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区5级以上强震前弱震活动的频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1970年7月到1983年12月四川地区16组5级以上地震前,分别统计Δ≤30km,30km<Δ≤50km,50km<Δ≤100km范围内(对于7级以上地震另加100km<ΔA≤150km和150hm<Δ≤200km)弱震活动逐月频度的变化。其中15组震前弱震活动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临震前震中附近弱震活动频度变化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在临震前一段时间里,震中附近以平静或弱震活动减弱为主要特征。另一种在临震前,震中附近弱震活动增强。如果观察的时间尺度放长一点,可以发现,大多经历过起伏。凡是有较长观测资料的,一般都有增强一减弱,或增强一减弱一增强(有的再稍下降)的过程。 本文借鉴陈顒、耿乃光、姚孝新和马瑾等岩石破裂实验研究成果,对上述强震前弱震活动频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龙德雄 《地震研究》2003,26(Z1):46-54
对中国大陆西部的川、滇及邻区,1970年以来8次MS≥7.0级强震的震源地区,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及时空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在震源地区MS≥4.8级的中强地震活动, 在地表特定的断裂构造带上成团丛集活动,其中早期和中期阶段出现的中强地震位置,是未来强震的震中地区.震级-时间关系的时序特征显示,强震前的早期、中期和短期的三个阶段,中强地震震级随时间逐渐增大,并逐步增长,直到强震发生,地震活动的间隔时间Δt-t 曲线则由大变小衰减至发生强震.在强震前,早期阶段的中强地震小于中期阶段出现的中强地震,中期阶段的较大中强地震,可成为强震前一次具有信号震标志的较大地震.同时,强震前孕震期与临震期的持续时间有一个线性比值关系,比值为0.21~0.27.根据比值关系以及强震地区震前中期阶段和短期阶段出现的地震事件,可作为强震预测的一种震兆指标.  相似文献   

3.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而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可缩小预报区域。  相似文献   

4.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频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生在四川及邻区的17次6级以上强震事件的震前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主震前均出现了区域性、中期或短期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的过程。这种过程可用四川地区3.5~5.9级地震的月频次变化来进行量化,并可作为预测四川及其邻区6级以上强震的一项指标。经反复试验,本文提出判别地震月频次异常的标准,给出将异常用于强地震预报的规则,同时,对该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内符检验:结果表明:月频次异常指标对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测效能及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文献的方法,以海城、唐山地震为例,探讨了缺震曲线对强震的反映.得出初步结果如下:(1)"缺震"方法作为一种指标对于强、中强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2)强震前缺震曲线的异常幅值较大且水平相当(海城、唐山震前异常幅值均为-1.4),震级越大缺震时间越长.(3)缺震曲线对中强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反映,但同强震前相比异常幅值较小、异常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2日和1992年1月12日两次中强地震前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指出这两次地震都发生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7.
Feng晓  丁丽青 《地震》1993,(2):40-46
地震前,地壳变形引起地球密度重新分布,从而使地球重力场发生某些特征变化。本文对1990年7月菲律宾8级、台湾6.1级两个强震前后的广州重力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及高、低频滤波等处理,并对提取出的重力前兆进行了可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强震前广州地区的重力变化具有O_1等主波潮汐因子波形畸变,量值下降至最低值然后在回升阶段发震的前兆异常特征。非潮汐重力变化在临震前3天开始出现明显的高频脉冲式异常信息,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信的具有清晰物理意义的地震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逐项清理空区、条带、b值、频度、h值等震兆的预报效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地区6级以上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蔡静观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3,16(4):329-337
本文以降维减熵增能的地震学方法,讨论了强震前复杂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的强震震例表明,强震前复杂孕需系统的非线性阶段是普通存在的。但从不同震例。不同方法反映出来的非线性阶段起始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文进行了综合判断的尝试,得出孕震系统在强震前1-3年进入非线性阶段。结果还表明,蠕变曲线和累计频度的速率增加比具有普适的特点,前者为2.4左右,后者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田雷  王博  晏锐  周志华 《中国地震》2022,38(2):213-225
1976年以来,四川理塘温泉水温观测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及异常变化信息。通过对理塘温泉周边7级以上地震前理塘水温原始观测值出现的显著变化进行总结,发现理塘温泉水温在多次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了大幅度破年变下降,下降变化幅度超过5℃,持续低值状态时间超过半年。同时,利用Molchan图表法计算理塘水温的原始观测值、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去趋势差分值、滑动值,并对经验模式和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选取的2个地震目录分别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计算时间占有率、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结果显示,由于经验模式条目少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筛选的条目,计算出的预报效能整体高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而其中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检验结果较好,其差分绝对值在阈值为4.89℃时的预报效能为0.6,证明理塘水温短时间内温度大幅变化与周边地震存在对应关系,该阈值也较为接近经验预报的相关阈值。  相似文献   

