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行社旅游线路网络调查资料,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景区节点、临时节点等三大类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特征。结果表明:(1)可以将进入江苏国内旅游205条线路中的26个城市节点分为3个全国旅游热点城市节点、6个全国旅游城市节点、6个长三角区域旅游热点城市节点、11个省内短途旅游城市节点,南京和苏州是最主要的门户型和离境型城市节点;(2)随着客源地距离的增大,进入江苏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和景区节点数量都相应减少,旅游线路景区节点分布的地域集中性增强,相应城市节点内部的景区节点选择差异性也增大;(3)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临时节点主要包括地方知名产品的生产和购物场所,以及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现代CBD等。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旨在提供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实际消费行为的经济学解释。介绍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的理论构建,分析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它包括:花费与时间限制、旅游价格、消费者偏爱、旅游产品质量、信息与广告、旅游城市化及新旅游目的地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3.
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旅游商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缺乏对旅游者商品需求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商品市场的研究,结合昆明市旅游商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对国内旅游者旅游商品需求差异性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来昆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商品方面的需求状况和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应注重地方性、特色性、多样性,重视商品的包装、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努力营造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旅游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生态旅游的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生态旅游动机为7项(休息及回避、活动、归属、挑战、成就与地位、自我实现、追求自然美).通过t检验发现:除"自我实现"因子外,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在其他旅游动机因子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很多,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又因为其复杂性,对其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难点。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是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运用休闲分类学方法,通过调查到访过董寨的观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观鸟水平和忠诚度,分析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按照不同类型观鸟生态旅游者分析其行为特征和目的地偏好属性,目的是:(1)应用生态旅游者分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2)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范例。观鸟旅游者可以被分为3类,即偶尔型、积极型和熟练型;(3)提出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目标市场的细分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10,65(12):1613-162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维度层次探讨游客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并对盎格鲁入境旅游者(n = 349) 和国内旅游者(n = 292) 两个群体的影响模式进行比较。游客涉入测量使用Gursoy & Gavcar 修订的国际休闲旅游者游客涉入量表,包括娱乐/兴趣、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后果3 个维度;目的地形象测量使用Baloglu 的目的地形象量表,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2 个成份。以桂林、阳朔作为案例地,使用多组结构模型分析方法比较两个群体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游客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娱乐/兴趣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和情感形象;风险后果显著负向影响认知和情感形象;风险可能性对情感形象无显著影响,国内旅游者风险可能性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但盎格鲁入境旅游者没有发现这种影响;2 个子样本只有娱乐/兴趣→认知形象和风险可能性→认知形象两个路径系数存在差异,其他路径系数均等值。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开发定位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营销宵的定位理论,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为例证,对区域旅游开发中的产业、产品、市场和形象四大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区域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并利用产业政策的积极性、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市场空间的拓展性,感知形象的鲜明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各类旅游网站成为传播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对204名自助游客的网络调查以及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结果表明:96%自助游旅游者在出游前会通过互联网搜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知识;年轻、学历高的旅游者占多数;85.78%的游客会从蚂蜂窝网站下载游记,77.94%游客会从蚂蜂窝网站下载攻略;大部分游客都在旅游网站进行了预定服务,如59.31%的游客通过网站预订酒店,44.61%的游客预定机票;旅游网站上的攻略或者游记所提示的景区价格、酒店、美食、旅游目的地对游客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比较有影响,旅游网站上的负面点评对旅游决策影响一般;在旅游结束时,41%的游客非常愿意将旅行途中的收获分享给网友。  相似文献   

9.
粟路军  黄福才 《地理研究》2011,30(3):463-476
旅游者忠诚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根据"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构建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关系的结构方程(SEM)模型,以长沙市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探求服务公平性、消费情感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服务公平性是消费情感、旅游者满意的直接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10.
