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硅铁矿属于罕见的Si和Fe的互化物类矿物,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并命名的此类矿物相的矿物有:古北矿(Fe_3Si)、喜峰矿(Fe_5Si_3)、等轴硅铁矿(FeSi)、二磋铁矿(FeSi_2)及苏硅铁矿(aFe_3Si)等5种。本文着重介绍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藏、甘、冀、苏、皖、新、辽、浙诸省区所发现的二硅铁矿及其连生矿物自然硅。  相似文献   

2.
1979年作者在燕山地区滦河、潮河等水系采取了若干个天然重砂矿样,于其精淘磁性部份中发现较多的镍铁质及少量硅酸盐质小圆球,直径0.1—0.5mm。主要由锥纹石、镍纹石、磁铁矿、方铁矿、磁赤铁矿等组  相似文献   

3.
硅铁矿根据晶系的不同可分为等轴硅铁矿和正方硅铁矿。两种矿物常紧密地孪生在一起。等轴硅铁矿呈锡白色;正方硅铁矿为钢灰色。它们均具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无解理、不透明。摩氏硬度、比重、反射率分别为6.5、6.25、6.18、5.05、39%、36%。呈细粒状晶体(0.1—3毫米)或仅见晶形轮廓的树枝状、锯齿状出现。其化学成分见表1,分析值符合于Fe_2Si_3。  相似文献   

4.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的结构复杂,有粒状、斑状和炉条状等结构。球粒分为玻璃质和晶质两种。聚合体含量丰富、形态各异,有钢性和塑性两种聚合体。目前已查明的矿物有20余种,主要是镁橄榄石、贵橄榄石、烦火辉石、普通辉石和黄长石类矿物等。在宁强陨石中出现罕见的方解石、白云石。不透明矿物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镍铁矿、磁铁矿和非晶质碳质。Fe/SiO_2为0.71—0.72,SiO_2/MgO为1.37—1.40。根据化学及矿物特征,该陨石应属C_2群。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东海橄榄岩与榴辉岩中部分矿物的初步测试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一种金属矿物。其矿物结构与镍纹石近似。推测该矿物为具地幔特征的铁镁质残留物。  相似文献   

6.
结构矿物学的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无水碳酸盐矿物结构中阳离子有序—无序问题本文讨论与CaCO_3的各种同质多相变体(方解石、文石、球方解石)结构相关的无水碳酸盐矿物.近年来,在我国找到了几乎所有的已知的这类矿物,并且发现了几种新矿物(黄河矿、氟碳钸钡矿、中华镁矿、大青山矿)和新变种(富锶的文石、富锶的本斯顿石、富镍的菱镁矿(河西矿).对这些矿物都作过X射线研究,测定了钡解石、大青山矿、黄河矿、氟碳钸钡矿、碳钸钠石、Doverite的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现了许多Pt—Pd—Te—Bi矿物。本文拟总结我国某矿区的铂族矿物工作,并讨论铋碲铂矿-铋碲钯矿系列、等轴铋碲钯矿的分类与命名。 我国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含矿岩石为细粒变辉长岩、角闪石岩。含矿母岩上下盘的片麻岩也有微弱的矿化。矿石类型以浸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次要矿物有磁铁矿、针镍矿、紫硫镍铁矿、钛铁矿、金红石、铂族矿物、自然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西田林龙车乡陨铁熔壳、比重、硬度、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光片镜下观察、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发现该陨铁主要由铁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组成,其次含少量磷铁镍矿,磁铁矿等。铁纹石呈板状,镍纹石呈条带状相间排列形成明显的维斯台登构造,属中粗粒八面体铁陨石。 用扫描电镜在陨铁的松散颗粒中发现较好的矿物雏晶,这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招远金矿田的人工重砂样品中首次发现宇宙尘埃——镍纹石.文中介绍了镍纹石的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和x射线粉晶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认定招远金矿是在地层经过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保留下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胡雄健 《矿物学报》1991,11(3):285-288,F003
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地区元古宙各类区域变质岩中普遍存在硅铁矿类罕见金属互化物。X射线粉晶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这类Si-Fe二元系矿物有二硅铁矿(FeSi_2)、硅铁矿(Fe_2Si_3)、等轴硅铁矿(FeSi)、喜峰矿(Fe_5Si_3)以及不知名的Fe_5Si_2,其中常含有Mn、Al、Ce、Eu、Ti等微量元素。如此多种类的产于前寒武系的天然硅铁矿物,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推测本区硅铁矿的成因来源与太古宙陨石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一年在广西邕宁县良庆地区上泥盆统桂宁灰岩层中发现一块重约50kg陨铁。陨铁的相对密度为5.2(实测)。矿物成分是铁纹石、镍纹石、陨硫铁,赤铁矿、磁铁矿、磷铁镍矿、硫铁镍钴矿(?)、方硫铁镍矿。对各矿物均做了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粉晶及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对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次生矿物的研究,发现了14种砷酸盐矿物,其中多数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砷酸盐矿物主要是铜的砷酸盐矿物,次为铜和铅的砷酸盐矿物,还有少量铁、铅、钡的砷酸盐矿物。根据这些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把它们划分为如下组合系列:(1)光线石-橄榄铜矿-墨绿砷铜石-羟砷铜石-德保石-硅砷铜石组合;(2)臭葱石-砷铅铁矿-砷菱铅矾-乳砷铅铜石-砷铜铅石组合;(3)臭葱石-含钡毒铁石-绿砷钡铁石组合。砷酸盐矿物一般形成于温湿多雨的热带—亚热带、pH为6—8,并有大量毒砂和碳酸盐岩存在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  相似文献   

