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用的PC—1500微机测报程序《DNICX-A。》,在2、8、14、观肘观测输完地.温资料后,显示屏上出现“CHECKI/2”时,容易忘记输“2”而直接接“ZNTER”键清除了显示屏,打印出地温资料。在不熟悉测报程序的情况下,往往使用“DEFA”重新启动输入全部资料,或者使用“DEFG”重新校对当时次的资料来最后打印地温资料。这种重复打印费时、麻烦。如果使用“G0T0490”,就可使计算机转入地温资料校对状态,校对完地温资料出现“CHECKI/2”时,输入“2”即可打印出地温资料,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改正打印完地温资料后发现的地温…  相似文献   

2.
《AHDM4 1》软件是集测报数据采集、编发报、审核为一体的系统软件 ,并最终实现月报表、月简表、年报表的形成 ,以及信息化资料的转换与传输。实际工作中 ,应该优化软件应用 ,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避免软件的应用错误。1 报文错误的应急措施在编完报并打印出报文后 ,发现某组 (或几组 )报文有误 ,此时又临近发报时间 ,为及时将报文改正发出 ,可简化操作 ,直接修改报文 ,即将程序退到DOS状态 ,进入AH子目录 ,用EDIT命令编辑OBS 报文文件 ,将错电码修改存盘退出即可 ,这对直接调用该类文件进行网络发报的台站尤为适用。2 …  相似文献   

3.
庞大会 《气象》1987,13(3):56-56
湿球溶冰不当是指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不论是从零下上升到零度,还是从零度继续下降,都说明了湿球的溶冰不恰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溶冰的时间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其次是溶冰用的水温过高和溶冰的操作方法不妥当等。掌握好溶冰时间是防止湿球溶冰不当的关键。要把湿球溶冰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得先弄明白湿球结冰的过程。从实际观测得知,当湿球溶冰之后到重新结冰,再到湿球示度慢慢稳定下来需要一个变化过程,即当溶冰后水杯一离开球部,湿球示度就迅速下降到0℃以下,这时湿球尚未结冰,过一段时间(由于受当时温度条件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少则3—4分钟,多则40分钟或以上),湿球示度才又很快  相似文献   

4.
目前 ,全省各县局都采用了X .2 5传输报文。在前期试用阶段 ,我们发现下面几种情况应引起测报人员注意 :①报文组与组之间出现多空格或少空格现象 ;②报文中的“×”符号误输为“ \”符号 ;③报文输入结束后多回车 (或空格 )现象 ;④报文输入满 1 0组后未换行而直接将报文全部输在一行。正确的输入应为 :①每组报文之间以一个空格相间隔 (半角 ,即一个字符 ) ;②报文中的“×”应为“/”符号 ;③报文输入结束后直接回车 ,如果发现输入有误 ,将光标移到错误的地方更改即可 ,不要再将光标移到报文最后 ,否则就会出现多一空行的错误格式。因此…  相似文献   

5.
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纱布有足够的水分(或冰衣),保持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准确的湿球示度。当湿球纱布将要结冰时,要将纱布剪去,否则会在湿球下形成冰柱,影响湿球示度。溶冰时水温切忌过高,相当于室温,如还不能溶去湿球纱布的冰层时,可将蒸溜水加温以能将湿球冰层溶化即可。湿球溶冰时温度升至0℃稍停后再上升,表明冰层已溶化,此时将水杯移开,并除去纱布头上的水滴,否则会在湿球球部产生冰柱,影响湿球示度。  相似文献   

6.
陕西天气分析人机交互系统(sxmips)包括实时资料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技术路线,即常规天气报和探空报的分解处理,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的解码与整理,以及常规资料的客观分析原理与方法。1地面天气报和探空报的报文分解1.1探空报的分解流程图1是陆地探空报报文分解流程图,从网络服务器上读入原始报文,首先进行关键字符TTAA的判别,如果不是TTAA则继续输入报头,否则,将输入一份报文,开始报文纠错处理,分解各等压面的位势高度、温度、温度霜点差、风向、风速等要素,最终按照一定的格式存贮于数据文件之中,对于缺测资料,用“FF…  相似文献   

