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极分布的凉水型分子是古地理一级区划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兴蒙造山带中二叠世哲斯期的10个腕足动物属(族)的地理分布的特征分析,Yakovle via等腕足动物的地理分布具有两极分布的特点,是典型的凉水型的腕足动物,并具有亲北极生物的特征,其古生物地理区划应该属于北方大区。  相似文献   

2.
几种凉水型腕足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足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温度—纬度控制,凉水型分子的地理分布、迁移与古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向赤道方向的进退则代表了古气候的冷暖变化。通过兴蒙造山带中二叠世哲斯几个凉水型腕足动物属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Yakovlevia具两极分布的特征,为典型凉水分子。  相似文献   

3.
腕足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温度-纬度控制,凉水型分子的地理分布、迁移与古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向赤道方向的进退则代表了古气候的冷暖变化。通过兴蒙造山带中二叠世哲斯几个凉水型腕足动物属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Yak ovlevia具两极分布的特征,为典型凉水分子。  相似文献   

4.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部分属的两极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7个属产地及层位分析,证明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存在两极分布现象。认为古生物地理大区的混生区是这些两极分布的凉水型分子的起源地,即混生区起源。两极分布的分子具有快的迁移速度,推测凉(冷)水洋流的携带作用是这些凉水分子散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7个属产地及层位分析,证明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存在两极分布现象。认为古生物地理大区的混生区是这些两极分布的凉水型分子的起源地,即混生区起源。两极分布的分子具有快的迁移速度,推测凉(冷)水洋流的携带作用是这些凉水分子散布的主要途径。简要叙述了两极分布的性质及在古生物地理区研究中的意义,从另一角度验证了古生物地理区的形成机制──环境控制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1):14-23
本文详细研究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辅之以、双壳和植物等资料,确定了晚石炭世腕足动物的三个古生物地理大区(realm):冈瓦纳大区;古地中海大区;北极大区。指出冈瓦纳和北极大区为凉水型腕足动物大区,古地中海大区为暖水型的腕足动物大区。将古地中海大区进一步划分为区(province),小区(subprovince),并指出了北美北部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的变化。筛选出了各大区、区及小区的腕足动物特征属,简要叙述各大区、区及小区腕足动物群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张雄华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2017,36(10):1683-1690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凉水分子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杨式溥 《地质学报》1998,72(3):205-210
笔者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识别出凉水型腕足动物两种新种。石钱滩腕足动物群具有凉水-暖水混生动物群性质,古生物地理区划归北极大区为宜。晚石炭世早期准噶尔盆地可能已经成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Anidanthus是凉水型腕足动物的代表之一,主要出现在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中二叠世Wordian期,先驱分子在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已出现,部分种延至晚二叠世。Anidanthus主要分布于北方大区和冈瓦纳大区,具两极分布的特点。气候是造成Anidanthus两极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该属中、晚二叠世在特提斯区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化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该期腕足动物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温度在控制该期全球腕足动物大区一级分布十分明显.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区的次要因素是板块构造.另外,在腕足动物迁移过程中,洋流的携带作用,海侵与海退等因素对腕足动物的分布都有一定影响.某些腕足动物具有快速散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A new species of afghanodesmatid, Cardiolaria benicioi, is recorded from Sandbian strata of northwestern Argentina. This species confirms the strong paleobio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estern Argentina basin and other peri-Gondwanan areas. The Mid-Late Ordovician distribution of bivalves fit well into the Mediterranean Province defined upon brachiopod and trilobite faunas. Similitudes between Tremadocian and Floian bivalves from the western Gondwana and the peri-Gondwanan areas indicate that such ‘Mediterranean’ paleobiogeographic patterns can be traced back well into the Early Ordovician.  相似文献   

