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雄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配3个雌九孔鲍,建立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各家系养殖240d后统计每个家系生长性状,并分别从所建立36家系中随机选取40个稚鲍,在盐度16下进行耐盐实验,48h后统计各个家系的存活率,应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REML)估算九孔鲍体重,壳宽,壳长与耐低盐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稚鲍在240日龄时,壳长、壳宽和体重遗传力为中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8±0.04,0.13±0.06,0.18±0.15;耐低盐性状遗传力较低,估计值为0.056±0.022,48h家系的平均存活率为0.44±0.23。壳长,壳宽,体重与耐低盐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156和?0.03—0.14,呈负相关关系,检验不显著。结果证明,对九孔鲍生长性状与耐低盐性状进行改良时,可采用复合育种技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巢式设计和人工控制授精方法构建了19个半同胞和41个全同胞泥蚶家系,研究了泥蚶各发育阶段生长性状遗传力及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泥蚶家系间各个阶段生长性状均存在一定变异,总体表现生长早期家系间变异较大,发育至后期家系间变异明显降低。在遗传力参数上,表现为体尺性状遗传力大于体重性状,如11月龄壳长、壳高、壳宽遗传力分别为0.298、0.313和0.257,而湿重遗传力仅为0.138;在体尺性状中,则表现为壳长、壳高的遗传力高于壳宽,如4月龄壳长、壳高遗传力分别达到0.378和0.357,而壳宽为0.312。各性状之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各性状表型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遗传相关上,早期稚贝遗传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发育至后期遗传相关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杂交F1代与亲本的RAPD标记及分离方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洁  刘晓  张国范  郭希明 《海洋学报》2004,26(6):124-13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双亲及3个F1个体进行了分析,对JC家系在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分析了RAPD分子标记在JC家系F1代中的分离方式及该家系的1对亲本及其子代个体的遗传结构.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个分子标记,其中24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58.5%;有14个分离标记可用于遗传连锁作图,有7个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占总数的17.1%.2个标记与子代个体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连锁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84 4,父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37 2,母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27 3;父本提供的分离标记在子代中的显性频率为0.47,母本为0.55.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杂交产生的JC-F1群体具有较高的杂合度(0.201 6),该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子1代即可作为作图群体应用于皱纹盘鲍的连锁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4.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一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一体重、体高一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量指标并定义了这些测量指标间的17个比率变量,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贝壳形态和体重相对生长的变异。除个别变量外,协方差分析揭示形态比率变量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变异;异速生长研究揭示了壳形态特征与皱纹盘鲍群体中异速生长差异之间的高度线性相关性,异速生长程度呈现一定的群体区别。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马氏距离聚类分析(CLUSTER)将皱纹盘鲍群体分为2个组,线性判别分析(LDA)与NMDS和CLUSTER结果相符,然而LDA未能较好的将各种群样本分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表现出与我国沿海环境和/或生态条件差异相关的表型可塑性,然而这种表型差异也可能受到人工底播苗种的遗传影响。研究结果将对于皱纹盘鲍渔业资源管理如管理单位的界定,以及为今后全面评价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8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认证、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2个多重PCR体系中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9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8个。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成功推断出了3个缺失亲本的基因型。在双亲未知的情况下2个多重PCR的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是96.58%,已知1个亲本时累积排除率为99.71%,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6.42%。采用70个个体进行双盲验证,利用UPGMA法对7个家系的70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同一家系95.71%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Cervus 2.0软件亲子鉴定结果表明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2.86%。2个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为大菱鲆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系谱分析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用8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认证、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2个多重PCR体系中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9个,每个位点等佗基因数为3~8个.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成功推断出了3个缺失亲本的基因型.在双亲未知的情况下2个多重PCR的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是96.58%,已知1个亲本时累积排除率为99.71%,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6.42%.采用70个个体进行双盲验证,利用UPGMA法对7个家系的70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同一家系95.71%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Cervus 2.0软件亲子鉴定结果表明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2.86%.2个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为大菱鲆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系谱分析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表型性状与肌肉重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日本岩手县×中国大连獐子岛的一个杂交家系,随机测定132尾三年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壳长(x1)、壳宽(x2)、总重(x3)、壳重(x4)、软体部重(x5)及肌肉重(y)6个指标,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肌肉重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皱纹盘鲍肌肉重的主要表型性状,为皱纹盘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肌肉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软体部重对肌肉重的直接影响最大(为0.512),其次为总重,对肌肉重的直接影响为0.484,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性状对肌肉重的直接影响均不大。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以肌肉重为依变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381+0.239x3+0.342x5,其调整决定系数为0.989,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肌肉重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9.
