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永林  沈苹 《地震研究》1990,13(3):234-245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深井系统观测地声和极微震,但却很少有人研究井系统对记录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深井中能够存在的波型。在轴对称条件下有四种波:P、S首波、stoneley波和简正波;在非轴对称条件下,存在非对称的stoneley波、简正波、液体波和S首波。频率较低时,仅存在对称和非对称的stoneley波。其次计算了浅井系统对计录的影响,浅井中记录的信号与原始波形非常接近,可近似作为原始信号。比较深井和浅井的理论和观测结果可知,深井系统能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但使信号发生较大的畸变;而浅井系统的环境噪声较高,但获得的信号非常接近原始波形。最后介绍了在上述结果的指导下所建立的山东省莒县地声台网。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委托全国地声课题协调组,于1987年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声极微震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系统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质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及所属朝阳地震台、山东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声学研究所及所属北海站、生物物理研究所、大连  相似文献   

3.
微震观测的现状及今后的设想卜部卓1.微震观测存在的问题日本大学的微震观测在第3次至第5次地震预报计划过程中实现了遥测化,其后,又通过引进自动检测技术、交换相邻波形数据和向全国传送检测数据等充实了机能,作为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力武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已...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回顾了1971年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山西地震队在国内首先开展极微震观测试验以及后来的发展情况,并提供了记录图例,证明了极微震仪确实能够观测到现有微震仪所观测不到的更微弱的地震,阐明了极微震观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地球所研制的维持功耗很低、采用信号存贮延时、事件判别触发、脉宽调制盒式磁带记录极微震仪,以期促进该项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地球物理所与声学所合作建立玉皇山地声观测台网的技术总结。介绍了台站的地震地质背景,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监测能力。对干扰的类型和排除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利用水井测量地声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物理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以期不断改进地声现场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大震之前有地声,这为中外无数次的记载所证实。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探索主震与声发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相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积累大量、连续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8.
地声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说的地声其频率通常高于20Hz。一般称20—60Hz为低频地声,60—300Hz为中频地声,300Hz以上的为高频地声。中频和低频地声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负级地震,也称极微震。 目前,世界上从事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和我国。1950年苏联  相似文献   

9.
从事石油勘探等项研究的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最近开发研制出微震自动观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2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80年以来,地声及微震设备在煤矿冲击地压(煤矿动力现象之一,与矿山地震有关)监测中的应用发展和现状;给出了在冲击地压监测站装备的SAK,Sylok系统的基本特性;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还介绍了应用中所获得的结果。 1978年以来,在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制造并应用了几十套SAK地声及Sylok微震定位系统。把这些系统应用于采矿实际是个复杂的科学技术和组织问题。系统的完善需要解决与下列工作有关的问题:井下信号的获得与传送、记录、处理,满足安全火花要求。保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完成设计、试验、定型、生产等一系列工作。系统的研制包括以下过程:(1)设备及软件基础的奠定。(2)实验设备的制造。(3)软件的设计(4)在实验室条件下及在矿井条件下对实验设备进行试验。(5)编制调试试验的文件。(6)系统软件的复审。(7)系统样机的运转试验。(8)将样机实际应用于矿井。(9)准备配套产品。(10)在开采过程中进行样机的工业性试验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介休地声观测站地质构造、井孔状况、抗干扰实验和地声与地震相关性的观测实例,证实地震前确有前兆地声出现。为进一步进行地声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强震与微震观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采用动圈型换能器(属于速度型换能器)加电子反馈形成在0.05Hz~50Hz的加速度仪特性,大大减小了甚低频率的影响,而其线性及动态范围也能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避免了位移型换能器在低频段的较大误差,在地震观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地震历史资料和近期震例,论述了地声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地声观测实验的初步结果;对于用地声作为临震予报的一种手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地声现象所谓地声,就是地面振动耦合(或透射)到空气中的一种可听声。地声有三种:震前声、震时声和震后声。所谓震时声,就是从震源方向传来的一种低频闷雷声,几秒钟以后,大地开始振动。由于时间短促这种地声没有任何预报价值。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可免遭于难。例如,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震前,人们听到震源方向传来如“雷吼”、如“千军涌溃,万马奔腾”的地声,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处”,紧接着“屋宇倾  相似文献   

15.
地声观测研究://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树华  刘元壮 《地震学报》1986,8(4):439-443
本文介绍云南地声观测研究及观测的初步结果.指出此项工作对地震预报、地震科研的意义并讨论工作中应注意和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大震前(微破裂和蠕滑)连续可靠的地声宽频带信息。进而研究大震孕育过程中地声的基本过程、基本类型及其谱特征。逐步开展传播规律和时空关系的研究。同时注意探索震源物理力学过程。从而探讨地声与大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探讨地声与诱发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以及探讨地声与大型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深井地声技术系统的研究和观测研究。近十年来进行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73年3月15日在加里福尼亚兰德镇附近发生了4.9和5.2级中强地震。3月16日下午发生一次2.8级余震,4秒钟后出现很响的隆隆声。随之附近的一些狗开始狂叫起来。 每次随着隆隆声,紧接着就是观测营地西北200米处两条狗暂短的狂吠声。地震记录磁带的录音表明,每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前兆地声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治真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1):251-260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月下旬,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在蓟县召开了“地声专业座谈会”。会上,除比较广泛地交流浅井地声观测研究结果外,代表们还对天津市地震局深井地声观测现场和所获得的新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评定和鉴别。这一新资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地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的贡献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地震观测,而现有的常规测震观测又占很大比重。这些观测对我国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震记录图的产出;2.对地震图的常规分析处理,给出地震基本参数等,并编制出各种地震观测报告。测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这两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我们进行地震研究、地震预报、地震速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