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利用1961—2013年近53a赣州市17个县(市、区)气象台站脐橙生理落花落果期(4月15日—5月31日)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脐橙生理落花落果期高温低湿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赣州脐橙高温低湿灾害过程短期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赣州中北部高温低湿灾害日数明显多于南部,20世纪末21世纪初,赣州脐橙高温低湿灾害出现了由少变多的显著突变,高温低湿天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0年以来的个例分析发现,造成脐橙高温低湿灾害的天气形势主要是大陆暖高压和副热带高压2类典型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2.
热害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柑桔产区农业气象灾害之一。80年代以来,晚春~初夏多次发生异常高温。本文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和柑桔产量,结合开花、座果观测,初步分析了异常高温导致温州蜜柑落花落果的气象指标,为柑桔热害的预报及其防御提供依据。一、柑桔异常高温天气气候背景柑桔开花到幼果期正值春末初夏,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大陆高压主要在长江以北活动,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增强,夏季风日益强盛,影响范围日渐扩大,江南天气多变,同时,气温在波动中升高,且升温过程起伏很大,有的年份还会发生异常高温。80年代以来,这种异常高温天气出现机率有所升高,而此时正值温州蜜柑开花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是影响柑桔座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一、观测方法和结果近年来5月高温干旱天气,严重影响柑桔前期落花落果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86年我们在本地桔园实地观测结果,总落花落果率为97.4%,座果率仅2.6%;而5月落果后,落花落果率就已达96.2%,可见5月高温干旱对其的影响程度。观测点设在金华市开化村桔园(面积12.67公顷,距本站500米),在桔园内设两个观测小区,每小区9棵,设样株5棵,在每一样株的骨干枝中部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选一个枝条作为观测枝,共设观测枝40条。自开花始期到生理落果结束,每天数记观测枝上的花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柑桔自然灾害──冬季低温冻害、异常落花落果、长阴雨、洪涝、高温干旱、病虫害进行了归纳分类,其次分别阐述了各类灾害特点及对柑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避抗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冯明  胡幼林  马晓群  陈璇 《湖北气象》2007,26(3):266-270
使用1960年12月至2005年2月湖北省71个县(市)气象站常规气象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指标,统计、整合出对该省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小麦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有影响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对9类13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农业气象灾害呈增加趋势,有7种呈减少趋势;冬季冻害、小麦赤霉病和盛夏冷害等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较为明显;任何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的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并不意味着这种趋势变化对粮食生产就绝对有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红肉脐橙生育特性与气象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红肉脐橙各物候期、落花落果数等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春梢的生长量随积温的增加而增加,生长曲线符合指数规律。生理落花落果时间在4月30日至6月10日之间,着果率1.59%。果实膨大停止并达到商品成熟期为12月中下旬,成熟时间比国内最优脐橙纽荷尔晚30余天,大于等于10℃的积温5685.5℃,降雨量1039.9mm,日照时数1416.9h,丰产性能好。生理落果期平均温度22.6℃,平均相对湿度73%.落果率86.9%;平均温度21.1℃,平均相对湿度82%,落果率96.9%。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4—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刺葡萄落花落果、果实膨大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刺葡萄4月下旬开花,5月下旬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单穗果粒数减少缓慢,但若遇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易滋生灰霉病、霜霉病等,致第二次生理落果过重,正常情况下最终每穗平均果实粒数40粒左右;刺葡萄从坐果到生理落果结束期(5月)是横茎增长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进入硬核期后,膨大不明显。在幼果膨大期及硬核期,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20℃,最适宜温度24~28℃,成熟期横茎为1.8~1.9 cm。海拔差异对最终果实物理参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0~2010年拉萨-林芝铁路沿线17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2019年西藏统计年鉴和西藏自治区地理信息数据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处理技术,分析了孕灾环境脆弱性、灾害因子危害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建立了拉萨-林芝铁路沿线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模型,完成了拉萨-林芝铁路沿线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拉萨-林芝铁路沿线闪电高发季节是夏季和早秋,占91.23%;暴雨高发季节是盛夏和秋季,占93.60%;暴雪主要发生在冬季,占87.06%;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季,占74.59%。拉萨-林芝铁路沿线暴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林芝东南部和米林以东,大风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加查和朗县附近,闪电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林芝市和山南市附近。   相似文献   

9.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黔西县发展桑蚕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桑树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桑蚕饲养与蚕室气象条件的关系,指出早春低温连阴雨、伏旱和盛夏高温高湿、秋季低温和冬季冻害是影响当地桑蚕生产的5种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趋利避害措施,为发展桑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度,全省温度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四季具有:冬季温暖多雨;春季持续温高多雨;梅雨期短,但雨量集中,洪涝灾重;夏季高温酷暑严重;秋季晴暖少雨,秋季低温出现虽偏早但影响不大。本年度主要气象灾害为雨涝、大雪、寒潮、洪涝、高温酷暑、干旱、冰雹和龙卷风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农作物主要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除晚稻较好外,大小麦和早稻属偏差年份,因此三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同去年相比为两减一增,即大小麦和早稻减,晚稻增。  相似文献   

