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储层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是其关键,而储集空间决定了储层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以沉积以后的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改造的次生孔隙为主。由于次生改造作用的千差万别,再加上不同期次的改造作用的叠加,使得碳酸盐岩储层的次生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储集空间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储层类型的多样性。文章根据研究区块常规、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取芯、地质以及测试资料对储层类型进行识别,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类型主要分为孔隙型、孔洞型、裂缝型储层,并将其分为四类储层,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特征及缝洞单元划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油气藏高度远大于残丘圈闭幅度,油气分布受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纵向上不连续,储集体主要为岩溶-构造作用所形成的缝洞,单个缝洞储集体为独立的油水系统等。运用油藏压力降落法、类干扰试井法和流体性质变化法等方法将塔河油田主体开发区划分出10个连通储渗单元和20个孤立或相对定容封闭体,对这些缝洞单元的特点作了描述。塔河油田整体上不具统一的底水;各油气藏流体性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烈的空间非均质性,储层表征与评价难度极大。塔北隆起西部W区块奥陶系中统顶部发育稳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用古地理坐标转换构造建模技术、测井储层分析方法,并结合缝洞型储层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相研究,以储层相分析成果为基础建立双孔隙度模型,对缝洞型储层进行定量表征,最后结合AVO流体预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孔洞形成的诱导因素;本征值裂缝属性和地震波形分类属性对裂缝与孔洞响应较为敏感;储层含油饱和度提高之后, AVO现象更趋明显,叠前AVO反演的流体预测技术能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进行合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是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控制、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勘探开发难度比较大。塔河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为主的古生界海相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勘探与开发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具体介绍了已经形成的七个主要技术系列,包括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评价技术、超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等。应用这些技术系列,在塔河油田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及开发井的建产率,增加了油气藏的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6.
王雪梅  章雄  杨晓  张琳  文向东  管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6):642-648,574,575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缝洞型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特征,而且埋藏相对较深,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地震预测的难度大。这里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不同道距二维地震资料对茅口组单缝洞体储层的分辨能力,并且在资料处理中,研究了高密度地震资料对抑制空间假频,以及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资料对比和速度反演,进一步分析证实了高密度采集地震资料,能够有效提高缝洞型储层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缝洞型储层识别精度较低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PSO—WNN)储层识别模型。以小波函数作为隐含层的激励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权值、伸缩参数、平移参数进行调整,构建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储层识别模型。该模型具有算法简单、结构稳定、计算收敛速度快、全局寻优能力强、识别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的优点。这里以济阳坳陷桩西埕岛地区古生界潜山缝洞型储层识别为例,利用常规测井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以储层类型赋值作为输出,选取九口井的108个已知样本,采用不同隐含层个数对模型进行多次训练。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隐含层个数为10,建立起该区的Ⅰ类、Ⅱ类、Ⅲ类储层识别模型。利用已建模型对十八个检验样本进行识别,其识别正确率高达100%,而BP神经网络识别正确率为88%。这表明该模型对缝洞型储层的识别效果较好,为缝洞型储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藏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流体分布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动力学响应,塔河奥陶系缝洞油藏的水体类型可以区分出三种: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不同水体类型的出水时间、水体能量、含水率、水化学性质等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拥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塔中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埋藏深、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所表现出的岩石地球物理特性不清楚。为了分析典型缝洞型储层模型含不同流体情形下的AVO特征,建立了过玉北1井的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模型的3个储层段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0%,6%和8%,分别对应Ⅰ类储层、Ⅲ类储层和Ⅱ类储层,设计了3个储层段都充填气和3个储层段分别充填气、油、水3种不同流体时的2个模型,基于正演模拟共成像点道集记录(CMP),提取截距、梯度、纵横波反射系数及流体因子,采用AVO属性交汇分析方法,寻找油气识别的最佳属性组合,为叠前反演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蜀南茅口组储层是复杂的缝洞型储层,针对这种复杂储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缝洞系统预测研究,但新方法不多,效果不突出,仍然达不到开展精细寻找缝洞系统和油气检测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储层油气检测方法,它是由频变AVO方程、多子波分解构成的地震分频数据和频变AVO反演方法相结合构成的一种新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其不同数据分量能有效挖掘出复杂储层含油气量级特征,它区别于常规AVO检测方法,它是AVO方法的一种创新方法,尤其在复杂储层油气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依据建立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利用蜀南LNT地区的地震数据,对茅口组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在含气性检测中,首先采用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多子波分解,获得不同子波主频的道集分频数据,然后,基于AVO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AVO反演,获得蜀南LNT地区茅口组的低频泊松比剖面属性和平面属性特征,应用低频泊松比高值异常圈定出茅口组天然气富集区和天然气产出区,其分布特征与缝洞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被多口井的产气量所证实,获得了很好的含气检测效果。因此,频变AVO方法可作一种"直接"油气检测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双重介质流线模拟技术在天然裂缝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把握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开发动态,提升大型复杂油藏模型的运算速度,建立了以流线模拟技术为基础的双重介质模型,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井型、注水速率、注水周期等影响采收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油藏的最佳井型、最佳注水速率、最佳注水周期等指导油藏开发的关键参数,证实了流线模拟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显示三维驱替前缘。在流线模拟技术与有限差分方法运算时间的比较中,也证实流线模拟技术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损害机理以及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与成熟的碎屑岩储层保护技术相比较,分析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纵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裂缝预测方法;但传统椭圆拟合方法的准确性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裂缝密度反演结果不准确。本次研究根据Ruger方程精确式推导各向异性介质中储层裂缝密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入射角、方位角、Thomsen各向异性三参数以及介质弹性参数的函数来计算纵波反射系数,然后根据纵波反射系数计算待测储层中裂缝的切向各向异性系数,最后根据各向异性系数计算待测储层的裂缝密度。利用该方法在四川盆地正坝南地区通过实际纵波AVOA数据反演法向和切向裂隙弱度预测裂缝密度,裂缝参数反演结果与钻井信息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裂缝储层预测,确定研究区裂缝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4.
