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山村鸡鸣三省闻小地方鸡鸣云贵川听小地名鸡鸣古今吟鸡鸣三省会议会址——鸡鸣三省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林口镇境内。"鸡鸣三省"是"金鸡齐鸣、三省皆闻"的意思。民国初年旧地图上标明"鸡鸣三省"的地点,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由渭河和川滇交界处的倒流河汇合而成的赤水河,四周峰峦环绕,岩顶向河间外倾超过90度,极其险峻。狭义的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始于1995年,历经勘界试点和全面勘定两个阶段。为时11年的勘界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全面勘界任务,共勘定藏新、藏川、藏滇、藏青四条省界,总长4866.15公里;勘定县界193条,总长达26838公里。  相似文献   

4.
川、滇、黔、渝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万村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0,18(6):536-540
川、滇、黔、渝国土资源类型多,本底条件差异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利用状态,其开发应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原则,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路,选好研究目标,应用RS、GIS和GPS,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建立三省一市国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6.
遗产区域思想是世界遗产领域内专门针对跨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关注遗产要素到环境的整体保护。该理论为滇藏茶马古道这条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带状遗产区的保护提供了借鉴,是根本改变当前滇藏茶马古道遗产备受破坏现实的迫切需求。茶马古道遗产区域保护关键在于确定遗产区域保护边界、贯彻整体保护理念和构建协作保护机制,基于此,提出古道遗产区域保护策略,具体包括编制整体保护规划、细分保护层次、落实三大必备系统、组建"省部际会商小组"协作保护机构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以期创新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理念,改善古道保护现状,完善我国线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香格里拉地区自然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柯建  张百平 《山地学报》2008,26(2):212-217
川滇藏交界地带的大香格里拉地区在自然和文化方面都表现出世界上少有的多样性.全面概括了该区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生物物种、生物群落、自然景观等自然多样性特征,和民族、族群、语言、宗教、风俗、服饰、民居、生产方式、民间艺术等文化多样性特征.该区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甚至整个世界重要的生态和文化财富,应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的多样性是形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多样性及其和谐是人地关系的基本模式和重要机制.认识多样性是为了保护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是为了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土壤保持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一项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覆盖等空间数据,利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借助Arc GIS分析了我国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0年的土壤侵蚀和土壤保持状况。结果表明:由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而产生的土壤保持效果显著,与潜在土壤侵蚀相比,现实土壤侵蚀的微度和轻度侵蚀区域面积增加了26.2%,强度到剧烈侵蚀区域面积减少了25.1%,且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南方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保持量最高;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土壤各养分元素保持量与土壤保持量和土壤自身各养分元素含量有关,各土壤养分保持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全钾、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且以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和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各类土壤养分元素保持量最高。建议加强单位面积现实土壤侵蚀量较高区域的植被保护和管理,提高植被覆盖度和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从而增强土壤保持功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同时巩固潜在土壤侵蚀量较高区域的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壤侵蚀恶化。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亚高山针叶林、硬叶栎类林的树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曹敏  刘文胜 《山地学报》2003,21(5):568-575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以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林作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代表,以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林作为硬叶栎类林的代表,分别选择了6块样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倒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H、JD)分别测定其树种多样性,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森林类型的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的倒数、物种丰富度的顺序均为:长苞冷杉林>川滇高山栎林>丽江云杉林;而前两类森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但都高于丽江云杉林的均匀度指数值。滇西北的川滇高山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人工种植的亚高山针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较原始林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亚高山针叶林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的树种多样性,使云南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聂莉  唐翔 《中国地名》2012,(9):10-11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  相似文献   

11.
独龙江流域及其邻区的水湿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滇、藏交界地区独龙江流域及其邻区春雨季的形成、开始以及降水、湿度和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贵、川三省主要山系哀牢山、大娄山、大巴山的25个山地剖面气候站点,自1987-21-1990.2-28,19个气象要素的逐日观测资料,首次建立了西南三省山地剖面气象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系统具有资料管理、气候统计分析、资料比较等功能,适于科研、气候资料业务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天水,古称成纪,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川滇之间的万山丛中,为川滇两省共有,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泸沽湖呈近圆形,水面面积大于50 km2,其中四川境内约占总面积的2/3,云南约占总面积的1/3。该湖为高原淡水湖泊,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下陷作用形成;湖面海拔大于2 680 m,平均水深约40 m,系深水湖泊;湖的基底是二叠系火山岩,湖中央残山由二叠系玄武岩构成,湖滨山脉由二叠系玄武岩和下二叠统-石炭系碳酸盐岩等岩石构成,湖周围山上喀斯特洞穴发育。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雨、雪等),其次为少量地表水及喀斯特地下水。封面照片:泸沽湖@山水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服务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其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2000—2019年间:① 聚落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有逐年下降趋势。② 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年际差异且空间差异较大。③ 水源涵养服务有轻微下降趋势,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地区、三江源西部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土壤保持服务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上升区域主要黄土高原地区、川滇西部地区、藏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等;防风固沙服务呈下降趋势,大幅下降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西藏和北疆部分地区。④ 生态系统供给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主要为协同关系,与防风固沙主要为权衡关系且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地区。⑤ 生态工程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程度大于非工程区。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有助于进行科学化生态管理,最大化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滇藏公路角笼坝沟1998-06-20泥石流-坍崩灾害成灾原因,泥石流及坍崩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针对其灾害发生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大拐弯也叫做月亮湾,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奔子栏镇和四川得荣县子庚乡交界处。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在即将冲出这川滇要塞之时,似乎想先舒缓一下长途奔波的疲劳,于是放慢脚步,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凤潇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中国可持续人居功能分区评价(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1km×1km栅格尺度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类评价和分县尺度人口空间集聚程度分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分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确立了中国可持续的人居功能分区评价模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功能分区方案。研究表明:中国可持续的人居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半壁优于西北半壁的格局;人居功能强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39.75×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4.66%,相应人口4.3亿,接近总人口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黄淮海平原以及东北平原的部分地区;人居功能较强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93.6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5,相应人口3.2亿,接近总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山东半岛等地;可持续地区面积210.19×104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2%,相应人口3.7亿,占总人口的28.24%,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零星见于藏东南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区;较弱可持续地区,面积约145.85×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5.30%,人口1.4亿,约占总人口的11%,零散分布于黄土高原、川滇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弱可持续地区面积约263.86×104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7.68%,相应人口0.4亿,接近总人口的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荒漠以及川滇高原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川滇两省某些泥石流拦沙坝基础遭泥石流掏蚀、侧蚀后,造成悬空,以至溃坝。因此拦沙坝基础埋深问题值得引起重视,这应考虑如下几点:1.泥石流冲刷坑深度;2.沟床纵坡的变动,含沟床纵坡的变缓和变陡;3.局部侵蚀基准面(主支沟汇合处)的下降,含汇合处改至主沟下游而呈现的相对下降和主沟下切而使汇合处下降。这些造成拦沙坝基础出露深度0.7—7.0米,基础埋深至少要考虑此值。  相似文献   

20.
大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川藏三省区的相关地州市围绕"香格里拉"的归属、核心、主导等议题之争近20年,《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7—2020)》的出台和实施也已经过去了5年,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各方的共识。简要回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竞争状况,剖析内耗式竞争的弊端,论证区域合作是促进大香格里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途径,为推动"香格里拉"成为世界级的精品旅游胜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