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图象综合识别法预测了云南省八条深断裂带上不同地段的地震危险性。我们把有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段称为危险段,不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地段称为安全段。识别为危险段的有些是历史上曾经记载到6级以上地震的,而其中有些是云南1000多年地震历史记载以来不曾记载到6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同时分析了危险段(D类)和安全段(N类)的某些共同特点。并对本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省就地震活动的范畴而言,属华北地震带,从大地构造部位上讲属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的东翼,祁吕系呈北东向斜贯全省,与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南端和秦岭,北端和阴山纬向构造带相接,中间分布着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断陷盆地之间均被横向隆起相隔。仔细分析每个断陷盆地,它们的走向并非一致,大同、太原、运城三盆地其走向为北东向,而忻定、临汾二盆地则近乎南北向。各个隆起区的两侧或四周大部分为高角度的正断层,这也说明了断距大,影响深。最近形变测量证实,隆起区仍在上升,而盆地则仍在长趋势下沉。这些复杂的构造特征正是我省地震活动频繁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3.
忻定盆地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断陷带北部的忻定盆地,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7级以上强震,是地震学界所关注的一个地区。本文较系统地从地震的空间展布、时间序列、应变释放、7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震源破裂区展布等方面研究了该盆地的地震活动性,均得出一些明确结论,这些结论对忻定盆地的危险区划及震情监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山西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震源深度资料,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法,对2001—2011年2 535个定位精度为Ⅰ类(t≤0.5 s)、Ⅱ类(0.5 st≤1.5 s)且ML≥2.0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地震的平均震源深度为0—40 km,中小地震震源深度以6—20 km为主,个别区域有深度20 km以上的地震分布。从剖面图可见,山西地区震源深度分布集中,基本可见大同、忻定、太原和临汾盆地震源深度下界。分析可知,很多深源地震发生在盆地内部,此区域地震活动性高,震源深度范围大,与山西地堑的拉张构造吻合;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深,意味着山西省地堑的形成是从南向北逐渐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双差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断陷带位于鄂尔多斯与华北地块交汇处,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尤其是断陷盆地中部区域,6级以上地震频发.本研究旨在揭示忻定盆地中南部、太原盆地及临汾盆地中北部交汇处的深部结构特征,分析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探讨该区域孕震环境.利用山西地震台网观测数据以及固定地震台站融合流动台站得到的地震数据,共7455个地震事件,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太原盆地及周边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精定位结果.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中上地壳为明显的低速异常,被高速的石岭关隆起隔开,深部结构特征相对简单.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及灵石隆起之间的深部结构特征较为复杂,反映了两个盆地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穿过忻定盆地的速度剖面显示,在中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体,且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该低速体上方;穿过太原盆地北部的剖面显示,该区域在20~25 km深度范围内有较密集的地震分布,并勾画出交城断裂呈犁形的断层特征;穿过太原盆地中部的剖面显示,太原盆地自西向东沉积层逐渐减薄;穿过临汾盆地的剖面揭示,汾东断裂在浅部倾角较陡,随深度增加倾角逐渐变小,倾向向东.  相似文献   

6.
李祝  刘巍 《山西地震》1997,(1):53-57
论述了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时间过程中,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受北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在空间分布上与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得出1989年在同-阳高6.1级地震后,与大同盆地相邻的忻定盆地,延怀盆地发生61/2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讨论了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是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拿色果—嘎尔波果拉分盆地内部张剪切断层与盆地南西侧新活动幅度大的次级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震区的地球物理场有明显的异常特征。这表明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受浅层构造控制,而且也有深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震危险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全新世活动,地震活动和现今排气活动等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本断裂带东段是地震危险段,未来发生强震(Ms≥6)的机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相似文献   

