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强夯在粉煤灰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平武 《海岸工程》2009,28(4):59-63
粉煤灰海水湿排造陆是沿海地区粉煤灰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造陆以后属于软土地基,不能直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效果如何,需进行评价。本文研究强夯处理在青岛沿海粉煤灰排放区的应用,并采用载荷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实验等多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强夯处理后粉煤灰地基土能够达到设计的150kPa要求,为海水湿排粉煤灰造陆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和处理效果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大型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实践,开展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置换处理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基于强夯置换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测试、强夯置换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强夯置换后钻孔检测及静载试验结果,对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能级强夯置换后,地基承载力均明显提高,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改善,置换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均大于200kPa,变形模量分别大于20和15 MPa,满足地基处理设计要求;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置换第1遍强夯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分别为6~7d和为7~8d;8 000和15 000kN·m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约为8.0和9.5m,水平振动影响安全距离约为18.0和25.0m;强夯置换后,置换墩体与墩间土间存在明显的不均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强夯置换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围垦滩地饱和粉土地基属于软土地基的一种,其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强夯加固作用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压力瞬时升高,且短时间内得不到消散,容易出现“橡皮土”。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饱和粉土地基在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响应规律,确定了两遍强夯之间的间歇时间和强夯的影响深度,以便优化强夯参数,正确指导强夯施工。  相似文献   

4.
浅谈挤密碎石桩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忠 《海岸工程》2004,23(3):68-71
挤密碎石桩施工法是一种振动成桩法,即先用桩管振动成孔,然后填入足够数量的碎石,最后振动密实成桩体。通过振动、挤密的成桩过程,将原地基土振动夯实,桩体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既处理可液化地基又增强地基的效果。介绍了挤密碎石柱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一重要课题。通过工程实践,首次在青岛沿海粉煤灰排放区使用强夯法对粉煤灰地基进行处理,并采用载荷试验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得到检测成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为粉煤灰的在地基中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实证。  相似文献   

6.
在青岛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使用强夯法对粉煤灰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强夯前后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评价粉煤灰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善状况;分析原位测试试验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强夯法加固粉煤灰地基的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内的粉煤灰层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善,但其孔隙比仍大于1.0;点夯过程宜及时排水,以提高夯实效率。本文研究结论对粉煤灰地区的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青岛某饱和软土场区采用强夯置换和砂井-强夯2种不同方案进行试夯试验。在试验区距夯点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通过观测,分析试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2 000~2 500kN·m夯击能作用下,点夯试验最佳夯击数为强夯置换14击、砂井强夯16击,且2种方案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均可达6m;强夯置换区块距离夯点越近,超孔隙水压力累积幅值越大,而砂井-强夯区块这一趋势则不明显;砂井-强夯区块较强夯置换区快地基具有更好的均匀性,但其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比后者慢;孔压监测是确定强夯参数,了解加固深度,评价加固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某港口5个强夯夯击小区的试验结果表明,经强夯法加固后,粘性土吹填地基的力学性质有明显提高。采用250~300 t.m的夯击能、5.6~8点/100 m2的夯点布置和回填土垫层厚度控制在1.2 m内的地基加固方案,能够满足地基承载力150 kPa和工后残余沉降小于30 cm的应力和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青岛保税区地基强夯试验,观测分析了区内海相沉积含砂淤泥质土在夯击能量作用下垂向及水平方向的变形及孔隙水压力产生、消散规律,对区内软土地基可夯性进行评价分析。试验结果对沿海地区淤泥质土加固处理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阿尔及利亚储罐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振冲碎石桩与充水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储罐地基充水预压期间所作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了该项技术加固油罐地基的效果,探讨了地基沉降、环墙内侧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发展规律;针对油罐外深层的增量位移,利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辅助分析了地基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与充水预压联合加固处理软弱地基是合理可行的,该油罐平面倾斜、非平面倾斜满足规范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应用于辅助分析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11.
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快速加固超软弱的吹填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再联合以碎石桩加固则能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通过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由原天然地基的60 kPa左右提高到220 kPa,计算结果表明打碎石桩后的地基变形模量Esp与真空预压后的Ea相比提高了1倍,联合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沉降量比仅经过真空预压的地基减少1/3.  相似文献   

12.
-Dynamic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deeply embedded platform and foundation soil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dynamic substructuring interface transformation synthesis and dynamic condensat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puter programs and pract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statical condensation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强夯法在高速公路特殊路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在青银高速公路齐河至夏津段工程中的强夯法应用实例,简述了强夯法的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效果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ynamic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oft clay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namic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ynamic deformation. Dynamic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soil samples used in the tests are remoulded clay from the seabed of the Bohai Bay. The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aturated soft clay foundation without drain. A calculation model for permanent dynamic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oft clay found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动态压缩试验及其本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地震荷载作用的速率范围,利用最新研制和改造的大型混凝土静,动试验系统,进行了4种数量级加载速率下混凝土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混凝土动态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应力-应变关系,根据加载条件和混凝土静,动态试验结果间的关系,建立了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为地震区的混凝土结构,海上混凝土采油平台和核防御壳等结构受动荷载作用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云飞  韩聪聪  刘君 《海洋工程》2022,40(1):141-148
水上浮式结构都需要锚固基础来定位.动力锚依靠重力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安装,是一种自安装锚固基础,具有安装过程简单高效的优点.通过1g模型试验研究了自行研制开发的板型动力锚在斜坡地基上的沉贯过程,分别考虑了基床坡度、锚柄方位和贯入速度对锚最终偏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床的坡度越大,锚的最终偏角也越大,但基床坡度对动力锚最终偏角影响有限,对动力锚的安装和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当贯入速度相同时,锚柄平行坡面时锚的最终偏角最小,锚柄指向坡外时锚的最终偏角最大;当基床坡度相同时,锚的贯入速度越大,锚的最终偏角越小.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static and dynamic problems in laying operation of pipelines. The effect of the viscoelastic soil behavior is considered by using the Pasternak foundation model. Some example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