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名》2009,(3):21-21
为加强四川省地名文化建设,推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发展,挖掘四川地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促进地名的规范、保护和创新,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四川省民政厅将组织编写《四川地名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3,(1):16-17
按照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和北京地名的管理体制,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以增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能力为动力,着眼于"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以创新建立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平台,紧紧围绕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建设工作重心,协作议事,共同发展,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相似文献   

3.
地名管理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地名管理部门直接创造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地名管理部门为社会节约和防止经济浪费的一种工作成果,也可以说是社会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名咨询服务;2.地名命名更名;3.收取地名配套设施费;4 地名有偿使用;5.地名广告;6.成立与地名管理有关的地名标牌厂;7.出版地名旅游图等。地名管理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做好地名管理为目标,一切为了地名  相似文献   

4.
一、地名志是建立良好的地名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地名志是地名历史文献,它通过记载各类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反映一定区域内地名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为人们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地名资料。因此,地名志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编纂地名志是地名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工程。地名志在使用价值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它在地名管理中的前提和基础作用。一是资政借鉴作用,地名志以其大量真实可靠的地名史料,反映地名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反映地名管理的经验教训,为制定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为地名管理的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二是…  相似文献   

5.
强化科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郑英一、地名管理的发展趋势地名管理是以地名为对象,以行政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地名标准化为目的的专项系统工程。地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地名命名与更名管理、地名档案资料管理、地名标准化工作、地名罗马字母拼写、地名标志和标准地名的推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名管理服务的现状,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地名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加强城镇地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国内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服务。 一、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过去20多年,我们在地名管理研究方面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为规范地名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所设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六城区村级地名为例,从地名数量、地名结构、地名类型、命名特征4个层面研究了村级地名特征和命名规律。结果发现:南宁市六城区的专名、通名以含有2个汉字字符的地名为主,其次是3个汉字字符的地名;地名结构类型有8种,以"1+1"结构为主,其次是"2+1"结构,地名字数类型和结构类型普遍较多样且均匀;聚落类和新旧老幼类地名在各区各种字数地名中普遍出现,字数为"2"的地名涵盖了大部分地名类型,其余类地名散布于各地区各字数类型的地名中;村级地名命名方式共有17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3,(1):22-23
一、强化措施促进工作机制升级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地名文化发展。为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江西省成立了行政区划和地名学研究会,组织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地名文化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江西区划地名网",开设地名文化专栏,宣传地名文化,在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地名学会为依托、地名专家组为智囊、地名工作者为骨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开展"千年古县"申报活动,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2,(7):16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  相似文献   

10.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理,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2,(3):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  相似文献   

12.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地名工作真实记录。没有地名工作就没有地名档案,没有地名档案,地名工作就失去了信息储备,不能顺利开展,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全国地名档案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十几年来,地名档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其它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地名资料,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名照片是地名档案馆(室)藏  相似文献   

13.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地名管理的任务是:依据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地名管理的各项行政职能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国家地名标准化和国内外地名译写规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交往服务”。根据地名管理的任务要求,本文仅就地名管理和政府行为规范化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2,(3):74-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成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城区、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名标志的全覆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地名管理的任务是,依据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地名管理的各项行政职能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国家地名标准化和国内外地名译写规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交往服务”。根据地名管理的任务要求,本文仅就地名管理的政府行为规范化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全国地名管理工作会议上 ,民政部崔乃夫部长指出 :“目前 ,要以城镇地名管理为重点 ,全面做好全国地名管理工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城镇地名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不可否认 ,地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加强城镇地名管理规划的研究 ,解决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滞后 ,地名命名、更名随意性、主观性和不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制定城镇地名规划 ,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超前的地名管理措施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城镇地名管理工作的依据。地名规划则是从地名管理全局出发 ,在…  相似文献   

17.
《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编辑出版经政府批准或审定的地名图书,宣传和推广标准地名,为社会提供使用标准地名的依据,是地名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充分利用地名工作在这方面的有利条件,针对舟山旅游资源丰富,旅客多的特点,面向企业和市场,从小到大,由点及面,有偿地开展了地名资源的开发,开拓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地名事业的发展,地名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地名管理上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如何搞好地名管理,如何使地名行政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地名工作如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问题,是目前各级地名工作者竭力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0,(11):80-80
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 为研究和发展地名理论,丰富地名文化成果,推动地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今年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文化成果评比展示活动,共收到论文50篇,地名文化成果26件。经过组织专家认真评审,评出论文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优秀奖13篇,12种地名图书获得优秀地名文化成果奖,3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20.
地名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名规划的概念 “地名规划”是一定范围内发展建设规划的项目之一。它是以当地的发展建设规划蓝图为依据,对所需要的地名,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地方地名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预先进行的地名标准化和地名结构体系科学化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