7.
在寒冷的冬季 ,湿球纱布结冰时 ,观测之前必须先进行湿球的溶冰。溶冰不当成为影响基准站冬季业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溶冰之后 ,开水杯湿球示度就会迅速下降到0℃以下 ,这时湿球还未结冰 ,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天气条件不同 ,这段时间短时需要 2~ 3 min,长时需要 40~ 5 0 m in或 1 h以上 )湿球示度上升到 0℃ ,此时是重新结冰过程 ,随后湿球示度又缓慢下降 ,最后才达到稳定。因此湿球溶冰时间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溶冰时间掌握不好 ,观测时湿球恰巧重新结冰 ,湿球示度正处于不稳定状况 ,就会导致溶冰不当。基准站每小时观测 1次 ,特别…  相似文献   

8.
1引言地州自动化填图大都是利用无线或专用线路收到的原始报文RSI-232.INT,通过分解检错后形成填目要素文件,再由填图程序进行打印出图。目前各地州远程终端基本都已开通,可直接调用区局报文或数据资料,区局服务器网络中有直接分解好的地面、高空要素资料。因此,可直接调用要素值资料进行填图,而且要素值文件字节较小,可省时、省力、节约开支,方便实用。但调用来的要素资料与目前填图用的要素资料格式不同,不能直接使用,校自编一段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将自区局调来的要素值文件转换为填图格式文件,用于地州级自动化填图。2程…  相似文献   

9.
冬季进行溶冰观测,在读数前,先要判定湿球示度是否稳定,要稳定不变才能进行读数和记录。在实际观测中,有这样的情况,观测前,湿球示度确实是稳定不变的。观测后,用铅笔侧棱试纱布软硬时,湿球示度猛升、猛降,造成示度不稳定。上述情况,湿度记录如何查取,目前尚有分歧。有的认为,以湿球示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701C型雷达数据处理终端在高空气象观测中运行以来,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出错的机会,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有些失误出现,如:气球施放后,发现检定证有错或基测瞬间数据有误;压、湿、温曲线平滑有误,但却已按过键,无法修改;因未联机或其他原因进入程序而使微机处理无法继续;因软件方面的故障使工作难以继续等等。按照高空气象综合观测应急规程规定:当在施放中途因记录无法处理操作失误而导致记录无法继续整理时,可待球炸或探测终止后,启动预处理机重发键(CHF),从主目录开始,重新处理。这样的处理因为要等到球炸,需…  相似文献   

11.
在每日的08~08h雨量报以及旬、月的降水总量及平均温度的统计中,都需对繁多的报文资料进行处理,这样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难度。通过报文分析服务系统软件的编制,工作人员只需按软件界面提示,简单地点击鼠标,就能轻松地打印出08~08h雨量报,20~20h雨量报以及旬、月的降水、温度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地满足了业务需要。1本系统的特点报文分析服务系统通过Foxpro2.5forWindows软件编制而成,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软件,界面友好(全中文提示),操作简便,对报文资料采用数据库方式进行管理,并提供了较强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地面天气报观测时间 (4 6~ 6 0分 )内 ,若有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或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 ,按照气象电报的编报规定 ,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编发危险报 (或解除报 ) :第一 ,及时编发危险报 ,天气报的编报时间可适当顺延到正点后 6分钟内发出 ;若有危险天气符合拍发解除报条件时 ,天气报应按正常的情况编发 ,解除报在天气报 (和航空报 )之后拍发。该时次的航空报仍按正常情况从天气报中选组。第二 ,区分危险天气的出现时间 ,按下述方法编发 :①若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是 46~ 5 0分 ,应及时编发危险报 ,天气报的编报时间可适当顺延到正…  相似文献   

13.
韩东喜 《气象》1994,20(8):2-2
浅谈干湿表的湿球溶冰时间湿球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正确的湿球示度,而一旦出现溶冰不当就不会得到当时准确的结果,因而适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获得正确的空气湿度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通过对数个气象站走访发现,有些观测员在进行湿球溶冰时完全套用...  相似文献   

