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编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优化设计了地下水水位监测密度。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多年变化趋势的分析确定了手测监测频率。选取质量好的观测孔安装了水位自计仪,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维护措施。将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每个水用户提供所需的地下水信息,以便达到水管理者与水用户共同参与泉水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对地下水流系统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及地下水动态测量值的研究,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一随机性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的模拟解,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该方法把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位置及观测频率优化与地下水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为了克服该模型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使这一观测网优化方法适于在微机上实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该方法曾用于陕西某地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观测网的若干问题与基于信息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植华 《地学前缘》2001,8(1):135-142
观测站点分布的任意性、随意性和层次不清以及观测数据的冗余性等是中国地下水观测网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观测网提供可靠和有效数据信息的能力。文章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 ,分析了观测网几个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并对国内外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研究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观测孔层次分类、信息冗余以及空间优化布局的技术思想。笔者认为 ,信息熵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价地下水观测网信息 (而不是数据 )收集能力和优化观测网布局的很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傍河地下水位监测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更好地掌握地下水位动态时空变化特征,以安徽省亳州市河水-地下水监测断面为例,分别采用克里金法和时间序列法,通过分析监测断面上9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及河水位观测点在1982年1月—1998年12月的水位观测数据,对观测井空间布局、井数和观测频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空间布局优化后的观测井数量由原来的9减少到3,平均相邻井距为1 000 m,优化后的水位克里金估计标准误差平均值为0.019 2 m,误差波动范围较小;观测频率优化后由5日一测变为10日一测,能够满足观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观测井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克立金方法的基本思想,结合数学规划方法,推导出克立金方程组,并以现有的神头电厂贮灰场地下水观测井网的质量评价为基础,考虑观测井网优化设计中目的和经费投入量,拟定备选方案,分别计算出估计误差方差分布,经比较分析,选取一个最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克立金方法可以解决地下水观测井网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抽水试验最优化设计,是指针对一个具体的地下水系统优选出一个抽水试验设计,它使抽水试验的费用最小化,而试验所获资料能满足识别参数所要求的可靠性,它可以概化为一个非线性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其决策变量是确定抽水井和观测井的位置及井数、抽水量和观测频率等,采用搜索算法求解了这一优化问题,得到了理论最优解,并进行了实例演算。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基于ARCGIS技术,运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叠加合成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图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区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密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确定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首期施工安装了11个新的长期专门监测孔;对73个现有监测孔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孔口保护装置,安装了28套水位自动监测仪,初步实现了地下水水位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部署和调整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任务、目的和服务对象,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分为两类二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观测内容、频率、部署原则和部署调整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提供了定量评价含水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其对环境影响必不可少的信息。历史上的地下水位监测网是为了评价地下水资源或监测水源地降落漏斗而设立的,目前它们已经不能适应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必需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地下水位监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图为地下水位监测井位置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水文地质基础;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定量设计地下水位监测网;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了优化地下水位监测频率的定量标准。这些方法已被应用于北京平原、乌鲁木齐河流域和济南岩溶泉域,其成果将在本刊分期发表。  相似文献   

11.
V5型电磁网络采集系统是一种天然源频率域电磁观测系统,分频率分时间采集数据。具有操作轻便,效率高等特点,为查明地下水及赋存区域,了解地下水的深度,寻找地下水提供帮助。通过在陕北某地区开展剖面大地电磁测深(MT)工作,来了解地下电性分布特征,得到了清晰的二维电阻率反演模型,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出不同地层的界面及地层的含水性,为开展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和进展,介绍了克立格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克立格法在地下水观测网中的应用思路与实现方法,举例说明了利用克立格法优化调整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全国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会议开幕了。这次会议是根据工农业大跃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因而对地下水动态急需了解研究掌握利用的情况下召开的。通过这次会议,要进—步明确地下水长期观测站的目的、发展方向和统一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加速开展建站工作。在会议上将要交流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的经验,讨论通过“地下水长期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草案,制定远景发展规划及解决有关部门的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下水位观测多优化设计方法--孔位离散游移式单纯形优化设计法。该方法不仅优化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衡量观测网质量的标准全面客观,是一种适合广泛使用的观测网优化设计法。文章还对与观测网优化设计有关的最优观测网使用时限及观测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郭永丽  张文静  滕彦国 《水文》2013,33(4):45-54
以东北地区某石油烃污染场地为例,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关污染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以最优化监测决策支持系统——MAROS为平台,对研究区内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在阐述数理统计方法、Delaunay方法以及修正的CES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内单井浓度变化趋势和监测网系统污染物质量的空间矩特征、监测井的冗余性以及单井监测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基于MAROS平台优化结果,并结合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取样点的冗余性、空间分布以及监测频率的有效性的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现有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中可以去除5口监测井,并根据每口井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及其冗余性调整为一年四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或不监测,进一步提高区内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监测效率、降低监测费用,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管理模型求解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管理模型求解方法的研究是目前地下水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优化算法和现代智能优化算法等方面进行了评述,着重讨论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求解非线性地下水系统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阐述了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研究以及多目标地下水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指出应加强地下水动态规划管理模型和地下水系统随机管理模型的求解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WY—1型钻孔水位观测系统本系统是由兖州矿务局鲍店煤矿在山东矿业学院协助下研制的。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水位测量仪和微机等组成。压力传感器将地下水的水压转换成电频率信号,由防水钢丝电缆传送到水位测量仪。由于地下水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所以压力传感器传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一、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进程自1977午以来,按照水电部的统一布置,西北协作区各省区陆续开展了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水电部农水司,水文局直接指导与各省区水利厅(局)的重视和支持下,进展顺刊。截止1987年底,六个省区共建基本观测井3817眼,控制观测面积164745km~1,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格局的地下水观测井网,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积累了约4万多个井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管好用好地下水、发展灌溉、防治涝碱、指导机井建设等,提供了基本资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纵观西北协作区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的发展,由1977年到1987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春 《地下水》2009,31(2):33-34,52
在介绍保定市地下水动态观测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保定市内地下水流向及动态变化特性,归纳了保定市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特性及地下水超采对地质和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重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视地下水水质检测和重视地下水动态分析研究的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