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在分析总结以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下国家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对今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提出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分析了调查工作部署依据,提出了部署设想,为推进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加强矿产资源基地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辽宁省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但部分矿区开发秩序混乱,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通过2011—2014年4 a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基本查明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开发占地、矿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执行情况; 总结分析了辽宁省矿山开发易出现违法开采的区域、矿种和开采方式; 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圈定出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监测工作为辽宁省矿产资源有序、高效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为辽宁省矿山环境遥感监测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是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及钢铁生产基地,矿业经济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加强探矿权管理,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创新地质勘查开发新机制,实现安徽省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特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地质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设置进行研究。在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对安徽省重要矿产勘查区、预留区、成果保护区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地质勘查规划,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科学合理地划分勘查区块,设立矿产勘查项目区块(探矿权),为地质勘查及探矿权设置和整合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2,(3):16-20
湖州市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以矿产资源规划为引导,自2006年以来以“四铁”精神推进矿山整治,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效。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环境和开发秩序进一步改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规范,矿山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基本扭转了矿业开发“低、小、散、乱”的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重矿产开发轻环境保护的阶段提升到开发与保护并重阶段。并已迈向环境保护优先前提下开发矿产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该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总结全省主要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开采矿种、开发强度和开采方式,探究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危害和分布,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矿产资源高强度开采区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全书9章:绪论、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矿产资源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矿产高强度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与成效、结论。该书的主要创新内容:(1)提出了矿产资源开采强度的新概念,确定了矿  相似文献   

7.
王来明 《山东地质》2000,16(2):4-8,43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保障;加强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调查,为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重要环节,是基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之上,为监督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责任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没有好的服务,就没有好的监测,没有好的监测,就没有好的监管,矿产开发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管体系,矿山企业要承担起监测主体责任,地质环境管理部门首先  相似文献   

9.
北海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杏文  吴福 《广西地质》2001,14(2):27-31
文章分析了北海市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减轻矿产开发对土地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倡导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家、自然资源部矿政管理需要,2016年在新疆东北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查证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查明了该地区的矿山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等情况。基于本底数据调查结果,根据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并对尾矿成分开展探索性研究。监测结果表明,新疆东北地区矿山开发秩序整体较好,矿山地质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该监测结果为相关部门的矿政管理工作,以及下一轮新疆矿产资源规划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西藏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成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项目圆满完成了2012—2014年度西藏东部地区矿山开发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年度动态遥感监测,首次形成了完整覆盖西藏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全要素数据集,并针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矿山典型地物三维体量分析、矿山开发强度综合评价与区划等相关专题开展了综合研究与评价工作。上述本底数据集和综合研究成果可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管护等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全面推进工作化、市场化、科技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时期,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着资源的有效供给、综合利用、深度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为此,本文通过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性和国内外开发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开放新资源,探索新用途,提出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重视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增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加强非金属矿产资源管理,实现矿产秩序根本好转;搞好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专题讨论会于1985年2月15—18日在马尼拉召开。会议由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中心、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组织,菲律宾矿山地质科学局、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及矿山厅共同主办,菲律宾国家污染控制中心,英国阿伯丁大学环境管理计划中  相似文献   

14.
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徐友宁 《地质通报》2008,27(8):1235-1244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正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目标,需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8年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简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意义和方法、现状与进展,提出了今后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旨在推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是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工作。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经验,对方案编制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地质环境调查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根据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治理防护的内容、方法和具体工程。以房山区大安山煤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面对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矿业的基础地位仍必须加强,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还产生了环境的负面效应。如采矿、选矿、冶炼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废石和尾矿)、废水和废气,对周围甚至更大范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包括重金属、侵蚀性物质、有毒化学物质及放射性污染。又如开矿需要剥离岩土和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面坍塌、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泥、水土流失等。大量资料表明,有的地区因矿产资源开发而破坏、污染环境和造成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已抵消甚至超过了矿产经济效益,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解决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迄今未得到很好解决。根据目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和经验,笔者提出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的一体化思路。即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①建立绿色矿业开发模式,保证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社会价值与矿产开发规模、速度和经济价值的协调性;②实行生态环境有偿利用和有偿开发制度;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依靠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与较低廉的费用使矿山环境保护得以卖施;④将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同步开发纳入法治的轨道,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规,建立一部门主管、多部门督查的有力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在矿山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查明矿赋存特征及与矿山开发有关的地质问题,在为矿山生产提供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保矿产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的优势,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成效明显,矿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资源后备不足、集约化开发程度不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临沂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研究,从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开发秩序监管、强化矿产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徐友宁  乔冈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8,37(12):2125-2130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开发及战略基地,但同时又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由于以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高原植被生态影响严重,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与修复成为青藏高原矿山最主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基于寒冷、缺氧、少土、交通不便等制约性自然因素,提出了源头优先保护生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建议:提高青藏高原矿山准入条件、构建基于源头生态保护的机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矿山布局、建立勘查及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建立矿山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网、推广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等,为政府科学决策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