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宏  张良忠 《四川气象》2000,20(2):47-50
根据覆冰形成物理机制,结合三峡独特地理条件,得到了三峡地区覆冰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对1998年1月三峡地区强覆冰过程的分析,给出了三峡地区强覆冰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根据覆冰形成的物理机制,结合二郎山的地理条件分析,得出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电线覆冰的气候特征.再通过对二郎山覆冰典型个例分析,得出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覆冰形成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电线覆冰的特征及天气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皓 《四川气象》2004,24(3):4-6
根据覆冰形成的物理机制。结合二郎山的地理条件分析.得出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电线覆冰的气候特征。再通过对二郎山覆冰典型个例分析.得出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覆冰形成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4.
无气象观测地区的电线覆冰厚度推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湖北省1962-2008气象数据与电线积冰数据,建立了各种气象要素与电线覆冰厚度的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充分考虑了形成电线覆冰需具备相应的气候条件.通过动力降尺度计算了灾情发生地的气象数据,结合已建立的回归模型,推算出电线覆冰厚度.与实测电线覆冰厚度相比,推算准确率在62.8%~75.9%.表明依据建立的回归方程并结...  相似文献   

5.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 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 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资料, 从天气形势、温湿垂直层结、局地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电线覆冰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 东亚大槽偏强, 阻塞高压引导脊前偏北气流南下, 冷空气入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 在北方寒潮与南方水汽的共同作用下, 地处高海拔的输电线塔杆易出现覆冰。冷暖气团在桂林北部山区上空相互对峙形成准静止锋时出现两种覆冰变化特征: 当冷空气强盛且水汽充沛时, 过冷却雨滴冻结或者雾滴凝华形成电线积冰; 而在暖气团主导下电线覆冰则自然融化。准静止锋的锋区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线的覆冰增长过程, 特别地, 冷暖空气的交替主导是电线反复积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冬季中东急流对中国西南地区覆冰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西南地区 (25°N~35°N, 95°E~110°E) 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 利用同时满足地面日最低气温在-10~1 ℃、 相对湿度大于80%、 日照时数小于等于2个小时这三个条件, 计算1月中国西南地区覆冰日数。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强覆冰年时欧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 “北高南低”、 中高纬地区 “西高东低”、 中低纬地区“西低东高” 的形势, 乌拉尔山高压脊、 里海东部低压槽、 副热带高压均偏强, 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强烈交汇, 是西南地区形成覆冰的基本条件; 冬季中东急流强, 则有利于西南地区覆冰的形成, 相关最好的区域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 云南省北部与西藏东南部交界处、 陕西省西南部以及川西二郎山附近, 这些均是最易发生严重覆冰的区域; 500 hPa中亚低槽活动, 将中东急流变化与西南地区覆冰强弱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前期12月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海表温度的异常偏低是1月中东急流异常偏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导线覆冰极值的概率分布模拟及其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方地区多个气象站和电力部门观冰站的导线覆冰逐日冰厚资料,将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雷托分布引入导线覆冰的概率模型研究中,通过超门限覆冰次数的泊松分布拟合检验,结合H ill图解,提出了基于超门限峰值法门限值的确定方法;对两种分布在导线覆冰极值模型拟合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对各站覆冰冰厚极值的拟合精度最高;重现期冰厚极值估计随样本长度的变化分析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模型极值估计的稳定性比广义极值分布强,一般样本容量达到25 a左右时,广义帕雷托分布重现期冰厚极值的估计趋于稳定,可以作为短序列下估计导线覆冰极值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导线覆冰是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的物理过程,贵州是我国南方导线覆冰最严重的受灾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覆冰灾害。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覆冰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局地线路覆冰的大范围气候、天气背景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已有的覆冰灾害事件,侧重于气候背景的角度,分析总结了2008~2011年贵州产生覆冰的天气气候特征,气象要素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因子与导线覆冰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贵州省导线覆冰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的北移,对流层下层逆温层的影响密不可分;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北边小槽移动影响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汇集之地,容易形成冰冻天气,加之导线多分布于山上,则导线的材质与分布,导线所在环境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风向风速,降水与天气状况等,决定了导线覆冰的厚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输电线路覆冰极值序列重建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我国南方有覆冰数据记录的气象站冰厚年极值及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多种气象因子对覆冰年极值形成条件频次分布的影响,归纳出了最易于出现覆冰年极值的温度、风速和湿度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南地区威宁、金佛山、峨眉山和三穗4站覆冰年极值与其相应气象变量的进一步分析,建立了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根据现有气象站电线结冰资料及其对应时段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对气象站电线结冰年极值序列进行重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覆冰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的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威宁站年极值序列的回归模型效果较理想,重建序列能够较好地模拟覆冰的极值序列。  相似文献   

10.
资源县电线覆冰的气象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广西冰冻灾害重灾区资源县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力部门对电线覆冰的灾情调查,分析气象因素对不同地形、不同海拔高程的电线覆冰的影响,建立电线覆冰高程的预测模型,为电线覆冰预报和风险区划提供参考,并对气象部门与电力部门加强合作预防电线覆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