缢蛏家系早期生长表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了10个缢蛏家系(A1—F1各家系母本不同,G1和G2同母本,H1和H2同母本),对缢蛏表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家系间不同日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缢蛏的壳长和壳高有较强的相关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部分家系生长性状差异显著(P0.05)。D1为生长快速家系,各时期各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H1和H2由于母性效应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G1和G2则表现出相反的生长趋势。各家系中,D1和C1壳长、壳高的Kung育种值、综合评定值均高于其他家系,母系半同胞家系组合中H1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优于其他家系。通过研究发现,D1、C1和H1可作为留选家系,通过进一步的家系内选育或家系间杂交选育出个体大、生长快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野生与养殖群体微卫星标记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辽宁大连、山东烟台、荣城、崂山和胶南5个皱纹盘鲍养殖群体,以及山东长岛、荣城、日本岩手、韩国仁川4个皱纹盘鲍野生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等位基因数与杂合度上分析,养殖群体(N=8.0~9.4,He=0.754~0.787)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N=11.3~15.0,He=0.821~0.866);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揭示出野生群体中一些稀有等位基因在养殖群体中有所丢失;亲鲍选用数量少与性别比例不均衡可能是产生养殖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显著减少的原因.通过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分析,5个养殖群体之间以及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观察到显著差异的Fst与Rst值,野生群体之间日本群体Fst与Rst值与其他3个野生群体差异显著,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相关,可能是皱纹盘鲍育苗过程中亲鲍和苗种频繁交流所造成的结果;日本群体与其他3个野生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与皱纹盘鲍短暂的浮游期与有限的扩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牙鲆是太平洋西岸海水养殖、捕捞和自然增殖的主要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病害多、生长慢,针对这一问题,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牙鲆选择育种。本文利用筛选和培育的F1、F2代牙鲆家系核心群体,构建了F3代家系52个,在生长到196d时,对家系1 560尾鱼苗全长、体宽、体质量、全长日增量和体重日增量5个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和计算,获得7 800个数据。采用"加性-显性"线性模型、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计法(MINQUE)对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加性方差分量、显性方差分量、随机方差分量、狭义遗传力、广义遗传力、亲本加性效应、杂交随机效应等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202、1206、1226和1211家系以上生长性状的边际平均值同时显著高于其他家系。以上5个生长性状的加性方差分量比率为(0.099±0.01)~(0.24±0.02),显性方差分量比率(0.30±0.02)~(0.31±0.02),随机方差分量比率(0.48±0.02)~(0.61±0.01),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0.099~0.24,广义遗传力0.38~0.54,以上遗传参数均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综合比较18个亲本5个性状的加性效应预测值,发现F0917、F0908、F0905、F0915、F09125和KS(韩国牙鲆)亲本在5个性状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正向效应(P0.01),其他亲本5个性状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向加性效应。对42个杂交组合显性随机效应进行预测,D(2×6)、D(2×18)、D(3×4)、D(7×12)、D(7×14)和D(8×13)6个杂交组合在5个性状上都表现为极显著(P0.05)正效应,利用这些杂交组合建立家系将促进牙鲆以上5个性状的生长。本文研究结果,为牙鲆优良家系的建立及新品种的培育初步筛选出了性状优良的亲本、杂交组合和家系,同时为牙鲆进一步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平衡巢式设计(1长牡蛎♂:3香港牡蛎♀)构建的45个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种间杂交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存活及产量性状狭义遗传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两两对应性状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6207—0.8785,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壳高遗传力分别为0.6355、0.4828、0.5787,其360日龄鲜重遗传力为0.7740;(2)存活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2748—0.3957,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存活率遗传力分别为0.1900、0.2939、0.4064;(3)产量是生长与存活的共同作用结果,360日龄产量的遗传力及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分别为0.6706、0.5018。从其生长相关性上看,幼虫期与稚贝期出现了微弱负向相关;除了幼虫期与幼贝期的壳高及产量,及其稚贝期与幼贝产量间无相关性以外;其它的两两生长性状间均为显著正相关。从存活与产量的相关性上看,无论是表型性状,还是遗传性状均出现了积极的正相关,以遗传相关为主。本研究为建立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和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皱纹盘鲍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我们以初始体重(1.26±0.21) g的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体重的1%, 1.5%, 2%, 2.5%, 3%投喂,分别标记为A、B、C、D、E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粒鲍鱼,经过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鲍鱼的增重率等生长指标随饲料投喂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以D组显著最高;(2)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以D组最高,水分含量以D组最低;(3)各组鲍鱼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随饲料投喂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以E组显著最高,但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投喂水平在2.5%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性能最佳,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人工养殖科学投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4、5月龄,菲律宾蛤仔45个全同胞家系的表型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且各月龄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5月龄时,从其生长性状上看,家系F2、G2、G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壳长分别提高28.43%、24.72%、30.53%,壳宽分别提高21.14%、22.3%、25.58%,壳高分别提高30.88%、26.96%、25.25%,鲜重分别提高50.00%、68.42%、44.12%。从其存活上看,家系E3的四个表型性状在全同胞家系中最小,但存活数量最多为2269粒,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F2存活个数最少仅为43粒,抗逆性相对最差。从其产量上看,家系N3、I1、E3、C1、N1、G2产量较高,分别比平均产量提高了77.8%、75.61%、75%、69.45%、53.96%、50.19%。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家系G2、G3、N3、E3、I1、C1、N1可作为优良的家系育种材料,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家系选择及家系杂交的方法对7个家系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皱纹盘鲍微卫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s)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密度大、多态性丰富、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共显性遗传、易于PCR扩增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型DNA标记。本文对皱纹盘鲍的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以及在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价、家系分析、人工苗种遗传变异监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微卫星标记在无效等位基因、大小承异同形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1 的RAPD 标记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利用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野生个体的单自交和单正反杂交获得了 4个F1家系 ,其中家系AJC、BCC、CCJ、DJJ分别为日本♀×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日本♂和日本♀×日本♂组合 ,采用 2 2个引物对上述四个家系及其各自亲本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四个家系的平均杂合度 :AJC为 0 .2 32 9,BCC为 0 .1 667,CCJ为 0 .1 773,DJJ为 0 .1 649;各家系两亲本间遗传距离 :AJC为 0 .2 4 62 ,BCC为 0 .1 70 1 ,CCJ为 0 .2 1 0 9,DJJ为 0 .1 688。各家系子代群体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 :AJC为 0 .1 772和 0 .2 2 2 4 ,BCC为 0 .1 1 81和 0 .1 92 0 ,CCJ为0 .1 1 2 3和 0 .1 691 ,DJJ为 0 .0 694和 0 .1 947。各家系子代个体间的遗传距离AJC为 0 .0 976,BCC为0 .0 95 1 ,CCJ为 0 .0 699,DJJ为 0 .0 682 ,而子代各群体间遗传距离均小于 0 .0 2 2 0。  相似文献   

17.
