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云南地区强震电磁波异常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吾先  金明培  马骏康 《地震》2003,23(2):77-84
从1992年11月开始实施了中日地震电磁波观测和研究项目,该电磁波观测资料真实完整地观测记录到丽江等29次近震电磁波异常的发展过程;对29个地震的特征作了对比观测研究,表明地震电磁波异常有3种发展类型,与之对应建立了3种地震电磁波预报规则;初步提出利用地震电磁波预报地震的模式;分析、讨论TOA电磁波监泅系统的优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地震电磁波观测找到了有效的前兆信息观测方法和监泅系统。这将对地震电磁波的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震短临预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技术的“九五”工作建议地震地下流体与其他地震学科一样,是以观测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来观测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中通过地下流体所反映的地壳深部岩体物理状态的变化和物质迁移的状况,从而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因此观测技...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地震办公室于2002年4月完成了深孔钻井地震前兆综合观测研究课题,并建成了增城前兆综合观测试验系统,实现了利用单井进行多学科地震前兆的数字化综合观测。本文说明了该课题的来源,分析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简要介绍了增城试验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对实践过程的一些创新及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林伟  陈杏  叶繁英 《华南地震》2003,23(1):74-81
展望了将高新技术用于地震观测的前景,利用高新技术改善地震监测预报条件,扩大观测范围和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建立新型的三维观测系统,开展“空中、地表、深部”的观测研究;建立动态的数字地球模型,开辟研究地震的新领域,将使准确预报地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进行处理,综合研究了观测的映震能力,通过分析山西5年来5期GPS观测资料,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获得了用形变预报中强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历年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时提出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宁夏地震局震情监视区5级以上、邻区6级以上地震前前兆观测异常特征,最后给出了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的发展近况李瑞芬(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杂志已创刊18年,1991年被国家科委定为种全国重点科技期刊,被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图书馆及高等院校图书馆列为核心科技期刊之一。1994年由美...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了钻孔应变观测在人类对地壳运动的研究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观测已经被美国、日本、秘鲁、澳大利亚、南非、冰岛、意大利等国家用于对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水库、油田等众多方面的观测研究. 指出这种观测日益成熟,迅速向多分量和综合探头发展. 介绍了根据这种观测结果,地震应变阶、慢地震、地震前兆以及火山喷发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测试验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预测试验场针对特定的地震危险区,通过密集的、多学科的强化观测,研究与短临地震预测有关的科学问题,作为一类“大科学”项目,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本文回顾和评述了地震预测试验场的观测与研究,对地震预测试验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新技术的应用赋予地震预测试验场以新的内涵。并为地震预测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丽江地震后形变场变化与中强地震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晶薛艳 《地震》2004,24(10):61-68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云南地区断层观测及地倾斜观测的特点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云南地区断层基线变化幅度与地震活动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震活动水平和形变变化幅度基本上逐年减弱;丽江地震后5年内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快速变形以后恢复的时间段内;而5年之后,中强地震则往往发生在一些快速变化的极值点时刻附近。在对每次中强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短期形变前兆的非同步性、非遍历性、不可重复性及无记忆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计算了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 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水化学短临跟踪标志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杰  任桂香 《地震研究》1999,22(2):144-152
在系统整理山东地区水化学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菏泽5.9级地震、苍山5.2级地震及大同6.1级地震和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地震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水化学多组分的同步异常变化,同震源应力场孕育过程,多组分的同步异常变化,具有统一的物理力学机制,是震前源兆异常的重要标志,这些异常基本同步出现,相互印证,增强了异常的可信度,为短临异常的判定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某一井孔水化学多发出现同步异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盐纺Ca^2+、Cl^-离子观测值进行月均值及方差值分析处理,认为盐纺水化点Ca^2+、Cl^-离子的月均值及其方差值曲线有较好的映震效果,其异常变化与区域内成组中等地震活动关系密切,并就盐纺水化点Ca^2+、C^l-离子的动态异常与区域地震活动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2组成组地震为例,分析了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1)成组地震前兆异常时间跨度大,一般贯穿整个地震组始终,表现为长期的趋势异常.(2)成组地震前兆异常在大趋势背景下还会有小的阶段性波动,在每一次单一地震前又有新的响应.3)存在成组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曲线在地震组开始前往往有较大转折或突跳变化.(4)不同学科成组地震前兆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  相似文献   

17.
晋冀蒙交界地区强震前的电场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晋冀蒙交界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电场变化,发现各台异常具有如下相似特征:1)异常形态绝大部分为阶变类型,即突升(或突降)-转平-突降(或突升)型;2)异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短临特征,统计的10次异常中有9次在震前1个月内存在异常;3)异常的持续性,即地震发生后异常持续一段时间就突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同震结束的现象较少;4)单测向异常,即强震前一般只在台站的1个测向出现异常,文中研究的异常信息多出现在NW或EW方向,与震中方位有关;5)异常幅度与震级及震中距密切相关。最后,通过与水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类异常与地下流体的运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step-variation anomalies and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The train of thinking is as follows:First,a series of water level step-variation anomalies are regarded as sequential step-variation anomalies; next,these sequential anomalie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sequential anomalies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 density of step-variations in different segments of the sequence; then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various sub-sequential anomalies are analyzed to find their relation with regional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and finally the various sub-sequential anomalies are synthesized as sequential anomalies so as to analyze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tendency of seismic activities.By the above method,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eries of water level step-variation anomalies at the Wanquan well since 1981 and several regional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According to the monthly frequency,amplitude and tre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两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嗣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10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 采用地震破裂区的几何中心和余震区椭圆中心线为中心的两种方法计算前兆异常的震中距。 结果表明: 在汶川地震前2年左右前兆异常逐渐增多; 近源区(震源2倍左右尺度)异常测项比大于25%, 远源区中震源3~5倍尺度区域的异常测项比为17%~24%。 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 即α阶段(包括α1和α2, 震前700~3000 d)的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以外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与近源区的前兆均存在向外扩展的特点; β阶段(震前300~700 d)的异常分布在余震区西南部和北部地区, 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 γ阶段(包括γ1和γ2, 震前300 d内)的异常分布范围较广, 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过程(γ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2)。 地震孕育过程的实验研究和力学分析表明, 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异常的三阶段特征可能是受孕震体的控制, 是孕震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一个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普遍性特点, 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