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港油田南部滩海区毗邻歧口和歧南两大生烃凹陷,具有双向供烃优势。沙三段是研究区最主要的产油层,但目前对该层段的油源对比结果尚存在争议。为明确油源,分别对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异戊二烯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等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划分了原油类型。结果表明,南部滩海区沙三段原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段烃源岩,第三类原油地化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推测其为沙一下段与沙三段烃源岩的混合来源。三类原油在区域上也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西凸起锦州A构造沙河街组二段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物性、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通过对比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已发现典型油气田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锦州A构造的油源。研究结果表明,锦州A构造西盘为低蜡、低硫凝析原油,而东盘为高蜡、低硫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油源母质为混合型,沙河街组二段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原油形成于弱还原—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根据锦州A构造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为2类原油:Ⅰ类原油表现为高伽马蜡烷指数、低—中等四甲基甾烷指数、低藿烷/甾烷、高C27/C29甾烷和高C28/C29甾烷比值,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一段烃源岩; Ⅱ类原油表现为低—中等伽马蜡烷指数、中等-高四甲基甾烷指数、高藿烷/甾烷、中等C27/C29甾烷和低C28/C29甾烷比值,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资源丰富,储层致密,为了查明湖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机理,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长7段长石含量高,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粒内溶蚀孔隙和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同时晶间微孔和微裂缝较为发育。研究区长7段时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弱,发育砂岩中泥质含量较高。中等强度压实作用及早期的方解石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减小。由于长石及黏土含量较高,其受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层质量,同时也是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充注、运移、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测试技术,研究了志丹油田纸坊区延长组石油充注方向。结果表明:纸坊区延长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似的热演化程度;石油总体由中部向西部、东北部发生充注,具体表现为:沿着充注方向,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总量增加、原油成熟度逐渐降低、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原油充注方向与烃源岩厚度变薄所指示的方向一致,且以短距离充注为主。研究结果对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油砂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分析,研究了南斜坡沙四段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分析了原油成因.C29甾烷20 S/20(R S)和C29甾烷ββ/(αα ββ)参数显示纯化、乐安、广利、金家和王家岗部分样品为低成熟原油.小营、正理庄、高青和王家岗部分地区样品为成熟油原油.C27/C29>1反映广利、纯化和金家母源输入有低等水生生物输入,C27/C29<1反映王家岗、草桥、高青和小营地区母源有高等植物的贡献.原油中正构烷烃主要以奇数碳占优势,碳数分布为nC14-nC34,普遍存在生物降解,个别样品正构烷烃几乎消失殆尽.多数样品Pr/Ph<1,具有明显地植烷优势,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介于0.15~1之间,说明母源沉积环境为半咸水-咸水还原沉积环境.油源对比表明博兴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于博兴洼陷的沙三、沙四上段烃源岩.纯化油田油源主要来自于利津和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乐安、八面河、羊角沟、王家岗、广利油田的原油来自牛庄洼陷沙四上亚段.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依据大量的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沉积层序特征及测井曲线对比分析,对姬塬地区延九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延九段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且明确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比较发育,还发育分流间、决口扇和沼泽沉积;三角洲前缘上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研究区储层砂体发育各种层理构造和侵蚀构造。河道砂坝储层物性好,常叠覆形成构造小高点,可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7.
8.
