约12公里。宏观震中位于上沛公社石家圩与东塘村附近。震中烈度为Ⅷ度。 1974年4月22日在靠近这次震中处,曾发生Ms=5.5地震,即微观震中在北纬31°27′,东经119°19′宏观震中在这次宏观震中之西北胡家边一带。这两次地震在震害上有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这两次地震震害资料,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供重建家园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根据有不确定影响的烈度资料来决定场地地震危险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烈度的顺序和互不关联的特征,试图避免由于假定强度可以被处理作一个实数(连续分布估计量、衰减关系式等)而导出的错误结果。所提出的公式基于采用一个分布函数,它对每一个地震描述了场地受每一个烈度值影响的可以性。为了得到缺少当地地震资料地区的场地危险的评价,检验了这个分布函数随着到宏观地震震中的距离和震中烈度的变化情况。为了结  相似文献   

13.
1997年9月三水4.4级地震影响场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起浩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8,18(1):135-142
1997年9月26日广东三水ML4.4级地震以震级小、烈度高、破坏性大为其显著特征;震中位于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对这次地震进行了现场宏观烈度和震害调查,结果表明,极震区呈近东西走向,震中烈度达Ⅵ度。这次地震是东西向断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金良  黄永林 《中国地震》2023,39(2):385-394
公元1624年2月10日,即明代天启三年12月22日,在现今江苏省范围内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在历次出版的地震目录中,扬州被确定为本次地震的震中,其主要依据为“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的历史记述。《地震亘江南北疏》的发现为本次地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分析已有资料的可靠性;选择相对可靠的历史资料划定Ⅵ度等烈度线;采用新划定的Ⅵ度等烈度线,按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衰减关系确定本次地震的震级为6 1/4级;综合Ⅵ度等烈度线范围内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历史地震资料中人的感受、地表变形和各地地声方向记录,综合确定了震中位置大致在32.2°N、119.5°E,与1913年4月3日镇江5 1/2级地震(参考地名“江苏镇江”)震中相距不远。此外,本文还描述了本次地震的地震序列。  相似文献   

15.
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发生强烈地震,现有文献给出的地震次数、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差异很大.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史料和近年固原发现的碑文和地方志记载,考证该强震时间在六月十八日巳时(公历格列历8月6日10时前后);震中在固原南(35.6°N,106.2°E);震级为61/2级;震中烈度为Ⅷ至Ⅸ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17.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度等震线所反映的衰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侯珍清 《中国地震》1989,5(1):71-77
1987年1月8日甘肃省迭部县5.9级地震是继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后,30余年来甘肃省境内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经过宏观考察和研究确定,其宏观震中位于光盖山—迭山主峰南竹路沟脑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4°14',东经103°18'。震中烈度为Ⅶ度。极震区为—近东西向展布的椭圆形区域,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12000平方公里。该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武都—玛曲断裂带内,其发震构造为北西西向具压性的向南陡倾的杂列括—桑巴沟脑断裂,本区内北东向的安子库断裂亦参与了活动。  相似文献   

19.
民勤东側地震带的初步认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勤位于阿拉善大沙漠的边区,周围人烟稀少,故缺乏历史地震的記載。 1954年7月31日在民勤东南約70公里的地方发生了一次強烈地震。震中位置見图1,其震級为6 3/4,相当于震中烈度为9度。在这次地震后的若于年中,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震級大于4級的地震,較小的地震还更多,直到1961年还有地震陆續发生。本文是我們对民勤东側地震活动带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49秒,我州道孚县发生了6.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0.9度,东经101.3度。震中烈度为8度强,震源深度约10公里。地震使长约75公里,宽约20公里的震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程度不同的损失。这次地震,是我省西部经过四年相对平静,发生的一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