13.
浙江龙泉地区元古宙发现硅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在开展“浙西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于龙泉地区元古宙区域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大量硅铁矿类矿物。 硅铁矿(Ferrosilicium)是十分罕见的Si、Fe金属互化物矿物,按其主要组份之量比,可详分为硅铁矿(ferrosilite,化学式为Fe_2Si_3)、二硅铁矿(Ferdisilicite,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喀铜镍矿是一个产于基性杂岩体中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矿石中除铜镍外,尚有钴、金、银、铂、钯、硒和碲等多种有益元素。在对该矿床进行矿相学研究中,发现金属矿物多达52种(包括未确定矿物6种),其中富镍硫铁铜钾矿、等轴方黄铜矿、银镍黄铁矿、镍辉钴矿、碲铅矿、碲银矿、叶碲铋矿、碲镍铂钯矿和等轴碲铋钯矿等,具有重要的矿物学意义或工业意义,为新疆首次所发现。本文从地质产状、分布状况、矿物特征、物理光学性质和化学成份(电子探针分析)诸方面作如下报导。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初,在西盟锡矿区的一块辉铋矿标本中,发现微量的微晶质、变胶状及土状集合体(集合体大小为<0.001—0.1mm)的无色磷酸铋矿物。此矿物与磷铝铋矿、独居石及其他磷酸铋、硫酸铋的矿物共生,分布于辉铋矿中。笔者等在地矿部科技情报所王贵安及赵东高、中国新矿物委员会主任郭宗山,中科院地质所李家驹等的协助下,查阅了大量中外文献,未见国内外有此矿物的天然产物报道,故以其产地、暂名为“西盟矿”。以笔者制备的泡铋矿(矿物为成都地质学院张汝柏副教授提供)和磷灰石样品作为Bi和P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2001年度在各国刊物上正式发表的35种新矿物,其中硅酸盐包括水硅钡石、羟氟碳硅钛铁钡钠石、氯碳硅铁钡石、硅铁锶镧钠石、氯碳硅钡石、钾菱沸石、水硅锆钠石、斜方硅钠钡钛镧石、铈鲍利雅科夫矿、硅锆钛锶石、锶杆沸石、钒电气石;砷酸盐包括砷钠铜石、羟砷铅钴石、羟硅砷铁石、羟砷铁铜钙石、羟砷钙镍石、赛羟砷铜石;碳酸盐包括单斜羟碳汞石、羟碳铀石;硫酸盐包括羟硼钙矾石、铊明矾、斜方钒矾;硼酸盐包括氯硼锶钙石、硼铯铝铍石;钒酸盐包括水镁钒石;草酸盐包括水氯草酸钙石;磷酸盐包括羟碳磷铝钙石;硝酸盐包括单斜铜硝石;硫化物包括密硫铑矿、硫钙水铬矿;硫盐包括硫铋铜铅矿;氢氧化物包括羟铁镁锑锌矿、羟氯铬镁石;单质互化物包括副斜方砷。文中表格依次列出了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伴生)组合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目前各种矿物组成换算法系统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换算方法。该法基于岩(矿)石化学成分与其所组成矿物成分之间的质量平衡原理,并考虑岩石学相平衡原理、矿物结构-晶体化学原理,利用最小二乘法适步迭代以逼近实际矿物组成及其类质同象发育的矿物化学成分。本方法在思维上脱离了受“标准矿物”的限制,所计算结果基本上与实际岩(矿)石的矿物组成、类质同象发育的矿物成分相吻合。其计算由计算机进行,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铌钽矿研究进展和攀西地区铌钽矿成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汾连  赵太平  陈伟 《矿床地质》2012,31(2):293-308
铌钽矿主要产出类型包括伟晶岩型、富Li-F花岗岩型、碱性侵入岩型、碳酸岩型及冲积砂矿型。前2种类型以钽为主,后3种则以铌占主导。铌和钽大多以铌钽独立矿物(铌铁矿、钽铁矿、细晶石、烧绿石等)呈浸染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也有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于云母、榍石、霓石、钛铁矿等矿物中。关于铌钽矿的富集机制,一些学者认为可由富F-Na和稀有金属(铌、钽等)的花岗质熔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另一些学者则根据铌钽矿化与岩石的钠长石化、锂云母化等紧密共生的特点,认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期后流体交代早期形成的花岗岩所致。