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地质变量的变化与地质体的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地质变量的研究可以揭示地质体某一特征的规律性。多次地质事件的数理统计特征表现为多个总体叠加的混合分布,因此通过研究混合分布和单一分布的特征,对矿床的矿化成因、矿化过程和矿化特征认识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枪马金矿的金品位主要由2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叠加而成,并对应于本区2次主要的成矿事件。对金的特征参数垂直空间上的研究表明,金矿化强度向深部逐渐增高,深部找矿远景很大。  相似文献   

3.
高龙金矿金品位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矿化信息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龙金矿鸡公岩矿段各中段金品位数据进行的初步数理统计研究,发现矿化标志X1和t1随着矿体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变小,说明金矿化强度自上而下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变异系数V则随深度的加大逐渐变大,表明向深部金的矿化愈来愈不稳定。这三项参数的变化特征表明,矿化向深部渐弱,最后可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研究滩间山金矿田的构造特征。万洞沟群沉积时已有北东向同生断裂;元古宙末,万洞沟群褶皱;矿田内发育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因此,万洞沟群并非单斜;本区金矿的形成富集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为黑色岩系中同构造多因复成矿床-滩间山型金矿床;同生断裂与不同方向韧脆性剪切带叠加部位和闪长玢岩及煌斑脉经韧脆性剪切作用改造之处是金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松  丁俊华 《矿产与地质》1995,9(4):287-292
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进行了系统论述。根据46个矿床近1000个自然金色数据综合归纳,首先对Au-Ag系列矿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并对各类型、各矿种、各矿床中的自然金成色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影响自然金成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金厂峪、峪耳崖金矿自然金的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阐述了金厂峪、峪耳崖金矿自然金的产状、粒度、形态、成色、数量元素,晶胞参数的特征及其在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中的意义。经系统对比研究认为:峪耳崖金矿北矿带7中段以下仍有金矿脉延伸;峪耳崖金矿形成于中生代,金厂峪金矿的形成与早于中元古代的韧性剪切带有关,并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广东莲花山钨金矿金与钨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金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产出地质环境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峪耳崖金矿床为大型-特大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金矿脉包括两种自然类型,即脉型和细脉网脉浸染型,通过对金的统计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金矿化为一个矿化期两个矿化阶段,金品位由对应于矿化阶段的两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混合而成,在垂向空间上各空间段的金品位都是由两个对数正态总体控一定比例叠加而成;三个矿化带在垂向空间依次向下分布,矿化强度随标高减小而增高,综合考虑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提炼出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组合,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出原生金矿化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利用变异指数法确定了矿体原生晕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嘎拉金矿体和外围矿体及矿源层金品位的分维特征,指出分维值与矿床类型的关系及矿体与矿源层在分维上的差异。本文还对矿体进行了评价,认为玄武岩和凝灰岩是本区主要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0.
河北后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发现过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福 《矿产与地质》2004,18(2):113-117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峪耳崖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丹  廖香俊 《矿产与地质》1998,12(3):183-187
峪耳崖金矿黄铁矿的形态、粒度、化学成分、热电系数、硫同位素特征表明:黄铁矿的金含量由早阶段至晚阶段随着自形程度降低、粒度变小而增高;峪耳崖金矿北矿带7中段以下仍有矿脉延伸;峪耳崖金矿的硫来源于深部。  相似文献   

12.
甘肃马泉金矿金品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政科  姜启明 《甘肃地质》2009,(2):30-34,71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主体(三、四号矿带)及外围矿带矿石品位分布资料的研究后认为:四号矿带金品位高于三号矿带,夹石含量少予三号矿带,易选矿石多于三号矿带,因而矿石质量优于三号矿带;外围矿带品位低于矿床主体品位.以低品位矿石为主。通过对矿石品位分布直方图(数学模型)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概率(〉95%)假设检验后认为:矿床主体品位分布概率曲线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规律。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后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氧化矿石边界品位为0.5×10^-6原生矿石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界为29.0×1^-6。  相似文献   

13.
河北峪耳崖和牛心山金矿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斑岩型金矿包括伴生、共生和独立斑岩型3个亚型。峪耳崖和牛心山独立斑岩型金矿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与浅成小岩株、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有关;矿上单脉型和细网脉浸染型两种矿石组成。单脉型矿体以线性蚀变为特征,细网脉浸染型矿体则赋存在面型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内。峪耳崖和牛心山金矿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贫铜独立斑岩型金矿,在冀东、辽西和内蒙古境内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云 《矿产与地质》1996,10(5):319-324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主档是冀北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金矿类型。矿体赋存于太古代角闪角变质岩系,特别是变质闪长岩体周边及内侧,受NE、NNE向剪切破碎带控制,常在其傍侧断裂形成羽状矿脉。  相似文献   

15.
河北峪耳崖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玲  杨秋立 《地球科学》1997,22(3):275-278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一个典型的热液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太古宙变质岩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氧同位素表明水的来源以大气降不为主,在大气降水深循环过程中,金从围岩中多次萃取,频敏的岩交活动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流体的组成、盐度、PH,Eh,f(O2)表明金是以「Au(HS)2」络离子形式迁移,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金的沉淀,在NE和NNE向构造裂隙发育部位形成  相似文献   

16.
闽中太华山金矿床矿体赋存于NW,NE向断裂复合地段,受火山构造及其次火山岩接触带的控制,形成热泉-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文章描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湘南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湘南红土型金矿的分布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深源同熔型岩浆岩控制,矿体富集受浅部断裂、岩体接触带、一定的地层层位等因素控制。本文描述了已知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8.
泥潭冲金矿床中毒砂标型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潭冲金矿床为主要受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砷金矿床,是龙王江锑砷金成矿区最具代表性和经济意义的金矿床.文章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载金矿物毒砂的标型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认为毒砂中的"不可见金"主要为纳米级微粒状的自然金.  相似文献   

19.
山东栖霞庄子金矿床产于郭家岭花岗岩和磁山花岗岩与胶东群的接触带,矿石以石英脉型为主,金品位高且发育明金。庄子金矿矿床地质研究表明,矿区存在两组控矿构造,一组为NNE向,另一组为近EW向。金矿床与郭家岭花岗岩期后热液有成因联系。成矿作用划分为5个阶段,最主要的金矿化阶段为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细粒黄铁矿—石英阶段。  相似文献   

20.
河北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地质背景、隐爆角砾岩的岩石特征,分析了隐爆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岩方式及与银矿化的成因联系。查明隐爆角砾岩呈岩脉(墙)状沿断裂产出,复式角砾发育,角砾成分复杂,垂向、水平分带明显。隐爆角砾岩系深源富气体的火山熔浆,在地下封闭环境中经多次隐爆作用,沿断裂贯入而成。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还经历了岩浆期后的气液活动和金属矿化过程,角砾岩体普遍含矿,复式角砾矿化强,隐爆角砾岩即是银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