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汉市某卫生填埋场垃圾土变形曲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树  吴文  徐松林  冯其林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4,25(12):2017-2022
卫生填埋是我国今后对一切固体废弃物进行最终处理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填埋场中垃圾土的变形机理复杂,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体。本研究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模拟了垃圾土的实际受荷条件,分析了武汉市1991~2003年垃圾土的变形曲线特性,对垃圾土的变形机理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黏土变形微观机理的研究过去多针对土体加载压缩开展,随着研究的深入,黏土卸载回弹变形的微观机理也逐步得到重视,但目前对此研究还很少。本文采用单向压缩及回弹试验、扫描电镜及压汞试验对上海黏土压缩及回弹变形过程中土体的微观特性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能反映黏土的宏观变形特征。在加载过程中,随固结压力增加,土体孔隙体积减小,孔隙数量先增加再减小,孔隙平均形状系数的增加先急后缓,孔隙形态分维数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减小。在卸载过程中,随固结压力减小,孔隙数量增加,平均形状系数略有减小,孔隙形状分维数略有增加。加载压缩过程中,固结压力较小时中、小孔隙体积所占比例变化不大,而当固结压力较大时小孔隙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中孔隙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在卸载回弹过程中,各级固结压力下小孔隙都占绝对优势,但固结压力较大时中孔隙所占比例较大,而固结压力较小时中孔隙所占比例较小,黏土卸载回弹变形主要是小孔隙体积的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薄基岩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机理、地表的下沉和水平变形等移动变形值,揭示了薄基岩条带综放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土层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为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工程地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煤体脆—韧性变形微观识别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煤体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为主,结合手标本和井下宏观观测,以华北西部部分矿区的主要煤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煤体的脆-韧性变形标志,发现煤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先后经历了脆性、脆—韧性和韧性变形阶段。脆性变形阶段以煤体破裂为主要特征,初期以格里菲斯裂隙为主,后期以剪性裂隙为主,偶尔见张性裂隙。处于脆-韧性变形阶段的煤体脆性和韧性变形的标志共存。典型韧性变形主要集中在糜棱煤中。岩石中发现的韧性变形标志在煤体中,除了重结晶现象,几乎都存在。   相似文献   

5.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石灰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清华  崔可锐 《安徽地质》2009,19(4):284-286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地基膨胀土采用了石灰改良处理,本文通过对改良前后膨胀土的工程性质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从微结构的角度来解释了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王子忠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58-362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 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岩石破坏后的注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张农  侯朝炯 《岩土力学》1998,19(3):50-53
在破裂岩石残余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其注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证实注浆固结后破裂岩块残余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发现其侧向变形和径向变形趋向协调,从而提高了破裂岩块的塑性变形性能,并在较大变形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承载能力。试验结果有助于解释围岩注浆加固控制巷道变形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滑坡地段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机理、围岩和衬砌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和隧道的变形特征,着重研究了滑带土浸水软化及发生蠕变时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的成果可为该类病害的预测预报和有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挡墙压顶梁对基坑变形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良锋 《岩土力学》2004,25(1):114-116
在分析水泥土挡墙变形机理基础上,对压顶梁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压顶梁的有效利用范围和优化措施。工程实例表明,合适的压顶梁是控制挡墙变形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叶先贤 《岩土力学》1984,5(2):53-62
本文叙述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对国产 DX-5型扫描电镜的最佳分辨率的获得条件进行了讨论。DX-5型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为80埃(见照片1),最高放大倍数为100000倍(见照片3,4)。我们利用 DX-5型扫描电镜对粘土矿物、南海海洋土和石膏-硅藻土模型材料等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其结果表明 DX-5型扫描电镜适用于岩土力学中土的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区浅层土粘土矿物、微结构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X—光衍射为主,配合差热、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手段,对上海市区浅层粘性土进行了岩矿鉴定和微结构分析,探讨了粘土矿物、微结构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紫荆关断裂南台段断层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紫荆关断裂南台段断层泥的矿物组份、粒度组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显微构造的观测研究,认为该断层段的活动性已由成熟阶段转向衰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沉积铝土矿中豆鲕粒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大青山巨厚煤层夹矸中高岭石的显微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种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巨厚煤层平矸-隐晶质高岭石泥岩。透射电镜下,晶体程序不一、形态复杂多变的玻屑状高岭石和盘旋状埃洛石;扫描电镜下,泥粒状高岭石和蠕虫状高岭石及及二者所构成的斑状结构等许多具成因意义的微有(0.1~10-μm)显微特征,充分证明该夹矸层为火山灰蚀变成因(tonstein)。  相似文献   

16.
济源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资料,研究了济源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特征,并说明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下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对我国的能源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页岩具有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孔隙率低等特点导致页岩气开采效率极低。为了探究氧化作用对牛蹄塘页岩的反应机理及在氧化作用下孔隙结构的变化,及探究合理的试验方案进而提高页岩的渗透率和页岩气的开采效率。本文以湖南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对牛蹄塘组页岩试样进行分级浸泡后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试样表面孔隙结构变化和裂隙演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氧化前后页岩自然断面和由于氧化作用导致断裂层理面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压汞实验测定氧化前后试样的孔隙结构和氧化作用对页岩孔隙率的改变。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在浸泡8 h后开始逐渐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在试样表面产生附着物,试样层理间力学性质随反应进行不断弱化,最终试样沿层理断裂。2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在原始页岩试样中铁元素以硫铁矿形式大面积附着在黏土表面,氧化后硫铁矿中的硫元素基本被氧元素替换。3通过压汞实验得到氧化360 h后的试样较原始试样的孔隙体积由0.041 mL·g-1提升到0.137 mL·g-1、孔隙率由9.35%提升至25.35%。由此可得,氧化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产生显著变化、增强了页岩气在页岩中的运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SEM研究了桥基断裂断层泥的原状显微结构和显微构造、石英碎砾的显微构造、表面刻蚀形貌和结构特征 ,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了断裂的抗震和抗断关键问题 ,其对系统论证在断裂带上建设特大型过江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并为镇扬大桥工程的合理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稀土添加量、镀液pH值和电流密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并结合试样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对镀层的破坏形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冻融作用对土的力学性质改变很大,而这又是源于冻融作用对微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刘庄矿井冻融土和原状土的化学成分分析,电镜扫描,并结合原状土和冻融土的力学性质,得出力学性质与化学成分和微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