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铌钽矿床(化)基本上都是沿着断裂带分布,矿体赋存于印支期碱性岩脉(碱性正长伟晶岩)中,有少数存在于碱性花岗岩中,与区域上邻近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褐钇铌矿等。初步推断,攀西地区的铌钽矿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碱性的正长岩体及花岗岩体与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辉长岩均是地幔柱岩浆活动的产物,长英质岩体(包括正长岩体和花岗岩体)是富铌钽岩石的母岩体。碱性伟晶岩脉(如炉库和白草地区)是碱性岩浆逐步演化的产物,含矿的碱性花岗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结果。此外,在该地区的铌钽矿床中,铌钽矿物几乎都富集在钠长石化发育的地段,说明后期的热液交代对铌钽的富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攀西地区铌钽的富集是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羟硅铈矿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该种矿物,产于河南太平镇稀土矿的破碎带蚀变岩中,与铈褐帘石、gatelite-(Ce)、富氟硅铈石、氟碳铈矿、直氟碳钙铈矿、氟铈矿、氟镧矿等稀土矿物紧密共生,多呈铈褐帘石假象细粒状集合体或与gatelite-(Ce)平行交生沿外围交代铈褐帘石产出,粒径一般小于0.1 mm,为自形-半自形,粒状-板状。该矿物呈浅绿色至橄榄绿色,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断口,摩氏硬度约为4.5,计算密度5.08 g/cm3。光学性质:二轴晶,正光性,多色性明显,单偏光下呈绿色,正交偏光下具有鲜艳的高级干涉色。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矿物成分w(Ce_2O_3) 32.05%~34.26%,w(La_2O_3) 13.67%~17.66%,w(Pr_2O_3) 2.92%~3.68%,w(Nd_2O_3) 7.52%~10.34%,w(Al_2O_3) 8.59%~10.93%,w(SiO_2) 21.35%~24.97%,按照Si+P=2(apfu)计算单位分子式中阳离子数,OH+F=1(apfu)计算单位分子式中羟基的离子数,得出该矿物的经验化学式为(Ce1.02La0.49Nd0.27Pr0.10 Sm0.02Gd0.01Th0.01Mg0.06 Ca0.01)Σ2.00 (Al0.99Fe0.03)Σ1.02(SiO4)Σ2.00(OH0.81F0.19)Σ1.00。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矿物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7.4382(3)?, b=5.6730(2)?, c=16.9819(8)?,β=118.84(0)°, Z=4, V=655.13(5)?3,空间群为P21/c。矿物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峰主要为241、362,862、895、954和3722cm-1等,上述特征均与国外已发表的羟硅铈矿数据非常相似,是对羟硅铈矿分子振动光谱特征的首次探索。本文还对羟硅铈矿的矿物族归属以及矿物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陕西汉江益阳矿发现于1989年,产于汉江上游砂金矿中。矿物呈树枝状,“锅巴状”和再生边状。黄色,金属光泽。反光显微镜下黄白色,双反射及反射多色性不显,弱非均质性。电子探针分析,矿物主要由 Au(72.56%—75.19%,平均74.07%),Hg(22.82%—25.69%,平均24.44%)组成,另含少量 Ag(0.00—1.25%,平均0.66%)。根据平均成分计算矿物化学式:(Au 2.9863 Ag 0.0464)3.0327 Hg 0.9673,简化式:Au_3 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