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发荣 《辽宁地质》2013,(11):52-53
2012年6月29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把“移土培肥”作为提高耕地质量的一项措施大力推行,要求统筹做好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利用好耕作层的土壤,以达到尽快提高新增耕地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复垦后耕地质量的目的。实行“移土培肥”,无疑是一项提高新增耕地和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后耕地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必须解决认识问题、政策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洁 《浙江地质》2008,(3):42-4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增加,实现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平衡的难度愈来愈大,耕地保护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继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推广吉林省开展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有关做法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也在2007年8月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开展表土剥离利用工作。但在实际推行中。却面临政策、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2,(4):23-24
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旨在统一地质勘查单位的质量管理标准,切实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地勘单位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整体提高地勘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工作质量。《规范》对地勘单位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组织机构和职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梁山县国土资源局改变过去以数量管理为主的土地管理方式,注重耕地数量与质量双提高,积极联合农业科技部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质》2012,(2):20-20
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监管,推动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量、提质、增效",国土资源部组织全国15个省市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北京市试点单位大兴区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形成相关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10,(8):26-26
日前,国土资源部通报了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情况。根据考核结果,2009年度与建设用地项目挂钩的补充耕地数量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97%的建设用地项目做到耕地“先补后占”。经过综合考评,河北、广西、重庆、天津、宁夏五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评为2009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好的省份。  相似文献   

8.
通过慈溪市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项目的开展,以农用地自然田斑(块)为基本单元而进行的土地质量调查和评价、评估,可以为国土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项目建设背景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全面实施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准确了解国土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等“家底”,保证集约、合理和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国土资源工作参与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以应用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以SOA架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丁菡 《浙江地质》2013,(6):29-32
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进步,耕地保护政策不再只是对数量和产能的管理,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二者的并重保护,是当前土地管理的新特征。而标准农田就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好标准农田是对耕地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储粮于田,保护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结合耕地保护新要求,同时为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为了解土地整治后耕地土壤的环境生态质量,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市级土地整治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对比研究了经土地整治后的两处典型新增耕地(XZ1、XZ2)与质量建设耕地(ZL)土壤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XZ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高于ZL(P<0.05),XZ2地块的土壤全氮含量比ZL高20.21%,新增耕地全钾(TK)含量低于质量建设耕地;XZ2耕地的中性磷酸酶(NP)、蔗糖酶(SC)、脲酶(UE)活性以及土壤动物优势度高于ZL地块。相关性分析表明,蜱螨目动物有利于土壤氮磷矿化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提高,新增耕地土壤的动物的丰富度较高但多样性较低,客土土源直接影响土地整治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且根据耕地的利用需求采用不同土源,在达到耕地土壤生态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保证客土土壤的合理化利用。本研究为后期生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和保障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两大任务,也是一对矛盾,是今年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核心内容。衡阳市土地总面积为153.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6.6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45公顷,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是衡阳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实现“双保”,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和评定工作,历时10年,共投入人力130多万,资金约4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亿元,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耕地等别与分布状况,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耕地等别的统一可比。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这一主题告知我们: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我们必须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同时必须维护土地管理法制,努力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单纯对粮食产量进行分析评价难以反映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是耕地安全,耕地安全要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最终达到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但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以往的管理侧重于数量平衡,造成新补充耕地质量降低。即使实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折算,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节点。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以及一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数量—质量—生态"的管理工作新思路,标志着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从"资源型"转向"资源—环境并重型"。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指出,地质环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和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统一质量管理要求,完善资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壤、大气、水和农产品质量共同构成土地生态质量的内涵。通过慈溪市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项目,开展了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灌溉水、大气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估模型。以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估为基础,进行了大气、水、农产品综合质量评估,以及慈溪市农用地土地生态质量评价。评价显示,慈溪市农用地土地生态质量绝大部分优良,只有局部如城市周边等地存在生态风险。试点成果为浙江省国土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示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德松 《浙江地质》2009,(10):35-3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宅基地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稳定的基本保障。农村宅基地管理失范,既不利于保护耕地、集约和节约土地,也不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当前,由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宅基地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户多宅”、超法定面积占用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建新房子不拆除或腾出老房子的情况难以有效消除:进城务工空置、闲置宅基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