14.
章健 《贵州气象》2003,27(6):44-45
1 引言近十年来冬季气候偏暖 ,每个观测员能遇到百叶箱湿球温度表结冰而进行溶冰的机会也较少 ,对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间缺乏实践经验。若溶冰时间掌握不当 ,会直接影响正点观测、发报和气表— 1的制作。现在气表的制作完全用微机进行 ,它不能执行因湿球溶冰不当而进行人工处理方法的指令。而且湿球溶冰不当 ,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出现错情。本人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在冬季通过多次溶冰观测试验 ,取得和掌握了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的基本方法。2 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就是从对湿球溶冰后到湿球示度稳定可以读数作…  相似文献   

15.
在运用于湿球温度表测湿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0.1℃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尽管是0.1℃之差,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其相对湿度之误差却是明显的。如果是溶冰不当,误差往往以度计量,可见如何做好冬季的湿球溶冰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在湿球示度或查得的湿度出现明显反常时,观测员可以及时发现其溶冰不当而进行补测,但是反常不很显著时,往往不易发觉。从以往经验来看,溶冰不当多发生于风小湿度大的天气里,特别是下雪天最易发生。为了掌握这类天气条件下的湿球溶冰问题,笔者曾经选择了雨雪较多的1983年冬季,  相似文献   

16.
在全疆各发报台上占中,PC-1500计算机是主要的测报工具之一。为了保证报文清晰,必须使打印笔委会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由于台站经费有限,当打印笔没有墨水时,不可能扔掉换新笔,而要加墨水反复使用。笔者最近发现用一小刀或薄刀片将笔。C削去一小部分(注意,削出的平面一定要平整,不能毛糙,尤其是头部一定要平整),然后将削好的笔芯装入笔尖,涌上几滴墨水,再装入加满墨水的笔筒中。由于笔芯被削去了一小部分,笔筒里的墨水能够较流畅地传到笔尖,使得打印出的报文清晰而且时间较长。本人用上匕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修复了…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采用自动预报方法,直接使用报文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进行天气学原理,进行高空、地面天气系统分析,并通过要素指标进行判断,给出预报结论,整个预报过程做到报文不落地,不需人工任何干预。对天气系统的计算机描述采用滑动区间平均法。  相似文献   

18.
用不正常的湿球温度计算相对湿度,会使相对湿度记录失实。本文分析了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及资料的处理方法。1 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和判别方法 (1)湿球温度表溶冰不当 在巡视仪器时,湿球温度表己结冰。对湿球进行溶冰处理后,如观测时湿球温度仍不稳定;或湿球溶冰后,所读得的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当其差值超过0.2℃时),可认为是溶冰不当所致。 (2)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 在大雾天气,若出现湿球温度稍大于干球温度现象(允许差值为0.1℃),按规范规定,可作为正常记录。但当相对湿度<95%…  相似文献   

19.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0℃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博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一是溶冰过早。观测时,因溶冰过早冰层已经因蒸发而破坏,球部迎风面的纱布已呈半干燥状态,颜色变浅,甚至干了。使湿球示度值偏高,测得湿度偏大。二是溶冰太迟。观测时,湿球示度值不稳定,水银柱在OC左右迅速下降或上升,使湿度示度值也偏高。三是水温过高。溶冰时,…  相似文献   

20.
测定空气湿度的准确度与湿球温度示度的准确度有很大关系。要使湿球示度准确 ,湿球表面要有良好的蒸发和热量交换 ,因此需选择吸水性良好的纱布、正确地包裹纱布、保持纱布的清洁以及用纯净的医用蒸馏水来湿润纱布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杯口距湿球球部约 3cm ,杯中盛蒸馏水 ,供湿润湿球纱布用。”在实际观测中 ,经不断摸索发现 ,湿球温度表的水杯水位高度会影响到测温精度。对比观测发现 :适时调节好水杯水位 ,湿度实测和自记的差值范围明显减小。空气湿度增大 ,水杯水位应降低 ;湿度减小 ,水杯水位应提高。冬半年 ,当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