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年来,鹿寨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结合起来,把严格保护耕地、集约用地当作首要任务,切实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为巩固耕地保护成果,促进耕地保护工作的正常化、标准化、规范化,鹿寨县国土资源局推出了耕地保护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辖六区三县一市,土地总面积7798km2,耕地保有量36.13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13万hm2。近几年,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落实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各项制度措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济南市始终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生命线来坚守,通过健全保护网络、完善考核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狠抓执法监察等有力措施,有效地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松阳国土局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紧扣“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双保”目标。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与县、乡(镇)、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县情的保护耕地模式。  相似文献   

4.
放眼今日神州大地,各地城镇化、工业化浪潮可谓高歌猛进。在人们为之兴奋的同时,也不免为18亿亩耕地红线能否守住而担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会不会因此坐失发展良机?这也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全市耕地面积244689.13公顷,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57个,保护地块10087块,面积191614.62公顷。近年来,钦州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责任不走样”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该市连续10年以优异成绩落实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目标责任;  相似文献   

6.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张店分局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措施,认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行为,对基本农田实行了特殊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护是国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局以定量、定块、定指标、落实责任人为手段,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措施,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严禁违反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质》2014,(4):34-3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土资源部在深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同土资发[2014]18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严格耕地保护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举措,这是指导未来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站在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客观分析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揭示了土地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严格耕地保护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令底线的战略定力,体现了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8.
魏姗 《河南地质》2013,(11):19-19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辖13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34.31万人,国土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耕地保护面积33221.97公顷,人均耕地1.45亩。14年来,该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责任不含糊”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阴县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措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扎实推进“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新增耕地面积保持连年稳定增长,两年新增耕地372公顷,耕地保有量达到了3.33万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3.11万公顷,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保障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千火 《浙江地质》2011,(11):15-17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了第31次集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几项工作,明确指出要“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始终把保护耕地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基础上,已连续九年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连续三年被嘉兴市政府评为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浙江地质》2012,(6):5-5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浙委办〔2012〕55号),提出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孙凤琴 《山东地质》2008,(12):36-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亿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4.
魏姗  祝芳芳 《河南地质》2014,(12):19-20
陕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辖区内4镇9乡,258个行政村,34.6万人,土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3亩。近年来,陕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增长,耕地保护的责任和任务越来越重。为有效解决“健康快速发展”和“严格保护”并重,这一难题,该县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以挖潜节约、保障用地为重点,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为途径,以宣传与执法并重为手段,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狠抓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全县耕地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双赢”。2013年底,全县的耕地保有量为33406.1公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0037公顷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质》2011,(6):F0004-F0004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2,(6):1-1
5月22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耕地保护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探索和实践,我们为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而喝彩。  相似文献   

17.
姜龙 《浙江地质》2009,(8):13-14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土地面积权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牧草地3.26亩,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18%和35%;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人口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海门地处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为0.83亩,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59.3%。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8.8%,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机制: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质》2011,(7):75-76
近年来,齐河县不断探索实行耕地保护机制,以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为目标,以增加粮食产能为己任,通过“领导重视、宣传到位、严格监管、土地整治”等多套组合拳,开辟了耕地保护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臧玲 《河南地质》2011,(5):50-50
本刊讯郑州市金水区国土资源局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多管齐下,增加农田保护投入等措施,使金水区耕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局积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区政府与各镇(办)、镇(办)与村组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20.
我们脚下坚实、富饶的大地,是中华民族腾飞追梦的基石。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