12.
内蒙哲斯腕足动物群混生类型及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虎  任雅静 《世界地质》2000,19(2):112-116
根据早二叠世中国腕足动物地理分区和哲斯组腕足动物群中各属在世界的分布,筛选出一些典型冷暖属.据其地层产出特点确定了这个动物群的混生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哲斯期的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A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known early and middle Permian brachiopod faunas shows that the early Permian brachiopod faunas comprise three realms, six regions, and eleven provinces, while those of the middle Permian comprise three realms, four regions, and eight provinces.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brachiopod faunal patterns reveal a coevolution between global brachiopod paleobiogeography and tectonopaleogeography during the early–middle Permian. Although temperature/latitude i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ree realms, tectonopaleogeographic factors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latitude in which the continents were located. The ‘continental barrier' of Pangea, as a ‘central axis' continent, divided the three realms into six region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biogeographic regions wa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tectonopaleogeographic factors. The evolution of tectonopaleogeography was sometimes a long-term process, so that the biogeographic regions(or provinces) controlled by tectonopaleogeography displayed relative stability. Shifts in the nature of biogeographic provinces(e.g., from cool water to warm water, and vice versa), extensions or narrowing of geographical ranges, and recombinations of some provinces were all related to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The study of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brachiopod paleobiogeography and tectonopaleogeography not only accounts f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brachiopod paleobiogeographic patterns during the early–middle Permian, but also provides evidences for the locations and configurations of oceans and plates(blocks) during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4.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新认识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哲斯腕足动物群是一个凉水型腕足动物群,土著种含量在75%以上,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的内蒙古区。自成一个地理区说明其北有重要地理隔绝:暗示存在一个较大地块(佳—蒙地块);凉水型性质则说明中二叠世这个稳定地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存在一个足够宽的深海洋盆——古亚洲洋南支。在佳—蒙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发育较佳,保存较好。这些晚古生代地层围绕佳—蒙地块核心呈环带状分布,明显构成佳—蒙地块的大陆边缘沉积。在我国东北地区,出露的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主要为佳—蒙地块的南缘和北缘沉积。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统计,中生代为东北及邻区花岗岩侵位的峰期,志留纪—泥盆纪为花岗岩浆活动相对沉寂的时期,花岗岩的这种侵位时代特征支持晚古生代存在一个稳定地块的设想。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主体未见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迹象,说明这一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主体未曾发生过强烈的褶皱造山、普遍的区域变质的地槽发展过程。东北及邻区为天然地震弱震区,其周缘被锡霍特—珲春、蒙古—鄂霍次克、阿尔泰—华北北缘强地震带所围,似乎可以得出这是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其间不曾存在晚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缝合线的结论。东北地区中、新生代发生的大规模拆离—走滑使得原本较为完整的、稳定的块体发生了分割与位移。如此,一个完整的地块被切割成多个块体(即所称的众多"微板块")。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构成了一个巨大地块:佳—蒙地块。佳—蒙地块是北由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南由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东由中锡霍特俯冲带所围限的一个晚古生代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5.
记述康克林组腕足动物45属64种,描述9个新种。其时代为阿舍尔期。古生物地理区划属特提斯大区,欧洲-华夏区。  相似文献   

16.
陈波 《地层学杂志》2008,32(2):213-220
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硬壳或骨骼记录着丰富的地球过去环境特征的信息,对这些化石成分进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发掘其中信息、探索地球历史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过去四十年来化石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恢复古海洋环境、气候、盐度以及研究碳、氧同位素长期变化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腕足类化石壳体是古生代海洋环境恢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这一方法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腕足壳体是否与其生存的海水存在同位素的平衡、是否存在由于生物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作用造成的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同位素生命效应(VitalEffects)、是否保存其原始的同位素信息等方面。详细回顾了腕足类化石壳体同位素——这种在恢复古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方法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学者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工作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介绍了这一方法的一些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区形成机制—环境控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吉林地质》1994,13(2):13-21
晚石炭世腕足动物地理分布以及散布过程受环境控制。在控制腕足动物地理分布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首要因素,板块构造亦具巨大影响。在腕足动物散布过程中,温度的驱赶作用,洋流的携带作用,海浸与海退等环境因素犹如传送带一样,将腕足动物(幼虫)携带到能满足其生态需要的生存、繁衍场所。腕足动物具快速散布的潜能,该潜能的发挥取决于环境。由于研究的类别以及其所处地质年代不同,各种环境因素控制作用的主次地位可能变更。这就是环境控制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