12.
1 基本气候特点 2005年河南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正常,其中冬季气温明显偏低,为1986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冬季降水正常,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降水偏多。全省年日照时数偏少。年内相继出现了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北中部干旱、初夏持续性高温、盛夏暴雨洪涝和秋季连阴雨等多种气象灾害,大雾和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但总体而言,本年度气象灾害偏轻,气候条件总体正常,属于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9—2018年江西省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盛夏高温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绘制了避暑区划图,对避暑资源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江西省高温天气出现了一个跳跃性的增长,1989—2002年高温日数平均为9.7 d,2013—2018年高温日数平均为22.1 d,增长了12.4 d.抚州市和上饶市分别有一个高温天气易发中心,鄱阳湖区和赣南南部山区则是高温天气的低发区;周边环山地区盛夏平均气温均在28℃以下,其覆盖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8.1%;盛夏平均最高气温在31℃以下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7.8%.高温日平均气温29℃以下的占全省面积的23.1%,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33℃以下的占全省面积的4.3%;江西省适宜避暑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15.2%,其中非常适宜避暑的地区占3.7%.赣州是江西省避暑资源最丰富的设区市,其次是靠近罗霄山脉的吉安和萍乡,以及靠近武夷山脉的上饶和抚州,九江庐山、南昌梅岭、宜春九岭山脉等处也是避暑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55—2020年冬季阿勒泰市各相关气象数据,分析各级别滑雪气象指数特征,结果表明:(1)近66a中,平均每年冬季滑雪气象指数为1级标准和2级标准的日数分别为72天和44天,占比为55.5%和33.8%,合计占比高达89.4%。(2)11月下旬—12月中旬以及2月下旬—3月中旬的日滑雪气象指数达1级标准或2级标准日占比超过90%,滑雪气象指数为1级标准日占比超过60%,是冬季滑雪气象指数最高时段。(3)随着冬季气候变暖,近66a日最高气温低于-16℃的日数明显减少,因此阿勒泰冬季滑雪气象指数变化特征表现为1级和2级标准日明显增多、3级和4级标准日明显减少的趋势。(4)12—19h的滑雪气象指数为非常适宜时段,13—18h为滑雪气象指数最佳时段,16h为滑雪气象指数最优时次。(5)近9a冬季因气温原因导致日滑雪气象指数为3级和4级标准的个例中,任意时次的小时滑雪气象指数均为3级或4级;因降雪原因导致日滑雪气象指数为3级和4级标准的个例中,小时滑雪气象指数为1级或2级标准的时长平均分别为10h和8h。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和2017年湖北省2次极端高温过程中气象要素、NCEP再分析数据、灾情资料和服务材料等数据,对比分析2次高温重灾害年的环流背景、高温特征、主要影响和服务要点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2017年环流指数明显偏强,高温来势猛、强度大,高温日平均有效积温值高,但前期降水正常,抗旱水源充足,造成损失小; 2013年副高控制湖北省中东部时间长,52站连续高温日数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同时,2011—2013年降水均低于历史平均值,且梅雨期降水偏少,持续高温和少雨导致重旱和特旱明显,经济损失为近10 a来最重。不同的天气背景导致高温的影响不同,重点服务方向有差别,2013年与抗旱增雨有关的决策材料占64%,而2017年更突出新媒体的应用,提供高温体验式预报服务,获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通过对前期天气背景的分析和未来天气形势的预测,可以为气象服务的重点方向提供指导,有效加强灾害性天气服务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1前言1997年是黑龙江省90年代以来气象灾害最严重的一年。作物生长期先后出现的主要灾害是初春的西旱东涝;春末夏初的低温、阴雨、寡照;盛夏的高温干旱;夏末秋初的大风、暴雨、冰雹;秋季的早霜;秋末冬初的大雪。这六大气象灾害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播...  相似文献   

17.
一等奖h*h*h*h*h*h*h*h*h*h*。:《江西皆主要农作物自然灾害防御对策研究》课题组,洪积良同志执笔。二等奖——三等奖论文题目“高温逼熟”和协满寒”对江西省早稻产量的影响白莲结实率与花期气象条件柑桔落花、落果气候分析种好玉米的几点体会森林空盖率对早涝及农业生产影响的初步分析气象灾害对棉花的危害及其避抗对策降水时空分布对湖口县棉花的影响及减灾对策九江市棉花减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与农业气象对策江西的降水与洪涝利用我市气俟资源改革猪的饲养期南昌地区雨水酸度与天气背景的关系南昌市的大气混浊度与太阳辐射江…  相似文献   

18.
彭贵芬  段旭  舒康宁 《气象》2010,36(10):72-77
用1959—2006年和2008年云南东部48站的资料,对2008年1月14日至2月28日出现在云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冰冻灾害进行气温、降水等致灾因子的评估,并以冰冻天数为主,过程平均最低气温为辅构建了冰冻评估综合指数,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和右侧概率极值再现期技术方法对这次冰冻灾害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云南东部平均最高气温比多年同期偏低4.7℃,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平均气温比多年同期偏低2.5℃,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次小值;阴天日数比多年同期偏多10.3 d,偏多90%,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多纪录;降水日数比多年同期偏多8.7 d,偏多74%,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次多值;2008年1月14日至2月28日云南省出现的冰冻灾害强度指数值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大纪录,是同期10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冰冻灾害强度指数值是云南冬季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次大值,是冬季5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  相似文献   

19.
十一运会各赛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山东省17个比赛城市1971—2007年8—10月的逐日气象资料,用统计方法对各种灾害性天气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十一运会期间有9种气象灾害,不同月份的气象灾害风险有差异,其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8月雷电、暴雨、台风、大雾、冰雹、大雨、高温、大风;9月雷电、大雾、大风、暴雨、大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和冰雹;10月大雨、大雾、大风、连阴雨、暴雨、高温、冰雹、台风。开幕式、闭幕式日发生上述气象灾害的概率很小。评估结果在十一运会气象保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暑是盛夏高温条件下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所产生的急性疾病。它是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