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我国珍稀濒危树种木莲的学术,生态,观赏,医药及工业开发的价值,并通过对其果实中的种子组成成分测定,分析的研究,探讨了木莲这一野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胭脂花种子胚乳中的常规元素,营养元素,维生素,SOD,氨基酸及微量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花种子胚乳中含有能营养,保健皮肤并抗衰老的物质成分,而不含对皮肤有的铅,汞,砷等元素,如将胭脂花野生植物开发为天然植物型系列化妆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张存厚  刘果厚  赵杏花 《中国沙漠》2006,26(6):1024-1032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地理成分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物种的多样性较高,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所占的百分比数最高,占本区种子植物区系中非世界属数的37.2%,其次是旧大陆温带分布,反映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体现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分布与本地区的气候带相适应的结果。本区系具有一定数量的古老成分,地理成分混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同时该区系又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陕南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志军 《地理研究》1997,16(2):72-80
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为主(有428属,占60.62%),热带成分次之(有235属,占33.28%),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本区集中了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及大量原始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孑遗植物,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化龙山应位于华中植物区系的边缘地带,很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东西两大植物亚区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5.
周跃泰勒  D 《热带地理》1995,15(4):362-368
加那利群岛位于摩洛哥以西的中大西洋东部海面。群岛种子植物的特有现象十分突出。特有区系历史久远,至今尚保留着旧有的特征。特有种属最集中的月桂林特有植物区系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早第三纪,是当时特提斯海沿岸亚热带植物区系之一部分。许多特有成分受第三纪晚期的冰期活动和撤哈拉地区干旱的影响从古地中海周围伸延到这里来,并且自上岛后便开始了新的进化繁衍历程。特有区系可分为古特有、新特有和变异残余三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草本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安徽升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草本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共有湿地草本种子植物59科173属275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等为优势科,而以菱科(Trapae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茨藻科(Najadaceae)等为该植物区系的表征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蒿属(Artemisia)等为优势属,但属的组成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7.69%,表明该区植物成分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从分布区类型看,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30.52%);属泛热带分布属最多(21.39%),北温带分布成分次之(13.87%),总体上温带成分(38.73%)略多于热带性成分(34.10%)。表明该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多重性质,但以亚热带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要介绍江西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分布类型成分的基础上,将该区系的特点归结为:1.热带性科、温带性种占优势,热带性属与温带性属并重;2.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3.华夏种类丰富,特有成分多样;4.区系相当古老,残遗植物众多;5.该区系属华东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温带科16科,占总科数的72.73%,温带属99属,占总属数的77.3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热带成分仅有几个科属作为代表,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此外,特有性程度极低,没有中国特有科和特有属分布,证实了本区系植物的年轻性及其较短的演化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
山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西省植物种类多样性相对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3科、816属和2576种,科内属种分布极不平衡,有趋向大科分布特点;山西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占绝对优势,共有410属、1540种,分别占总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0.2%,总种数59.8%;该区系具有一定数量的古老成分;地理成分混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中国植物属的15个分布类型和31个变型中,该区系就占15个分布类型和16个变型。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斯坦区系位置特殊、物种独特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特点对于进一步全面了解中亚植物资源现状、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搜集、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对塔吉克斯坦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有种子植物4 115种,隶属于110科864属,种子植物丰富、种类分布表现出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属中,同时单种及寡种科属多的两端分布的特点;植物区系主要表现为温带性质,但也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深远影响,区系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特有属少。特有成分在种级水平上分化明显,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表现出与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沈渭寿 《中国沙漠》1997,17(1):15-19
从区系地理成分来看,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以东亚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绝对优势,而阿拉善荒漠则以亚洲中部荒漠成分(即戈壁成分)占主导地位。另外,两个地区的地方特有成分的优势都十分明显,但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中的特有种大都是在青藏高原隆起以后由于特殊的生境(高寒、干旱)而分化出来的新种,而阿拉善荒漠中的特有种大都是些古老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区系和阿拉善荒漠植物区系都具有古老的热带起源,然而前者是在古老的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基础上,在高原隆升过程中经过山区特化和气候特化形成的新的年轻的区系,而后者则较多地保留了热带起源特别是古地中海起源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为,植物种类多,古老植物多,特有植物多,地理成分复杂,各地理成分联系复杂,植物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13.
新疆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新疆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科的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野生种子植物中科的优势现象很明显,种类超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2)科的地理成分方面,世界广布科占有很高的比例(35.0%),说明新疆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但各类温带分布科比例更大(52.0%)。(3)新疆区系的表征科有特殊性,如含有世界广布的藜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等,这是与热带、亚热带区系的组成完全不同的;但其它表征科、优势科仍以温带科或主产温带的科为主。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比较研究了河南省内伏牛山和鸡公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并计算了两地植物相似性系数。研究发现两地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伏牛山的植物区系整体上的过渡性更强,与华中区和华北区的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北温带分布种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鸡公山更趋近于北亚热带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马宗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鹏 《地理科学》1994,14(4):355-362
  相似文献   

17.
李恒  武素功 《地理研究》1984,3(2):64-70
本文分析了西藏东部植物地区的区系结构並划分两个亚地区,指出本地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的物种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