为查清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橙品系在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本实验通过平衡巢式设计和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利用个体动物模型计算了长牡蛎壳橙品系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湿重的遗传参数。研究发现:幼虫在1~21日龄时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36±0.11和0.17±0.08~0.28±0.10,均为中等遗传力;稚贝在90~27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7~0.40±0.12和0.11±0.06~0.37±0.12,在270日龄时壳宽和湿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7±0.08和0.22±0.09。在不同生长阶段,各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其中壳高和湿重与其它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相对更高(分别为0.35±0.30~0.99±0.08和0.72±0.17~0.93±0.06),表明对这两个性状的直接选育将对其它生长性状起到间接促进作用。本研究获得了长牡蛎壳橙品系不同生长阶段的遗传参数,这些参数将为制定适宜的选育技术路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的杂交(WJ)子1代为母本,在汕头养殖并选育了3代的“S”群体为父本,建立三元杂交组合(WJ-S)并尝试了海区围堰全生态模式养殖。以同期繁育的皱纹盘鲍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的杂交子1代(WJ-F1)为对照,比较 WJ-S 与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苗种和养成阶段, WJ-S 的度夏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从围口壳幼体到养成阶段, WJ-S组的平均壳长大于同期对照,养成阶段WJ-S组的全湿重显著高于对照,表明皱纹盘鲍三元杂交子代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从苗种到养成阶段的3次分选数据表明, WJ-S的大规格子代比例均高于对照,小规格苗种比率则低于对照,表明三元杂交鲍苗种的生长速度优于对照;在青岛崂山海区全生态养殖18个月,三元杂交组已达商品规格。上述结果表明,在二元杂交的基础上加入第三方亲本 S 制备的三元杂交皱纹盘鲍,在生长速度、夏季高水温期的存活率等方面都较皱纹盘鲍“中-日”杂交子代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良种选育过程中,为了尽快得到稳定可遗传的优良性状,常采用近交方式进行纯系选育,而近交会导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为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多代近交和自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生长情况,本实验选用长牡蛎近交4代(F4代)、近交5代(F5代)家系和雌性同体自交1代(自交1代)家系,采用8对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成体的三个时间点生长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位点在野生对照组中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F4代、F5代和自交1代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Na)由17.00下降到2.00,平均观测杂合度(Ho)由0.538下降到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由0.826下降到0.297;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8个位点在三个家系和野生对照组中均不同程度偏离HWE平衡(P0.0062)。F4代、F5代、自交1代和野生对照的生长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和野生对照相比,三个家系生长指标明显提高,对于自交一代而言,与自交实验组亲本选择的偶然性有关。同时,三个家系三个时间点的壳长、壳宽生长性状没有显著性差异(除330日龄壳宽和630日龄壳长),F5代生长性状指标壳高和湿重均大于F4代和自交1代,且差异显著;但F4代和自交1代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研究发现,F5代可以继续用来进行生长性状新品系的选育,自交1代多样性降低程度相当于F5代,但多样性的降低对成体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仍可以用做相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部分因子设计构建了23个全同胞家系,应用单性状及两性状动物模型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早期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力和相关性估计。结果表明,文蛤附着变态期以及稚贝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并无显著差别,在0.11~0.41范围内变化,属于中等遗传力。非遗传的共同环境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由附着变态期的0.02逐渐增加到稚贝期的0.38,且稚贝期的共同环境效应显著大于其附着变态期(P0.01)。壳长与壳高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分析结果显示,从附着变态期到稚贝期,壳长与壳高之间的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84~0.95、0.93~0.99。早期发育连续时间段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但并不显著,且不同时期的遗传相关也不尽相同(0.34~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