裂缝性储层裂缝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少贵  李智强 《地球科学》2009,34(5):841-847
为了研究裂缝性储层裂缝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 采用裂缝组平板裂缝模型,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 进行不同裂缝参数条件下的高分辨率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表明阵列侧向视电导率和裂缝孔隙度与裂缝流体电导率成线性关系; 低角度裂缝的阵列侧向深浅视电阻率呈现负差异特征, 高角度缝呈现正差异; 相同裂缝孔隙度下, 裂缝密度增加可使得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增加, 当裂缝密度足够大时, 测井响应特征基本不随裂缝密度发生变化; 交叉缝的测井响应与具有相同角度的平行裂缝组差异明显, 且不同倾角组合的交叉缝的测井响应之间差异明显.阵列侧向测井对裂缝有较强的敏感性, 根据其测井视电阻率大小可以评价裂缝孔隙度, 根据深浅视电阻率的幅度差异可以研究裂缝的产状, 这些为将阵列侧向测井用于裂缝性储层裂缝评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裂缝性储层表征及建模研究现状入手,结合自身实践,详细介绍了裂缝性储层表征及建模研究中的各种方 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裂缝表征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野外露头分析法、岩心分析法、测井分析法、地震预测 分析法、动态响应分析法、岩石力学分析法。裂缝建模中主要使用离散裂缝网格模型和等效连续模型两种方法。其中,重 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在野外火山岩露头裂缝分析中的应用、数字岩心技术在微观裂缝表征中的应用、各种最新的地球物理及 岩石力学表征和预测裂缝的方法、动态裂缝在裂缝性油藏开发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所倡导的裂缝地层学理论、非常规 储层中的裂缝表征,以及上述两种裂缝地质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裂缝性储层表征及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指 出了该项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范喜秋  常梅 《山东地质》2010,(2):37-39,42
土地储备可以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该文结合烟台市土地储备工作的调查研究,建议在分析土地储备风险的同时,确定土地储备的合理定位,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增加政府收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适合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通过实验得出有效压力改变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规律;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时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储层的流-固耦合特性,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起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其数值解.在黑油模型和弹塑性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编制了计算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渗流的计算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和不考虑流-固耦合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可以看出低渗油藏中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裂缝型储层预测技术优选——以塔北地区奥陶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弱振幅,常用技术难以预测。通过预测技术优选发现相关分量P1属性能够较好地预测这类储层。应用该属性分别对塔北英买2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轮古7井区奥陶系鹰山组以及轮古东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的弱振幅反射的裂缝型储层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钻有较高的吻合率。  相似文献   

19.
由于裂缝性油气藏具有突出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利用地震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精细的定量描述逐渐成为勘探地球物理的关键任务之一。为了克服以往数据驱动类反演方法无法直接获得裂缝参数、而基于静态等效介质模型驱动的反演方法无法描述孔隙内部结构和流体信息的缺点,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等效介质模型的储层定量描述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频变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理论建立目标函数并使用全局最优化算法反演裂缝参数。一维和二维模型测试证实,由于充分利用了反射系数频变响应对裂缝密度和时间尺度因子的敏感性,反演方法可以对裂缝储层实现有效描述。  相似文献   

20.
范钢  张宏刚 《探矿工程》2008,35(7):80-83
深层裂缝性气藏具有异常高压、高产等特点,钻井完井过程中易出现又喷又漏等复杂事故,因此需做好“防漏为主、堵漏为辅”的防漏堵漏措施。通过全尺寸堵漏装置进行了高压静态、动态模拟堵漏实验,优选配方组合,并系统评价了防漏、堵漏配方的封堵能力、承压能力以及酸溶性,评价研究出的防漏堵漏配方,具有酸溶率高、堵塞强度高、返排效果好等特点,为防漏、堵漏方案现场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