埕北低断阶区沙二段是大港油田近年来重点勘探层系之一,研究目标层段原油特点及油源对比分析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原油物理性质总体表现出高成熟原油特征,具有四低一高的特点,即低密度,低黏度,低胶质+沥青含量、低含硫量及高含蜡量.原油地球化学性质和原油生物标志特征整体反映出生油母质形成于湖相沉积弱还原环境,具有丰富的藻类贡献,也表现出高成熟油特征.通过原油的物理四性分析和层系间油岩生物标志特征对比研究,分析认为其油气来源为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来自歧口凹陷和歧南次凹两大生油凹陷的双向供油,另一方面油气来自沙二段烃源岩的自生自储和沙三段的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烃源岩是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勘探区块的潜在资源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岩性、厚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上古生界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总厚度一般为10~50 m;平面上具有南厚北薄、东厚西薄、局部发育的特征;太原组和山西组炭质泥岩和煤层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以Ⅲ型为主,其次为Ⅱ型;原始有机质形成于弱氧化环境;上古生界烃源岩Ro值介于0.6%~1.8%之间,已经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且南部生气强度大。其研究结果可以为伊盟隆起区上古生界的油气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长6油层组广泛发育深水重力流,基于对长7-长6段共计852.7 m岩心的精细分析并结合测井、录井等数据,总结分析了湖盆重力流沉积岩相的类型、成因、特征和发育规律。综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发育规模,共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分别是:滑动砂岩相(Sl)、滑塌砂岩相(Ss)、滑塌泥岩相(Sm)、中-薄层块状含砾砂岩相(Sc)、中-薄层块状纯净砂岩相(Sp)、厚层块状含砾砂岩相(St)、块状含砾泥岩相(Mc)、中-薄层具层理砂岩夹泥岩相(Tb)。按照Shanmugam基于重力流沉积过程的分类方法,Sl是滑动成因,Ss、Sm是滑塌成因,St、Sp、Sc、Mc是碎屑流成因,Tb是浊流成因。不同岩相发育规模差别较大,从累计厚度和发育频次上看,St、Sp规模最大。砂岩岩相可构成良好储层,St储层质量最好,其次为Sp、Sc,但Sp、Sc的发育规模远大于St,综合认为在实际勘探中Sp、Sc是重力流储层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陆丰15披覆构造带南、北部分别与陆丰22洼、陆丰15洼毗邻,常规的油源对比指标无法确定构造带上S2-1和S5-1油藏的油源,2个洼陷都有可能向其供烃。为揭示原油的成因来源,对该地区原油及烃源岩开展了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及含氮化合物等特征的精细对比。在研究区原油及源岩中新检测出4个C24四环萜烷:脱-A-奥利烷、脱-A-羽扇烷、新C24四环萜烷及C24 17,21-开环藿烷。研究对比发现,S2-1和S5-1油藏原油中C24四环萜烷分布特征与陆丰22洼文昌组烃源岩更加吻合,具有更强的亲缘关系。此外,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指示S2-1和S5-1油藏明显区别于陆丰15洼生成的原油,预示着其原油具有陆丰22洼烃源岩的贡献。含氮化合物示踪参数指示S2-1油藏具有近源充注特征,进一步验证了陆丰22洼烃源岩对S2-1和S5-1油藏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7段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在西南部较为发育,厚度可达到10 m以上,氯仿沥青"A"平均值达到0.87%,具备形成页岩油的地质基础。利用CT扫描电镜技术、核磁共振等技术对长7段油页岩储集空间及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表征,揭示纳米级黏土颗粒片状孔隙是长7段页岩油的主要孔隙类型,平均有效孔隙度4.86%,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4.63%。安塞地区长7段具有页岩油赋存与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大规模分布的黑色油页岩、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充足的烃类,原油黏度低、油页岩可压裂性好、高角度裂缝发育等有利于页岩油在纳米级孔喉中流动和开采,预测资源潜力达到4.42×108 m3,并指出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提高单井产量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平湖油气田主力含油气区位于平湖主断裂以东区域,油源主要来源于东部生烃凹陷的半封闭海湾暗色泥岩和煤层.公司于2011年11月在主断裂西部钻了一口探井XY井,目的是为探测主断裂西部含油气情况,扩大油气储量.结果钻遇油气层12m,测试获日产气14.66×104m3,日产油107.8 m3,取得了一定突破.为进一步评价西部含油气规模,钻后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认为西部的油气主要是东部运移聚集的结果,西部源岩也有一定贡献.西部有形成一定规模油气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主力气源岩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热成熟史的研究对本区天然气充注过程和有利目标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研究区烃源岩评价和一维、二维地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单井以及研究区内二维剖面、平面进行了煤系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在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中侏罗世以后,烃源岩持续埋深,早白垩世末期至最大埋深(4000m左右),绝大多数的天然气都在这一阶段生成,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以后只有少量天然气生成;(2)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源岩最大累积生烃强度可达到2200×10^8m^3/km^2,对现今天然气的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重点通过对研究区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划分出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并进一步结合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层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精确确定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即湖岸线的位置,为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有利区块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和碳同位素特征对维京地堑南部上、中侏罗统烃源岩抽提物和原油及凝析油特征属性的研究,确立了烃源岩的生烃条件,同时建立了储层中烃类物质与烃源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认为7类原油与3组源岩有关,分别为:上侏罗统上Draupne组泥页岩、下Draupne组和赫赛尔组泥岩、中侏罗统Hugin和Sleipner组腐植煤及碳质泥岩。上侏罗统Draupne组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层,储层中84%的烃类物质来源于此目的层。  相似文献   

17.
