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于1989年8月1—6日在浙江嵊泗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和大地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Relativity in Astrometry,Celestial Mechanics and Geodesy)研讨会。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大地测量和天体物理领域的专家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参考系和相对论天体力学三个专题作了系统综述和讨论,并结合科研工作进展就VLBI,激光测距在测地工作中应用所需考虑的相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专题讨论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天文台佘山25米射电观测站举行。易照华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黄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部队院校研究所七个单位共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中35岁以下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占了近一半,给整个会议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前沿课题。特别是自90年代初以来由法国物理学家Damour,德国天文学家Soffel…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天文系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天体测量讨论班,以提高中级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第六届讨论班于1984年3月31日—4月7日在无锡举行。参加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天文台、所外,还有北师大,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武汉测绘学院等20多个单位计108人。本期内容是星表与天文常数,其中有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基本原理;FK5星表的编制和分点的确定: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各天文常数的确定,并专题报告了视差测定的国际动态;用人造卫星确定地球形状参数的概况;行星和月球历表的研究动态以及照相天体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天文台朱圣源介绍了1983年8月在联邦德国汉堡召开的18届IUGG/IAG大会情况: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北京天文台罗定江和陕西天文台张挥分别介绍了1984年1月9日-12日在美国佛罗里  相似文献   

4.
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学术年会於1988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天文台、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测绘界等十二个单位的代表共40名。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大地测量星表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大地测量星表课题各参加单位的代表,以及正在参加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学术会议的有关专家。在会上共宣读了论文19篇。  相似文献   

5.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太阳物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学家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文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9年3月8日至12日在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方学会、专业委员会选举的代表,上届理事等160余人。《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和《天文爱好者》等四个刊物的编辑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有十多位天文学家就当前大家关心的天文学前沿领域作了评述性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及报告者为:太阳磁场理论(胡文瑞);类星体在大尺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两个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2月3—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学术年会,参加者有各天文、测地、气象、地震等19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冯克嘉到会讲话,祝贺年会召开。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会见了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8.
讨论有关天体测量中的测光问题,介绍一些地面天体测量仪器和空间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测光研究。给出一种测光资料的处理方法,并建议利用DCMT开展天文测光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二次双星讨论班——双星的观测和理论解释,于1985年6月4日至8日在河北省承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天文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等八个单位的38名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参加了会议。美国内布拉斯加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的学科。一般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天体测量学主要包括基本天体测量、照相天体测量、时间服务、纬度服务,以及射电天体测量学和空间天体测量学等;天体力学主要研究天体摄动理论、天体形状和自转理论,以及天文动力学等;天体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星系物理学、宇宙学、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射线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中微子天文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在不断扩大和发展。自古以来天文学和人类生产和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历、授时、测定地理坐标、天文导  相似文献   

11.
《天体物理学报》第二届编委会全体会议,于1985年4月24日至28日在浙江定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主编王绶琯,责任编委李竞、吴鑫基,编委何泽慧等16人,北京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台及科学出版社期刊室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简述近三年(2005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我国天体测量研究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我国天体测量工作者在仪器和归算方法、河外参考架、特别的天文研究项目,如位置、自行、三角视差和近距小质量星、太阳系、疏散星团和银河系,以及天体测量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描述了2007年10月在上海天文台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48次讨论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1980年10月9日到2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1958年开创射电天文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天文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王绶琯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十三个单位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报告64篇。代表们就射电天体物理、太阳射电、射电天文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1983年学术讨论会,经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于4月24日~26日在武汉召开。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天文台,南京大学和北师大天文系以及测绘部门的代表共76名。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5.
学术活动     
1986年8月25-3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第124次“观测宇宙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伯比奇(G.Burbidge)教授和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方励之教授主持。国际天文联合会秘书长斯温斯(J.P.Swings)博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王授琯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讨论会是国际天文学界最高水准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以观测宇宙学为专题的一次这种类型的会议。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学者来自23个国家,国外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31名,包括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十一个单位四十一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同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系主任谢炎同志到会讲话,祝贺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7.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8,26(1):100-101
2007年10月15-1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举办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48届讨论会,题目为"巨大的飞跃:从毫角秒级到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报告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天文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十个单位的四十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培、副主任龚守身、王传晋和蒋世仰分别主持了报告会。中国天文学会副理长、上海天文台台长叶叔华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二十四篇论文(见附录及会议资料),其中成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1987年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代表共39人参加,提交的学术论文报告共51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一、二年来射电天文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亚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作好学术准备工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报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下列五  相似文献   

20.
朱紫 《天文学进展》1997,15(1):21-26
讨论有关天体测量中的测光问题,介绍一些地面天体测量仪器和空间天体测量望远镜的测光研究。给出一种测光资料的处理方法,并建议利用DCMT开展天文光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