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全球30个含油气区的170多个地层油气藏的资料,分析和论述地层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地层油气藏的相态,地层油气藏的大小规模,不整合强度与地层油气藏的关系,以及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沿海大陆架已发现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预测了含油气有利地区.著者强调复合油气田是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聚集的重要特征,概括了8种主要复合油气田类型,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盆地类型和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所控制,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沉积盆地又有其独特的主导因素.著者认为中国沿海大陆架虽然勘探程度很低,但有充分的依据说明,发现更多高富集、高产量油气田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压汞数据、测井曲线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平北地区基底岩浆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为主,其中,构造缝占比61%,在作为良好的储集空间的同时,也为原生孔隙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区花岗岩储层发育具Ⅰ型模式,即,整体呈漏斗形,上部地区因裂缝、溶蚀孔洞被充填而形成致密区,储层物性差;中部大气淡水淋滤和构造应力作用下,裂缝发育,具备优异的储集空间和孔喉条件,为优质储层发育区;下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弱,构造应力影响小,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最差。研究认为优质基底岩浆岩储层位于基底中上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强,构造应力强,断层、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1,41(4)
南海的岩浆作用自始至终高度活跃,岩浆活动规模远远超出以前的想象。根据地壳发展阶段及其产生的岩浆作用强度和类型的差异,结合岩石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南海及邻区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8个岩浆作用时期,主要分布于南海及周缘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台湾岛、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时代从前吕梁期至喜马拉雅期均有出露。南海及邻区最老的岩浆岩是在中南半岛出现的太古代黑云母花岗岩、紫苏花岗岩和辉长岩;最新的现代岩浆岩海陆均有发现,南海西南部和菲律宾等地区至今还有火山喷发岩浆活动。南海海区岩浆岩以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为主,燕山期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广泛分布于南海陆缘,尤其南海北部和西南部最甚;喜马拉雅期以强烈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为主,遍布于整个南海海区,以玄武岩为主。总体上,海区岩浆活动要比陆区晚。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域岛屿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众所周知,我国四大海域中分布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特征不尽一致的6000多个岛屿,虽然屡经调查研究,也曾对类型和成因做过一些研究,但对这些岛屿的空间分布规律,却未见报道先例。笔者在西沙群岛生物礁和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南海是我国生物礁最发育的海区,在地质历史上,中新世已发现生物礁有百余个,第四纪生物礁有118个。生物礁类型有塔礁、补丁礁、块礁、台地边缘礁、环礁。其中中新世发育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礁很多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场所,如曾母盆地的L礁油藏、珠江口盆地的流花11-1礁油藏。进一步研究南海生物礁形成的特征与成藏的条件,为今后南海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近海海底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海底,尤其是珠江口外海底各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海底滑坡、埋藏古河道、海底沙波、崩塌和塌陷、侵蚀沟槽、浅层气及活动断层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地质灾害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为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火山岩储层地质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油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求不断有效地寻找勘探新领域、新地区和新类型。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类型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油地质学中出现了一门生命力很强的边缘学科——火山岩储层地质学,其任务是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分布、孔隙结构等特征以及在火山岩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服务。其研究内容包括储层地质特征、储层物理性质及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与空隙结构、孔隙演化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储层地质模型、储层敏感性、储层预测与储层综合评价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海洋暖池的发展、变化及其效应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文章对北部湾暖池主要水域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 测试鉴定其粒度、化学元素、微体古生物化石,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研究区物源来自陆区上陆壳风化, 在水动力作用下粒度组成分异明显, 平均粒径为1.1Φ~6.9Φ (Φ=-log2d, d为直径, 单位: mm)。