11.
马丽  吴兵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96-108
本文汇集了1970—1985年中国的高精度重复重力测网和固体潮台站的重力变化资料,分析了在6个测网和5个测点周围的11个M≥5.0地震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并且探讨了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特征。作者认为,在重力测点附近一定范围内如果发生中强以上地震,那么会伴随地震出现一定量的重力变化,重力变化的时间与震级M和震中距L以及余震面积S或震源体积V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伴随地震出现的重力变化除由地壳形变引起外,主要可能是地下物质密度变化所引起。不同类型的地震特征可以用重力和形变资料来佐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公元 4 0 0~ 2 0 0 0年MS ≥ 6 .0地震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 34°~ 4 2°N ,1 0 4 .5°~ 1 1 4 .5°E)强震活动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周缘强震活动具有时间分期性、时空迁移有序性、填空性与重复性、大地震等间隔分布特点 .地震危险性分析表明下一个 7级地震可能发生在北部边缘的阴山地震带两端 .  相似文献   

13.
从Morishita空间丛集度出发,定义出其时间丛集度的表达式,并计算了几次大震前空间丛集度Js和时间丛集度Jt的时间扫描曲线。从计算结果分析,无论是空间丛集度Js还是时间丛集度Jt在大震发生前大都会出现高值异常。将Js和Jt做了对比,从而对Morishita指数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Js和Jt可以做为一项地震活动性指标引入到地震预报中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国地震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时空联合的单键群(SLC)方法,计算了1970-1998年3月间该区域发生的4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时空SLC构架.对时空SLC构架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①截止键长D在 50-80km范围内时,地震集团的个数 T(n)与集团的大小 n(所含地震个数)之间是自相似分布.在65 km附近,lgT(n)与 lgn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好;②构架的累计键长符合Weibull分布;③在删除前震和余震之后,构架的累计键数也服从Weibull分布.  相似文献   

15.
用单键群方法研究中国地震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国地震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时空联合的单键群(SLC)方法,计算了1970-1998年3月间该区域发生的4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时空SLC构架.对时空SLC构架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①截止键长D在 50-80km范围内时,地震集团的个数 T(n)与集团的大小 n(所含地震个数)之间是自相似分布.在65 km附近,lgT(n)与 lgn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好;②构架的累计键长符合Weibull分布;③在删除前震和余震之后,构架的累计键数也服从Weibull分布.  相似文献   

16.
赵洪声 《地震学报》1980,2(1):74-79
为探索地震的短期预报,普查了云南省1960—1974年期间发生的中强震震前气压场的时空变化,通过最优二分割方法,筛选出来了与云南三个地震带有关的若干气压相关区(站).文末给出的1975—1977年内符检验结果表明,气压异常可能是地震近期发生的一个征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若干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地震波速度比异常的资料,並初步总结了该区1970年至1983年发生的中强震前地震波速度异常的时空特性。也讨论了该区和其它地区地震波速度比异常特性的区别。十几年的工作表明,V_S/V_P观测资料应用到该区的地震预报中是有可能的。最后,简单地讨论了速度异常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周建峰 《高原地震》2009,21(3):17-21
选取苏南地区(30°-35°N,115°~125°E)为研究区,采用中国地震局提供的1970年以来ML≥2.0级地震活动的资料,经过完整性和一致性处理,对研究区进行全时空扫描确定中短期预备空区,以分析该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图像的时间、空间及强度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强震活动具有在时间上的起伏特征与空间上集中分布于主体地区的特征。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 ,进一步阐明了微动态期划分的意义 ,并且与活动 -平静期进行了对比。中国及其邻区大陆强震的个体行为具有丛集性。近百年来存在一种大约 13a的阶段 ,反映了大范围的地震能量积累的起伏发展过程。与时间轴上的相对高潮期相对应 ,各期存在 1个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与另 1个次活动区 ,2个大震活动区的相对位置往往分别处于青藏高原的两侧。相当部分的强震孕育是在原有孕震区继续进行的 ,而多数强震的孕育是在原有区域外进行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对理解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有意义的 ,然而活动期的长短不一 ,强度不同 ,活动期内也有起伏。从强震活动的孕育过程看 ,微动态期的划分更有利于对强震空间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梁劳 《地震学报》1983,5(4):429-439
研究了记录较全的1920年以来的川滇 M6级地震资料,发现两区地震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对应概率为78%.分析了时空对应特征后得到:两区对应地震的发震时序概率几近相等,平均发震时差大致相同,对应优势方向为北东向.统计结果表明,川滇对应地震的对应时差()普遍较短,平均约为9个月.经 X2检验近似服从泊松分布.在讨论分区对应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高概率对应区.当一区发生地震后,可对另一区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发震概率进行估计,为中期预报提供某些线索.文中还对对应机制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