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3.
4.
依据台站两年来实测的地震震级和江苏省区域测震台网定的震级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地震的偏差值和台站的震级校正值,并获得相应的标准误差,最后对影响震级差值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提出3个思考,研究了2~4 Hz干扰的性质以及演变的过程,结合仪器响应以及背景噪声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2~4 Hz干扰已成为成都地震台测震资料中的固有干扰,2011年开始出现且现今广泛存在于成都地震台5.5级及以下且震中距大于20°的远震波形、4.5级及以下的近震波形内。成都地震台的背景噪声水平于2011~2012年陡增,2012年达到峰值。干扰的演变规律与台基背景噪声变化走势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与仪器响应并无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测震单台数字化分析软件的使用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叙述了测震单台数字化分析软件SSDP、NNVS-IAS的系统设置及使用技巧,并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特别对NNVS-IAS在震相分析中的正确使用、震源对话框的恰当运用给出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9.
依据地方性震级公式,采用台站台基噪声值反推震中距最小震级方法对当前参与地震速报的广西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当前广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4,与邻省交界处的监测能力基本达到ML1.6,北部湾区域达到ML1.8;若把广西“十二五”项目新增的测震台站纳入到地震速报工作中,则广西地震监测能力将提升达到ML1.2。采用最小完整性震级(EMR)方法计算广西及邻区2008—2020年地震目录得到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为ML1.7,较同等地震编目台站条件下利用台站噪声值计算得到的监测能力大0.1级,说明通过台基噪声计算得到的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较能真实体现当前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赵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Z1)
就琼中基准地震台的模拟、数字资料,及国家(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反馈的资料,进行震相、震级的对比研究。与模拟地震观测相比,数字地震观测在动态范围、分辨率、信息量、系统精度、资料处理转换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琼中基准地震台的数字资料与模拟资料的相关性如何,其可靠性又怎样呢?本文将以琼中台2001年5~9月的数字与模拟资料的对比,对震相、震级的数量、相关系数、偏差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洛阳地震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并行观测27个月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观测具有记录频带宽、获取的地震信息量更丰富、地震波到时的量取更准确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数字记录的初至波早于模拟记录,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的数字地震震级比模拟记录、标准震级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九五”期间北京遥测地震台网部分地震台站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行的条件,通过开展模拟记录、数字记录与仿真处理记录在波形对比和震级对比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可以实现区域地震台网从模拟记录系统到数字记录系统在常规数据处理方面的平稳过渡,建议在近震的数字记录中采用DD-1仿真震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会昌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前者在记录带宽、获取更多的地震动物理量、记录波形能力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字观测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对两种记录计算的地震震级进行了对比与统计分析,发现数字记录近震的震级比远震的偏差要大,远震震级可直接与全国地震目录接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功率谱分析法,利用安徽省蒙城区域数字地震台1999年12月30日记录震中距35 km,M_S 4.1地震波形资料计算蒙城地震台周边半径约55 km范围内区域地球介质不同频率的Q值,发现0.5—20 Hz频率范围内,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_c=Q_0f~η,Q_0为1 Hz时的Q值,即Q_c=27.04f~(0.9952±0.0004),其中Q值在13—533范围内,平均值为273,η值在0.9952±0.004。结果表明,蒙城地震台附近范围内Q值具有较强的频域依赖性,与他人研究求得的Q作比较,平均值结果接近该Q值可以较好反映当地地球介质的品质因子;给出当地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平均自由程为15 km,探讨介质的品质因子Q(Q_c)值的物理意义及应用,对研究本地区的地震活动习性及震后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攀枝花南山地震台伸缩模拟和数字仪器并行观测数据,用三次多项式函数进行回归计算,将三次多项式系数作为分析探讨数字和模拟两套仪器的长期漂移变化、线性变化、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指标。结果表明,数字和模拟仪器的观测结果在长期漂移变化、线性变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性。数字化与模拟观测结果在突跳性变化以及不规则变化方面差异的原因是数据采集率存在差异所致,数字化数据采集率高意味着所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模拟观测结果的变化形态与三次多项式函数曲线形态要接近些,相对来讲表现出模拟观测数据变化的单调性,这可能是仅仅读取整点时数据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爆破及地震波形数据记录,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地震及爆破的3种波形特征,使用v-SVC支持向量分类机进行分类能力的效果检验,结果表明,WPT(db4)+香农熵特征+v-SVC的组合最佳,可作为该台爆破与地震记录的快速识别判据。 相似文献
17.
杨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40(3):27-39
选取德令哈地震台2007-2017年数字地震记录,对于国内外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典型中强地震,使用广东省地震局研发的单台分析处理软件MSDP,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波与P波震相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分析所选取地震震相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构造区域的介质差异性及震源深度、地震波传播路径的不同,导致德令哈地震台记录的各地区地震震相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于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29(5):106-110
Seisan数据包是厦门市地震台网使用的地震分析软件包,台网记录的波形格式为Seismic,为在现有软件包基础上扩展分析方法,本文对Seismic波形格式进行了解析,并给出了读取程序,提升了厦门地震台网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个以上子台记录到的约1 500条地震,以台网的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详细分析了江苏数字台网子台的震级偏差原因,结果显示:①在震中距较小时(100 km),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小,在100 km△250 km范围内,震级偏差基本为零;②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地区邻近的子台之间变化特征相近或相似;③江苏数字台网子台台基类型中松散沉积对震级影响最大,偏差均为正值,最大偏差约0.3级,灰岩类型的台基对震级测定影响最小,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