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几年来我们公社开展了以冬小麦为上茬的一年两熟制的试验。从试验的情况来看,冬小麦产量不高,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播种期早晚的问题。为了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对驻马店市1961~2002历年气候适宜播种期和历年冬小麦实际播种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候适宜播种期在逐渐向后推迟,而实际播期偏早.建议适当调整冬小麦适播期,并利用方差分析法对气候适宜播种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对驻马店市1961~2002历年气候适宜播种期和历年冬小麦实际播种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候适宜播种期在逐渐向后推迟,而实际播期偏早。建议适当调整冬小麦适播期,并利用方差分析法对气候适宜播种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夺取壮苗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而掌握最佳播期又是获得壮苗的关键。确定播种期,首先要考虑气象因素。因为作物的生长,完全是暴露在大自然之中的,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与天气变化戚息相关。若不对当地当年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盲目播种,则势必会出现播种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因此,小麦的适宜播种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培良  李娟 《山东气象》2004,24(Z1):16-17
冬小麦适时播种与否,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冬小麦播种期的相关关系得知,气温是决定冬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子。凡在适宜气温期内播种的冬小麦穗粒数最多且穗粒重最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冬小麦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甜椒生产在我省凤县发展很快,由1985年的3亩迅速增长到1988年的540亩,1989年种植达1224亩,并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但由于山区冬季温度较低,常出现椒苗大量冻死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春季大田移栽时椒苗奇缺.成为甜椒生产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晚播甜椒能免受冻害,而且出苗率高,但因其苗铃期短,移栽后开花挂果期推后,并且生长后期遇到的不利气象条件较多,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产重.晚播收获期亦较短,最终产量较低.为此,我们在1988年冬季至1989年进行了甜椒分期播种试验,试图找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英慧 《气象》2005,31(10):83-85
以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在河南南部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冬小麦播种期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佩  高苹  刘彦丽 《气象科学》2011,31(6):763-769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台站1961- 2009年冬小麦播种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9 a来冬小麦播种期内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主要播种期内的日平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且相关显著,其中淮河以南地区升高速度更快;秋季稳定通过15℃的终日总体呈逐年推迟趋势,尽管部分年际间波动较大;按传统播期播种到越冬的≥0℃有效积温与年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沭阳、淮安、盱眙、滨海、赣榆和徐州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及当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积温资料.结果表明:各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0℃有效积温总体上逐年增加.此外,冬小麦播种期内降水量的波动较大,尤其自1990s中期以来,各地降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得出结论:江苏省冬小麦应适时晚播,并应趁墒及时播种.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11.
用方差分析法预测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夏玉米适宜播种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南省夏玉米播种时期所需的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发现土壤水分是限制夏玉米播种的主要因子,同时探讨了夏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几种预报方法,并提出河南省夏玉米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77年社会主义国家水文气象和气象局局长会议农业气象研究组通过的决议,各国农业气象人员就农业气象预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于1981年在波兰华沙召开专家会议,交流了其科研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冬小麦物候预报和生长状况预报;冬小麦地有效土壤水分预报和不同地区的冬小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6′~131°19′之间,位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具有显著的温带季风性气候特点。夏季雨热同步,高温湿润,昼夜温差大,光、热、风能资源丰富,尤其是中西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优越的玉米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的划锄能起到增温、保墒、除草、松土的作用。 过去我县的划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划锄过晚或比较粗糙,也有的划锄较浅,土块没有打碎,造成失墒严重,对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77,3(4):13-13
春天的晚霜冻和低温阴雨,对棉花播种及棉苗质量影响很大。为了充分利用无霜期,延长棉花生长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产量、质量,迫切要求我们做好棉花最早适宜播种期预报。 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我县历年春播情况的调查,我们确定棉花最早适宜播种期的标准为:①要在终霜冻前4天;②播种后5厘米地温>12℃的日数  相似文献   

17.
平凉地区是甘肃省主要冬麦区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在250万亩以上,约占作物总面积的50%。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冬麦产量低而不稳,历来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1985年以来,我们对平凉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从气象角度探讨了全区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些方法。经  相似文献   

18.
我县棉花播种面积占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以上,棉花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建设和广大社员生活的提高。如在棉花播种季节(4月)出现连阴雨,就会使播下的棉籽大量霉烂或感染苗期病害,造成大面积毁种或缺苗,严重影响产量。在1919—1974年56年中,平均5年出现一次连阴雨,而1963—1965年竟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0~1994年试验资料,得出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生育时段需水量和灌溉量计算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段适宜土壤墒情指标和降水指标,并对开展小麦丰产水气象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祁宦 《气象》1994,20(2):40-43
分析表明,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轻重,取决于法地小麦孕穗期前后的光照,降水量,雨日数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利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通过计算条件频率,得出淮北地区冬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的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达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