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永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05):1-3
正 在我国煤炭资源大规模的开发中,遇到了大量的软岩工程地质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软岩矿山多达几十个。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实际存在的软岩矿山可能要在150—200个以上。由于软岩的不良工程地质特性,给煤炭资源的开发,造成了极大危害。 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煤炭系统的有关科研部门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的表现形式,从地质工程角度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与软岩及其环境的非均一性和工程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导致巷道软岩力学行为过程与支护结构体系力学行为过程不相适应、非耦合之故。文中总结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指出多种对策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强调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对策,必须首先对巷道工程地质进行细致研究,要全面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掌握软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强调支护设计要遵循大变形岩土工程设计的思想与原则。 相似文献
3.
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和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分析了轴对称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从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出发,导出了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的位移理论解答,并给出了现有应力与位移理论解的适用条件。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位移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4.
软岩泡水隧道锚变形破坏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软岩隧道锚锚体及其围岩泡水后变形破坏的特点,以在建的几江长江大桥为依托,开展了泡水状态(M2)和自然状态(M3)两组缩尺比例为1:30的现场模型试验。通过对各关键测点的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不同状态的模型锚锚体和围岩在破坏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及规律,并对隧道锚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论是模型锚表面还是深部,试验过程中,M2各测点(锚体外侧岩体、锚间岩体等)的位移总体大于M3测点的位移,且破坏荷载值要低于M3。隧道锚围岩含水率不同,破坏模式有所差异。对于含水率为7.39%的M2,其裂隙出现顺序为先洞脸后地表,先西锚后东锚;对于含水率为5.36%的M3,其裂隙先出现在锚体上部地表,然后出现在锚洞斜面,最后在锚碇区大量出现。此外,地形条件也会使得同一含水状态的隧道锚的两个锚体的变形有所差异。研究成果可为软岩隧道锚的修建以及类似的工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泥化弱胶结软岩地层中矩形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地区,一定数量的矿区处于泥化弱胶结软岩地层,此类软岩胶结性差、强度低、遇水泥化。矩形是采区巷道的常用型式,但其断面受力不均、稳定性差。在上述软岩地层中的矩形巷道承载力低、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以内蒙古新上海一号煤矿皮带顺槽矩形巷道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中的Cvisc黏弹塑性模型,对矩形巷道的变形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开挖支护后,受断面形状影响,矩形巷道四角出现压应力集中和顶板受拉区,巷道顶板下沉量大,底板底臌严重,两帮向巷道挤出;受围岩岩性影响,围岩进入塑性的时间快短、范围大,塑性区超出了支护体的作用范围,造成锚杆(索)的锚固效果难以完全发挥,围岩出现整体滑动的现象;巷道变形呈现出流变变形的特性,变形量随时间持续增加,持续的蠕变变形超出了支护体的可控范围,最终引起巷道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6.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岩经常与强度较高的坚硬岩层呈互层状或作为坚硬岩层的夹层在自然界出现。自然斜坡和工程边坡中的软岩,在大于其软化临界荷载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流变作用会直接影响边坡斜坡的稳定性。滇东北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和侏罗系的砂泥岩,以及古生界的含泥灰岩夹层的碳酸岩,岩层以水平或近水平的缓倾角产出,由于地壳的抬升,河流的切割(如金沙江河谷、关河河谷等),河谷地区容易形成高陡岩质边坡和大型岩块堆积边坡。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软岩夹层在高应力作用下流变产生的变形破坏,边坡变形破坏遵循特定岩体结构的软岩流变破坏规律,形成由下往上和由外及里的变形破坏,从而形成大型岩块堆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软岩工程中围岩流变大变形问题,以有限变形力学理论为依据,采用更新拖带坐标法编制非线性大变形有限元计算程序,对软岩巷道流变大变形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计算中,选用了适合描述软岩流变大变形的物性方程,并考虑了锚杆和拱两种支护方式。结合表明,本文采用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程序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
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以孔集煤矿为例,对煤矿软岩的组成、水理性、强度与变形、流变性和岩体变形等主要工程地质特征作了研究,并分析了软岩巷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对城市设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矿大规模倾倒滑移变形体变形规律研究为例,受软弱夹层控制的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变形破坏对城市工业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煤矿软岩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大量新煤田的开发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软岩问题已成为煤矿生产和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软岩矿区软岩的工程地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软岩的物质组成与工程地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揭示了软岩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软岩支护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玉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21(6):4-6
扩容性、应变软化性和破坏历时性属于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从岩石的这些力学性质出发.分析了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以及滑移破坏理论,对深部围岩应力分布以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将引起剪应力的增长,滑移剪切变形的发展将围岩划分成具有一定尺度的块体(或条带),它们之间的相互摩擦决定着残余强度的大小;在各向不均匀压缩的作用下,深部围岩能够产生区域拉伸破碎,使围岩开挖断面监测到的位移大大超出按连续介质理论计算得到的数值。采用考虑扩容的计算模型可以得到围岩产生区域拉伸破碎的条件,计算得到的该条件与岩体力学性质以及破碎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