2019年部署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高泉东背斜的风险探井高探1井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证实了四棵树凹陷具备成为大型油气富集区的潜力。为了查明四棵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明确未来勘探方向,通过收集整理重点探井油气地化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卡因迪克地区主要发育八道湾组和安集海河组2套3类有效烃源岩,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处于低成熟阶段。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埋深>4 000 m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②西湖背斜原油可以分为A类和B类,分别对应于卡因迪克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泥质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且A类原油原始生油母质总体优于B类原油;③高泉背斜区原油与卡因迪克地区烃源岩不具备亲缘关系,推测高探1井油气来自于其南部的山前生烃中心,其南部是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对苏北盆地重点凹陷的70口钻井采集395件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详细研究了苏北盆地古近系古新统阜宁组阜二段、阜四段两套烃源岩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性能,在重点油井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页岩油的富集机理。苏北盆地阜宁组有机碳普遍大于 1.0%,有机质类型较好,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油基础;微裂缝、孔隙较发育,具有一定的储集条件,阜二段泥页岩整体黏土矿物含量低于35%,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有利于页岩油的开采。通过对重点凹陷典型页岩油藏的两口井的数据解剖,认为页岩油藏受高有机质丰度的成熟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控制。苏北盆地的金湖凹陷、高邮凹陷、海安凹陷和盐城凹陷的深凹带是泥页岩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渤中凹陷南洼东营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机碳、干酪根、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Ro、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重点对渤中凹陷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为东营组资源潜力评价与油源对比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东三段有机碳含量较高,属于优质的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与干酪根显微组分观察显示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Ⅱ1-Ⅱ2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中表现为较低的Pr/Ph值和伽马蜡烷指数,结合Pr/nC17和Ph/nC18指示南洼东营组沉积为弱氧化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滨浅湖相沉积环境;正构烷烃的分布、较高含量的C29甾烷、4-甲基甾烷指数、C19/C23三环萜烷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显示有机质母质以混源为主,往上沉积陆源碎屑的供给越多;镜质体反射率Ro、CPI、OEP、C2920S/(20S+20R)、C29ββ/(αα+ββ)、Ts/Tm等参数表明东三段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已开始大量生烃,东二段位于低熟阶段,东一段位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20.
滴南凸起-阜北斜坡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其周缘地区有多个生烃凹陷,发育四套烃源岩,具复杂的油源关系。为厘清该区中上侏罗统油源关系,利用多项地化指标进行油源对比,结果表明:A类原油具轻碳同位素,植烷优势明显,高伽马蜡烷指数,表现出了湖相母质输入的特点,与二叠系泥岩具良好亲缘关系;B类原油具重碳同位素,姥鲛烷优势,几乎不含伽马蜡烷等特征,反映了原油母质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与侏罗系泥岩同源;C类原油各项指标介于以上两类原油之间,是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的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