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澳大利亚州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皮尔巴拉和南部的伊尔岗两个太古宙克拉通。皮尔巴拉克拉通BIF型铁矿在汤姆普赖斯山、恰那和布鲁克曼的矿石矿物组合为假象赤铁矿一微板状赤铁矿,马拉曼巴的为赤铁矿一针铁矿,CID型铁矿在罗布河和杨迪矿石类型主要为褐铁矿;伊尔岗克拉通BIF型铁矿在库里阿诺的矿石矿物组合为针铁矿一假象赤铁,比温和曼迪尕的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和针铁矿±赤铁矿。BIF型铁矿为浅生一变质成矿,而CID型铁矿则是先前形成的BIF经侵蚀、搬运、沉积和埋藏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某水晶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中,我们利用矿物包裹体对矿床成因,特别是成矿溶液来源、性质、成分、温度、盐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矿区成矿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石英脉和水晶的形成有了一些认识,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试作某些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勘查获得的大量实物岩芯、录井信息、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及以往勘查资料,认为吉林省油页岩矿床成因总体属于内陆湖泊生物沉积型,依据矿床的特点及产出的构造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和断陷盆地型3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不同类型油页岩矿床进行了研究,各类矿床均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层展布于各盆地灰—灰黑—黑色泥页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相湖泊生物和少量的陆源植物体,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中。指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矿床与中生代白垩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关;断陷盆地型矿床与新生代古近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大义山岩体型锡矿产于汤市铺超单元的晚期介头单元(J2J),品位中等偏低,易选,规模大,形成于局限封闭环境,具垂直分带。区域性构造,岩浆岩,围岩及局限环境联合控制了岩体型锡矿的产出及规模,笔者分析研究了岩体型锡矿的成因;岩浆在局限环境下分异演化。成矿元素不均匀分配,使介头单元侵入体富含W,Sn,在侵入体前峰或上拱部位形成岩体型锡矿的理想成矿模式和岩体型锡矿床垂向上由上而下,具由高温至低温的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下雷-东平锰矿带矿床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雷-东平锰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锰矿矿集区。在矿集区典型锰矿床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含锰岩系和矿石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比较了同一锰矿带的下雷式、东平式两类锰矿床特征。结合前人区域构造资料,探讨了下雷式、东平式两类锰矿成因。研究认为下雷式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热水作用参与了锰矿的形成;而东平式锰矿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过渡带,成矿过程中火山活动强烈,推测东平锰矿的沉淀富集作用与海底火山喷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防城地区次生氧化锰矿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防城锰矿带是中国次生氧化锰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含锰岩系为上泥盆统榴江组含锰硅质岩。锰矿床主要赋存在以腐岩带为主的风化壳中,矿石的主要矿物为软锰矿、锰钡矿、隐钾锰矿、锂硬锰矿、钙锰矿等,与之伴生的其他表生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石英、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矿石多呈葡萄状、块状、网脉状构造。与原生含锰硅质岩相比,次生氧化锰矿矿石的品位明显提高,Mn含量平均达到42.6%。矿石化学分析和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氧化锰矿石中还普遍出现Co、Ni、Cu、Zn等元素的富集,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05%(最高0.40%)、0.09%(最高0.53%)、0.08%(最高0.53%)和1%(最高2.2%);它们主要以类质同象和吸附的形式赋存在锂硬锰矿及隐钾锰矿中。氧化锰矿石和锰氧化物的Mn/Fe比值均较高,一般大于6~10,说明该区化学风化强烈,铁、锰分离显著,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优质锰矿。有害杂质元素P主要存在于针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中。氧化锰矿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气候、构造、含锰岩系及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铌钽矿研究进展和攀西地区铌钽矿成因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铌钽矿主要产出类型包括伟晶岩型、富Li-F花岗岩型、碱性侵入岩型、碳酸岩型及冲积砂矿型。前2种类型以钽为主,后3种则以铌占主导。铌和钽大多以铌钽独立矿物(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烧绿石等)呈浸染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也有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于云母、榍石、霓石、钛铁矿等矿物中。关于铌钽矿的富集机制,一些学者认为可由富F-Na和稀有金属(铌、钽等)的花岗质熔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另一些学者则根据铌钽矿化与岩石的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等紧密共生的特点,认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期后流体交代早期形成的花岗岩所致。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铌钽矿床(化)基本上都是沿着断裂带分布,矿体赋存于印支期碱性岩脉(碱性正长伟晶岩)中,有少数存在于碱性花岗岩中,与区域上邻近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褐钇铌矿等。初步推断,攀西地区的铌钽矿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碱性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与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辉长岩均是地幔柱岩浆活动的产物,长英质岩体(包括正长岩体和花岗岩体)是富铌钽岩石的母岩体。碱性伟晶岩脉(如炉库和白草地区)是碱性岩浆逐步演化的产物,含矿的碱性花岗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结果。此外,在该地区的铌钽矿床中,铌钽矿物几乎都富集在钠长石化发育的地段,说明后期的热液交代对铌钽的富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攀西地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自1977年首次发现沸石矿后,其找矿和应用研究工作便很快开展起来。目前已于省内100多个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圈出40多个成矿远景区,已发现沸石矿床(点)26处。与此同时还在这套含矿火山岩中发现了钠基、钙镁基膨润土、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等新矿 相似文献
19.
对湘西南金矿床的研究表明,五强溪组为金的主要矿源层,其形成的大地构造 活动大陆边缘;金矿床中Pb、S、Sr的同位素特征反映它们均来自赋矿围岩;成矿流体的和H、O同位素特征指示其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流体显法出低温,低盐度、呈中性-弱碱性的特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而 传统认识中的武陵,雪峰期;矿床成因为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20.
F. V. Chukhrov 《Mineralium Deposita》1973,8(2):138-147
The author unites deposits, the material of which had been supplied as thermal solutions and deposited predominantly on the sea floor, under the name of thermal-sedimentary. It is assumed that the iron of such deposits had been extracted as Fe2+ from rocks by waters heated by the subterranian heat. The ferruginous precipitates producing thermal-sedimentary iron ores are formed, in the author's opinion, at discharge points of thermal solutions. Iron contained in them is precipitated as ferrihydrite (2.5Fe2O3·4.5H2O), which spontaneously transforms into hematite.
Zusammenfassung Der Autor faßt unter dem Begriff thermalsedimentär Lagerstätten zusammen, deren Stoffbestand in Thermallösungen zugeführt und hauptsächlich auf dem Meeresboden abgelagert wurde. Es wird angenommen, daß das Eisen derartiger Lagerstätten durch zirkulierende Wässer, die ihre Erwärmung dem unterirdischen Kreislauf verdanken, als Fe2+ aus den durchflossenen Gesteinen herausgelöst worden ist. Die eisenhaltigen Ablagerungen, die die thermal-sedimentären Eisenerze bilden, werden nach Ansicht des Autors an den Austrittsstellen der Thermallösungen gebildet. Das Eisen, das in ihnen enthalten ist, fällt als Ferrihydrit aus, welches unmittelbar in Hämatit übergeführt wird.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