10.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石棉县地处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南段与安宁河断裂北段的复合部位。上述两断裂带在历史上发生过十余次大地震。唯有位于1786年地震和1536年地震破坏区之间的石棉县(田湾—冕宁拖乌间)约80公里地段,却是一个历史地震缺震段。1985年8月,根据张明新对石棉栗子坪地段航片解释与现场核实认为,该地段存在全新世活动构造与古地震遗迹。1986—1989年,相继进行复查、开挖、取样工作。作者和闻学泽等人多次观测与研究,又在冕宁县拖乌野鸡洞  相似文献   

12.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2,6(2):206-216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相似文献   

13.
山西系舟山西麓断裂右旋错动证据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断陷的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为石岭关横向隆起。系舟山西麓断裂即位于石岭关隆起东侧的基岩和黄土梁界线附近,走向北5°—15°东,倾向西,倾角65°,向北与北东东走向的系舟山北麓断裂相交,向南隐伏于太原盆地。它是一条连接太原和忻定两盆地的现代活动断裂。经野外工作,我们发现了该断  相似文献   

14.
2014年9月晋冀蒙临时地震台网正式运行,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结合临时台与固定台记录的P波走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区进行地震重定位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联合反演,分析该区3个典型盆地的速度扰动结果,结果表明,地震重定位残差显著降低,震源深度分布更加合理;P波速度浅层基本符合平原地区低速、山区高速的特点,深层则有相反表现,典型盆地P波速度在浅层较为复杂,高低速相间,深层表现为低速;研究时段内忻定盆地和延怀盆地地震活动密集,大同盆地地震活动较弱,低速体及边缘地震活动强度高于高速体及边缘。  相似文献   

15.
巨 目 作 者 描 页试点开新花 改革结硕果——谈山西省地震局的改革 孙国学11搞好七五期间山西地震工作的探讨 苗良田 2 34 ***山西忻定盆地活动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尹兆民17山西地堑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发展趋势分析 喻克智21板块边界与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 阎志德28京西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于新昌 靳雅敏4 11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模式识别 李淑莲 戴英华 2 13华北一些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李文英 刘继禄3 16…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不同时期的监测能力进行对比,发现,台网的监测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山西省地区的监控能力达到2.0级,大同盆地、太原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级,忻定、临汾、运城盆地的监控能力达到1.5~2.0级。说明山西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从布局上侧重了对山西活动构造的监测,目前对山西大部分活动断裂带的监测能力都在1.5级,对今后的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和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侠 《山西地震》1995,(3):33-38
运用波浪镶嵌构造观点,对临汾盆地的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临汾盆地正好位于环太平洋波系和特提斯波系壳下次级构造隆起的叠加部位,其地震活动明显受这2大波系的控制,即临汾大地震是在2大波系构造同时强烈活动时发生的,单方向构造活动,不足以引发临汾大地震。认为临汾盆地大震活动的周期约400年,其活跃期约100年,平静期约300年。  相似文献   

18.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3,25(4):509-524
综合探查表明 ,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 ,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 :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 ,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 ,处于有、无≥ 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 ,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 ,在福建及邻区的 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 ,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 -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 ,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 .0和 5 .6  相似文献   

19.
地震构造图是综合反映特定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性图件,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一个专题成果。该图以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为编图范围,参照地震行业有关地震构造图编制标准和数据库标准,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区域地理信息、地质、活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卫星影像解译,吸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了编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资料矢量化、地层界线修改、断层修改、图面修饰、图件复核等环节,编制成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该图反映了由银川盆地—贺兰山、弧形构造束、渭河盆地、山西地堑系、河套盆地等活动构造单元组成的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以及相邻地块有关地震构造的最新资料,完善了鄂尔多斯地块及边界带活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建成了区域地震构造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周缘地带未来强震发生地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地质构造和构造活动特征的研究可知,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盆地均有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根据对历史地震活动规律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未来强震活动具有“填空性”,即历史上已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各盆地,近期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历史上未发生过强烈地震而近一个时段(数十年间)中小地震活动频度比较高,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某些盆地,如北缘构成河套平原的临河盆地、白彦花盆地、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所在的呼包盆地,东北缘的大同盆地和延怀盆地等,是未来发生强烈地震(大于7级甚至超过8级)的最优选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