旅游购物者分类研究——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者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蕊  苏勤 《地理科学》2010,30(2):313-319
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购物者为例,根据旅游购物者的商品属性偏好和购物介入的不同,采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法等数学方法,将旅游购物者划分为追求实际的购物爱好者,追求消闲的购物热衷者,追求文化享受的购物冷漠者3类,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购物者的具体购物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苏勤 《地理科学》2004,24(4):506-511
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由不同人口和社会特征的旅游者组成的,他们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各不相同,旅游体验质量也存在差异。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周庄旅游者动机和体验质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和分层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周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主导动机的不同将周庄旅游者分为4 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人口社会属性及旅游行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周庄旅游产品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身心放松因子是周庄旅游者的基本动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心理内在推力驱使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高,而主要受旅游地属性外在拉力吸引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低;不同类型旅游者对周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期望值一致很高,而对于周庄的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产品价格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安全价值评价——以山东长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向敏  殷炜琳 《地理研究》2010,29(3):545-555
当前理论界尚缺乏对旅游安全效益直接量化的研究,这在直接导致旅游企业在安全投入与产出的量化上无法像其它生产资料投入与产出的衡量那样直接明显的同时,也间接导致旅游安全问题一直未引起旅游企业的足够重视。从旅游者自身价值观角度入手,以山东长岛旅游区的旅游者为调研对象,采用自行构建的旅游者安全价值的量化概念、评价体系与测算公式对旅游者安全价值进行量化估算和评价,得出了长岛旅游区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产生效益的量化评价与衡量。并得出如下结论:(1)旅游者对长岛的旅游安全满意度较高,因而长岛旅游区可以增加亲海度高、刺激性大的旅游项目,刺激更多消费;(2)可根据旅游者安全支付意愿所表现出的潜在市场需求规模来确定长岛旅游区的安全保障投入,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将旅游者安全保障的支付意愿转化为实际经营收益。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黄山市旅游者微博签到数据,定量分析地理距离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本地旅游者倾向于在城镇中心集聚,短途旅游者分布较为均衡,长途旅游者呈现出向高等级旅游景区集聚的特征。(2)在景点选择上,黄山风景区和宏村景区的旅游吸引力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徽州古城的旅游吸引力则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不同地理距离的旅游者在黄山市景点等级的选择上有所不同。(3)地理距离会影响旅游者在酒店及餐厅的消费行为。在餐厅类型选择上,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旅游者对黄山本地美食餐厅的偏好愈加明显;在消费支出上,长途旅游者酒店和餐厅的消费支出均为最多。(4)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地理距离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所差异:本地旅游者以放松休闲为主,短途旅游者则是观光与休闲结合,长途旅游者以观光体验为主。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区域能源供需保障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能源风险管理的重大问题之一。尝试引进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从能源资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多角度构建了综合能源保障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综合能源保障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苏州地区为能源潜在风险区;无锡、常州及南京等地区属于能源低等保障区;南通、镇江、淮安及徐州等地区属于能源中等保障区;连云港、宿迁及盐城等地区属于能源高保障区,能源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人地关系研究迫切需要新的视角。将乡村视作以旅游发展为基础的局域社会—生态系统,认为其本质是将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联接起来,构建一种"全景式"审视村域人地关系的分析框架。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以陕西秦岭北麓上王村为例,构建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以游客分类为基础,辨识了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获得稳态的关键变量,分析系统内部运行的动力机制。主要结论:1划分出生态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通过识别不同游客的旅游偏好,结合生态系统商品与服务的质量,以及资本变量,构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四维模型,理清指标的关键变量。2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维持系统稳态的阈值(退化系数)ω在0.2587~0.3605之间,各子系统的关键变量包括与生态旅游者相关的"娱乐方式"、"景区内部道路完善性"、"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和"人类是世界的主宰",与大众旅游者相关的"便宜的住宿"、"人类需要和环境和谐共处"和"景区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与环境相关的"发展旅游的条件",与资本相关的"景区基础设施的退化程度"。3景区管理者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根据游客行为的特征和反馈,做出调整和改变,以应对和减缓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苏省125家高等级景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客流量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从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和季节性4个角度分析不同类型景区旅游流的时间特征。结果表明:(1)产业融合类、历史文化类、自然生态类和现代游乐类景区游客量的趋势曲线分别呈“单峰双谷”“双峰双谷”“多峰多谷”和“双峰双谷”型。(2)四类景区客流量呈多周期性的特征且第一主周期存在差异性。产业融合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约19个月形成1个周期,呈现“长周期”特征;现代游乐类和自然生态类景区约6个月形成1个周期,呈现“短周期”特征。(3)四类景区的客流量突变点存在差异性。产业融合类景区呈“突变点少、春季集中”的特征,自然生态类景区呈“突变点多、四季分散”的特征,现代游乐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呈“突变点多、春冬集中”的特征。(4)4个大类和16个亚类景区的淡旺季分布、长度和淡旺程度存在显著差异。(5)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景区旅游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季节性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高铁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根  牛玉  王莉 《地理研究》2015,34(9):1770-1780
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得到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旅行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系统等4个指标;由此构建旅游需求—供给引力模型,测度高铁条件下主要因素对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程度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前客源地和旅游地的空间距离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起到出游阻力影响;而高铁开通后主要影响因素对选择出游目的地的作用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客源地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对出游阻力影响变得很小,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时代下旅游目的的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高铁条件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要素体系,实现旅游地系统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风险社会”时期。为了保障国家、地区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许多行业已应用风险管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传统的安全及灾害管理问题。旅游地风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深入考虑风险评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经过层次分析法(AHP)修整后的旅游地安全风险灰色关联评估模式,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条探险旅游线路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的旅游风险最高,泸沽湖女儿国探险线路最小。其他8条旅游线路安全风险的大小,按降位排序为:高黎贡山-怒江探险线路、楼兰古国-罗布泊丝路探险线路、秦岭探险线路、茶马古道探险线路、两江源头科考探险线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线路、三峡徒步线路、大海道穿越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