常量元素以SiO2占优, 其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达到66.61%, 其次为Al2O3; 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为9.05~297.00μg•g-1, 稀土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34~69.43μg•g-1, 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为47.33, 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为7.46~10.07。古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0~2.52。在海湾尺度下化学要素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在研究区西部, 大部分化学元素质量分数高, 沉积物颗粒最细, 稀土元素分馏显著, CIA较高, 物质来源多样, 古生产力较高; 而东部则几乎表现相反, 以砂质沉积物为主, 除了CaO、MnO、Sr较高之外, 大部分元素质量分数低且稀土元素分馏弱, CIA低下, 古生产力偏低, 显示出物源有限和海洋自生碳酸盐沉积的可能性。浮游类有孔虫以表层暖水种占优, 硅藻为热带和亚热带种, 属种内在结构显示出暖水、高盐等特征。该暖池兼具一定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对生物活动、生物多样性乃至碳酸盐沉积等具有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蓬莱A油田目前面临产量递减速度快、层间干扰突出、主力层水淹严重等一系列生产问题,为改善蓬莱A油田馆陶组上段(馆上段)Ⅰ油组的开发效果,明确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开展了蓬莱A油田馆上段Ⅰ油组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非均质性以及分层系数综合反映了Ⅰ油组强层间非均质性,强烈的层间差异导致I油组主力层形成高渗通道,导致综合含水快速上升,非主力层动用程度差;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发现,平面高渗透率区与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高值区以及剩余油饱和度低值区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舌进现象严重,方向性强,平面矛盾明显;层内韵律性表明,馆上段Ⅰ油组以正韵律为主,其次是均质韵律,反韵律发育较少,正韵律易形成底部水淹,均质韵律的驱油效果较好。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最关键的地质因素,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分层系开发和井网调整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渤东低凸起东营组储集层以低渗为特征,低渗成为制约该区东营组勘探的重要因素.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渤东低凸起L3构造东营组低渗储集层特征,探讨了低渗储集层成因.L3构造东营组储集层砂岩溶蚀作用发育,斜长石含量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高岭石含量高,石英加大明显.储集层主要以中孔低—特低渗为主,孔径小,连通差,吼道窄,排驱压力大.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研究区东营组沉积时为淡水环境;测井和岩心观察证实,地层中含多层碳质泥岩和煤层.早期腐殖酸的溶蚀作用,造成低温下不稳定的斜长石大量溶蚀,这些溶蚀孔隙在后期深埋过程中受压实和成岩作用影响被复杂化、细小化是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少,岩石抗压实能力差也是储层低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性中到好;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集中于130~190 μm,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于0.2~10 μm;埋藏压实是导致平湖组储层低渗-特低渗的主因,埋深、粒度及泥质决定了压实作用的强弱,而后期次生溶蚀及胶结作用的差异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中成岩A期平湖组储层次生溶蚀规模受限于流体环境,细粒沉积不利于后期溶蚀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因;进入中成岩B期,成岩环境呈碱性且逐渐封闭,大量含铁碳酸盐、呈丝状或弯曲片状伊利石等富集堵塞喉道,致使储层大规模致密。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基岩类型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孔岩心、浅层地震剖面和海洋磁力等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内海底基岩的类型、分布、埋深和工程力学性质等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基岩类型与相邻陆域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中生界莱阳群粗粒碎屑岩、青山群火山岩、王氏群细粒碎屑岩以及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各种类型基岩的分布大致是周边陆域基岩向海域的延伸,其中莱阳群分布在湾中西部;青山群分布较为分散,包括红岛以南、大沽河口外以及团岛和薛家岛之间的湾口地区;王氏群主要分布在湾北部和西部;花岗岩类分布在青岛-黄岛渡口一带和黄岛前湾.大部分区域基岩埋深在30 m以上,总体呈现东深西浅、南深北浅的格局.湾内基岩埋深变化特征表现出与陆地基岩的延续性,是构造和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影响了现今的湾底地貌形态.基岩的岩性和风化程度是决定其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许多国家改建地下储气库是利用枯竭气藏、水层、盐穴和废矿井 ,很少利用开采后期的潜山油藏。本文通过对 R11井山头油藏的地质特点分析 ,研究了该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对改建后的储气库进行了库容计算和盖层压力分析 ,并编制了储气库的运行方案设计。该方案的成功设计将大大扩大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址的筛选范围 相似文献
19.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